上周,咱們很多寶媽在育兒群里問了關于兒童疫苗接種的問題。聰媽把這些問題全都進行了匯總整理。小本本記好嘍~
01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區別
目前,我國將疫苗分為兩類,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
一類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百白破聯合疫苗、麻腮風聯合疫苗、甲肝疫苗、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腦疫苗等。
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手足口EV71等。
要不要接種二類疫苗?
首先,優先考慮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程序接種相關的一類疫苗,但是二類疫苗是對一類疫苗的重要補充。
有些第二類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人們威脅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僅會對個人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會增加經濟負擔。公眾可以根據感染疾病的風險、家庭經濟承受能力、身體素質等情況選擇。
在特殊情況下,有些第二類疫苗非打不可。比如,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獸共患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是迄今為止人類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一旦發病,死亡率高達100%,但通過接種疫苗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一旦被可疑動物咬傷,必須馬上接種狂犬病疫苗。
此外,有些第一類疫苗是經過減毒的方法制作的(如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而第二類疫苗使用將病毒完全滅活的工藝生產,屬于滅活疫苗,安全性相對高。存在免疫功能不全、免疫缺陷、先天性疾病的兒童,可以選擇接種第二類疫苗替代第一類疫苗。
02
接種疫苗后出現的一般反應如何處理
接種疫苗后,應在預防接種單位觀察30分鐘。部分兒童在接種疫苗后會出現一些反應,如低熱、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
上述癥狀一般持續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處理。小孩接種疫苗后出現上述反應,應該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
如果發生嚴重反應者,應及時就醫。體溫超過38攝氏度時,可以口服退熱劑(布洛芬混懸劑、美林等),對癥治療不影響疫苗接種效果。
03
接種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
由于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
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04
生病可以打疫苗嗎
建議停藥痊愈一周以上再接種疫苗,這樣更安全。因為疫苗是病菌制成的,疾病剛痊愈孩子抵抗力沒有恢復,接種疫苗容易發熱,可以在寶寶痊愈以后進行“補打”。
“補打”肯定是有效的,但是這個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咨詢預防保健的醫生來做判斷和決定。再次強調和提醒,家長要根據寶寶的年齡及時接種疫苗,做到早接種,早受益。
05
“兒童疫苗”接種3大謠言
謠言一:沒有什么疫苗是必須打的,疫苗破壞人體免疫系統。
真相:所有的疫苗都是有科學根據并且經過科學家大量研究得出的,非但不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反而是免疫系統的“輔助兵”。當然,沒有任何一種疫苗是能夠100%的預防,比如說“流感疫苗”就只有70%左右。
謠言二:接種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很大。
真相:發燒、過敏等等這些不良反應都是疫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但是這些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和孩子患病的危害比較起來,這個是微乎其微的。疫苗預防的疾病都是比較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的,如果因為擔心疫苗的不良反應而不接種疫苗,那就是因小失大了。
謠言三:自然免疫比疫苗免疫好。
真相:這個是非常荒唐的認識。比如我們中國是乙肝大國,沒有疫苗的話,有多少人要患病。千萬記住了,疫苗是預防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聰媽把麻麻們日常關心的問題,都整理好了
關注聰智媽媽,育兒路上,我們一路隨行。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