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后一個工作日,感謝大家一年多以來的關注與支持,今天Kavin媽媽為大家年終總結了各位學生和家長關注度極高的一類文章:排名。
根據不同榜單的考量和標準,榜單名稱中包含不同的年份title,皆為本年度最新榜單。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P1.世界大學排名
2023 QS 世界大學排名
簡介:
QS世界大學排名,是由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歷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學排名。
上榜情況:
排名共1422所高校參與,相比去年增加了超100所高校,似乎是沒有受到部分學校退出排名的影響,此次俄羅斯的高校依然在排名中。麻省理工學院連續第11年獲得世界排名第一,不出所料前5名在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里角逐。前十名被5所美國院校,4所英國院校,1所瑞士院校包攬。
2023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
簡介:
這是US News連續第8年發布全球排名,該排名特別關注學校的整體學術研究和名譽,而不是單獨的本科或者研究生課程,因此可以幫助同學們全面、準確的比較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
上榜情況:
美國老牌名校的學術地位依然表現優良,哈佛大學繼續領跑全球第一的位置,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學位列TOP5!華盛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位列TOP10!
澳洲有8所院校進入了前100!墨爾本大學位列27名,悉尼大學緊隨其后28名,昆士蘭大學第36名,蒙納士大學第37名,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37名,澳國立大學第62名,阿德萊德第74名,西澳大學第83名。
加拿大有3所大學進入前一百,多倫多大學位列18名,比去年下降1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第35名,麥吉爾大學第54名。
亞洲大學排名中,今年清華亞洲第一,而新加坡國立大學第26名,亞洲第二。歐洲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第5名,是歐洲最好大學。
2023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世界大學排名
簡介: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均衡且綜合的全球大學排名,以13項單獨的績效指標涵蓋了研究型大學的全部核心活動:教學、研究、知識轉移和國際視野。
本次世界大學排名將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大學排名,共有來自123個國家/地區的超過2500所大學參與。其中有來自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上榜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
上榜情況:
英國牛津大學連續第七年蟬聯榜首。在本次排名中,美國、日本、英國上榜院校數量位列前三,分別為177所、117所、以及103所。
美國哈佛大學上升1名,位列全球TOP2,美國在排名中還是占領統治地位,前20名中,美國占領12所高校,藤校依舊霸榜頂級世界名校清單。亞洲地區高校中,新加坡國立大學也躋身世界前20,位列19名。TOP200中,澳洲大學共上榜10所;加拿大共有4所大學進入世界前100;歐洲院校共6所院校躋身世界TOP50。
2023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簡介: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是世界范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以其評價體系的客觀和透明引領了國際大學排名的浪潮,是全球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大學排名之一。
上榜情況:
本次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63所大學上榜,其中8所位列世界百強,比去年增加1所。
本次排名哈佛大學仍然穩坐頭把交椅,連續20年蟬聯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學僅次于哈佛大學,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名。麻省理工學院位列全球第三,與去年相比提高了一名。英國的劍橋大學位列全球第四,與去年相比下降了一名。第5名至第10名院校排名與去年相同,分別為:加州大學-伯克利(第5名),普林斯頓大學(第6名),牛津大學(第7名),哥倫比亞大學(第8名),加州理工大學(第9名),芝加哥大學(第10名)。整體來說,TOP10院校中,美國高校占據8名,英國高校上榜2名。
P2.國家排名
美 國
US News 2023 美國最佳大學排名
簡介:
U.S.News & World Report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公布了 2023 美國最佳大學排名。包括全美最佳綜合大學排名、全美最佳文理學院排名這兩大綜合性排名,以及本科最佳商科項目、本科最佳工程項目、本科最佳計算機項目等多個單項排名。
上榜情況:
傳統名校依然領先,斯坦福大學重回TOP 3,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位列TOP 7。
在位列TOP 10大學中,斯坦福大學從2023年排名中的第6位,攀升重回TOP 3行列,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從第9位,攀升至第7位,而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則從TOP 2下降至第18位,排名變化明顯!
2023 U.S. News 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行
簡介:
U.S.News排名一直備受留美學子的關注,而這一留美風向標級的榜單發布,也將為有著美國研究生申請打算的學子帶來新的參考信息。此次排名通過對美國研究生學院的各項指標加權平均計算所得,這些指標主要包括:學術聲譽、畢業率和新生返校率、師資力量、新生水平、經濟實力、畢業率表現、校友捐贈等,具體學院的排名標準略有不同,各有側重。
上榜情況:
今年的最新排名依然包括以往商科、教育、工程、法律、醫學、護理、公共事務和公共衛生學院的最佳研究生院排名情況,同時,也新增了全新的專業院校排名,如備受大眾關注的計算機科學專業院校排名,以及數學、生物科學、化學、地球科學等其他學科領域。
2023 Niche 美國最佳大學排名
簡介:
素有“美國高校版大眾點評”之稱的Niche發布了2023年美國最佳大學排名。作為排名界的一股清流,Niche的排名非常與眾不同,他們最看重學生關于教學質量和校友生活等方面的反饋。畢竟,學生選出的好大學才是真的好!
上榜情況:
總體來看,今年Top10與去年相差不大。MIT仍然保持第一的位置,去年的第二和第三名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在今年互換了名次,隨后是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共同組成了Top5。
萊斯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分別位列第6-10名。
英 國
2023 英國衛報排名
簡介:
《衛報》排名是按照全國學生普查的方式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所做的調查,按照學生對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實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綜合來說,它的排名更關注的是本科學生體驗和教學效果。
上榜情況:
圣安德魯斯大學2023排名重回第1。圣安是老牌英國大學,有許多皇家成員在此就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相較去年各下降1名。這三所大學仍包攬前3的位置。G5中的剩下三所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排名有小幅上升,從第7名上升至第5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的排名保持不變,分別位列第4和第9。前10的學校總體和去年一樣,只有個別院校的排名有小幅變化。
2023 年 CUG 英國大學排名
簡介:
CUG的排名指標除了關注學校科研實力之外,對學生的就業情況、學生的滿意度等方面都會進行考核,更關注學生對學校的口碑。對英國本地學生來說,想要了解英國學校實力,進行選校參考,一般會參照CUG和英國衛報的英國大學排名。
上榜情況:
牛津大學再次“戰勝”劍橋大學,名列第1。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圣安德魯斯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杜倫大學和拉夫堡大學的排名和去年持平,分別位列第3至第7位。巴斯大學上升2個名次,位列第8。倫敦大學學院和華威大學各下降1位,分別位列第9和第10。在11-20名之中,排名上升的有:南安普頓大學排名13,比去年上升2位;伯明翰大學排名14, 比去年上升5位;布里斯托大學排名第15,比去年上升了2位;利茲大學排名16,比去年上升4位;薩里大學排名18位,比去年上升了17位。
2023 Times 英國大學排名
簡介:
《泰晤士報》英國大學綜合排名由于其悠久的歷史和完備的數據,已成為英國留學生廣泛關注的權威排名之一。Times的排名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生源、研究質量、教學質量等方面。
上榜情況:
2023年TIMES排名的前5名的院校和2023年一致,只是順序略有不同,此次牛津大學奪得榜首位置,圣安德魯斯大學從去年的第一成為第二,劍橋大學保持第三名不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排名再次對換,分別位列第4和第5名。
杜倫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實力依然,仍保持第6名和第7名。巴斯大學和華威大學的排名對換,分別位列第8名和第9名。愛丁堡大學躍居前10!原本位列第10的拉夫堡大學緊隨其后,成為第11名。
2023 英國高校學術研究REF排名
簡介:
REF全稱是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又被稱為“英國高校學術研究排名”,是英國政府評價英國高校科學研究質量并進一步予以資助的一項行動計劃,一般每7年發布一次。但是去年因為疫情耽擱一年,所以這次是時隔八年之后發布的排名。
排名側重是大學的學術和研究水準,主要針對具體的學術研究方向,把學科作為評估單元,按照各學科科研質量進行排名,不涉及到類似于學生滿意度、學校教職工與學生比例等其它因素,更加純粹地從學校和專業的科研實力來說話。
上榜情況:
從2023REF總體評分來看,實力最強的并不是牛津和劍橋大學,而是英國G5中以理工科出名的帝國理工學院。
而劍橋大學只能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并列第3名,牛津大學甚至低于布里斯托大學(排名第5)和倫敦大學學院(排名第6),排名第7。
加 拿 大
2023 年麥克林加拿大大學排名
簡介:
麥克林雜志(Maclean s Magazine)是加拿大最權威的、唯一的大學排名榜單發布機構,每年都會對加拿大最好的大學進行排名。麥考林發布的大學排名也一直被各位留學生視作“加拿大版擇校寶典”。
上榜情況:
加拿大的醫博TOP3巨頭依然是強勢蟬聯,緊跟其后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在23年排名中也保持住了去年的水準。
綜合類排名的TOP5基本沒有變化,榜首依舊是SFU西蒙菲莎大學。前進比較多的是多倫多都會大學(原瑞爾森大學),從去年的11名進軍到了TOP10,排名第8;康考迪亞大學也從去年的13名變成了今年的TOP10。
基礎類的排名TOP10也是有一定的波動,最明顯的變化要數畢索大學,從去年的12名直接大跨步前進到了今年的TOP5,排名第5。
綜合聲譽排名中,多大、滑鐵盧以及UBC三巨頭,今年依舊表現強勁,尤其多大已經第8年蟬聯榜首,拔得頭籌。
亞 洲
2023 THE 亞洲院校排名
簡介:
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此排名公布了2023年亞洲表現最好的大學。該榜單包括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 616 所大學,相比去年的551所增加了11.8%,彰顯了亞洲高等教育的活力與實力。
上榜情況:
中國大陸高校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大陸高校上榜3所,非常搶眼!香港地區一直呈現港大、港中文、港科大三足鼎立的局面。新加坡院校實力穩定:新加坡雙雄——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依舊穩定,分別位居第3名和第5名。日本與去年一樣,東京大學為日本大學第一名,位列總榜單第6名。京都大學掉出前十,位于第12名。韓國首爾大學排名第8,與去年相比上升了1名。
2023 QS 亞洲大學排名
簡介:
此排名是全球高等教育和商科教育研究機構發布的QS 2023年亞洲地區排名。
上榜情況:
本次亞洲地區大學排名涉及760所高校,為歷年最多。中國香港有5所院校躋身亞洲前100名;日本頂尖大學表現整體和去年差不多,各院校排名僅有1-2名的小幅度變動;韓國有15所院校躋身亞洲前100名;新加坡有兩所院校進入了前100,并且排名都很靠前;馬來西亞有六所大學進入了亞洲排名前50。
2023 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名
簡介:
2023年度的日本大學排名包含了273所大學,日本大學排名更關注大學教學能力,以反映日本大學的實力和特點。因此該排名根據四個主要領域指標得出,分別為:教育資源、教育充實度、教育成果和國際化環境表現。
上榜情況:
日本東北大學蟬聯榜首;東京大學、九州大學均上升一位,依次升至第2和第7;大阪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并列第3;從各排名領域的分數來看,東京大學的“教育資源”、秋田國際大學的“教育充實度”,京都大學的“教育成果”的排名成績一如既往的突出;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首次在 “國際化環境”領域排名第一。
2023 韓國大學排名
上榜情況:
首爾大學連續7年穩坐第一,延世大學(首爾)、成均館大學以較小差距位居第二、第三。在非首都圈大學中,釜山大學排在第20位,排名最高,其后依次是慶北大學(第21位)、全北大學(第24位)、全南大學(第25位)。
P3.學科排名
2023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簡介:
2023年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此次排名的對象為全球5000余所大學,共有來自9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所高校最終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
上榜情況:
總體上看,美國大學在各學科排名上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在32個學科中奪冠,上榜總次數達到4714次。中國內地共有293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2686次,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
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擁有世界前十的學科數最多的3所高校分別是哈佛大學(26個)、斯坦福大學(26個)、麻省理工學院(23個),其他擁有超過10個世界十強學科的高校有清華大學(14個)、加州大學-伯克利(12個)、劍橋大學(12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12個)、牛津大學(11個)。
2023 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簡介: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通過對 1550 萬份研究出版物和 1.21 億次出版物引用,以及對年度學術聲譽調查的 40,000 多份回復和數以萬計的額外數據點的分析,提供了對大學質量的嚴格概述,涵蓋了大學的教學環境、國際視野和行業聯系。今年的世界大學排名有來自104個國家和地區的1799所大學參與,數量創歷史新高。
上榜情況:
美國院校表現依然強勢,11個學科排名內,美國院校為榜首的就有9個排名,雖然在個別學科排名中進入前 10 名的美國院校個數略有減少,但美國依然在所有學科排名前 300 名中占據主導地位。
英國院校在11個學科中有2個學科排名的榜首為英國院校,并且英國大學入榜各排名前十的數量上也是在增加的。表現出英國部分學科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地位。英國在所有學科排名前 300 名中也同美國一樣占據主導地位;歐洲是所有學科排名前 300 名中數量最多的大學,西班牙是自去年以來在教育學和法學排名前 300 名中的大學數量增加最多的國家。
2023 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簡介:
這已經是QS第12年發布該項排名。與2023年相同,2023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涵蓋了51個細分學科和5大學術領域。
上榜情況:
今年的學科排名考察并列入超過15200個不同的學術課程,相較去年的排名增加了1000多個。這意味著2023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成為市場上最大的以學生為導向的學科排名。加上五大學術領域的排名,本次排名共有17700個項目上榜。
2023 QS全球MBA排名及商科碩士排名
QS全球MBA排名簡介: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于發布了2023QS全球全日制MBA排名,涵蓋了全球300個MBA項目。
上榜情況:
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連續第三年在全球全日制 MBA 課程排行榜上位居世界第一;排行榜的上層依然由美國課程占據主導地位,哈佛商學院穩居第二,而沃頓商學院則下降至第三位;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提供了歐洲最好的MBA課程,總排名位列第4;倫敦商學院依然是英國排名第一的MBA項目,總排名第6;西班牙IE商學院(總排名第7)和IESE商學院(總排名第10)前進至前十;新加坡有3個MBA項目躋身世界前30名: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第9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第26名)和ESSEC商學院(第28名);印度管理學院艾哈邁達巴德分校(第44位)是印度最好的MBA學府;澳大利亞排名第一的MBA項目(第27位)來自于墨爾本商學院。
商科碩士排名簡介:
排名包括商業分析碩士、金融碩士、管理學碩士、市場營銷碩士和供應鏈管理碩士五大商科碩士專業。為有抱負的未來商界領袖確定了全球首選的學習目的地。
上榜情況:
來自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已經連續五年蟬聯榜首。TOP10中,只有1所英國院校(帝國理工商學院)上榜,去年排名第10的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則由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Desautels管理學院所取代。
BA專業對于本科背景的要求較為寬泛,但院校非常看重學生成績單中與數學有關的課程成績,因為該課程的主旨是培養學生對數據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023《金融時報》管理學碩士排名
簡介:
FT排名是商學院教育領域含金量很高的國際排名,FT管理學碩士排名,是FT考察商學院基礎學科項目的重要排名之一,一方面衡量畢業生的薪資、職業發展、目標達成、創業等表現,另一方面以硬性指標考量商學院的整體實力。該排名為歐洲權威的金融類課程排名,也為各大金融企業招的聘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上榜情況:
相較于去年來說,今年的榜單名次變動不小。全球共計有100所商學院成功上榜,其中圣加侖大學榮獲第一。今年的榜單TOP10中,法國4所高商上榜,英國、瑞士、愛爾蘭、荷蘭、瑞典、還有新登TOP10行列的德國,各國都有1所學校進入前十。
《金融時報》2023全球金融碩士排名
簡介:
作為全球金融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全球媒體之一,《金融時報》每年所發布的金融碩士排行榜都備受全球學術界及企業界關注,而這一排名也是各大金融企業招聘的重要源依據之一。作為一份注重教學效果、學生體驗的評分的排行榜。一共有19項指標,其中16項計入總分。排名指標包括:畢業后三年的平均校友工資,薪資漲幅,課程性價比,晉升幅度,職業發展水平,學校職業服務,畢業三個月內找到工作的比例等16項指標。
上榜情況:
今年共有81所學校參加本次排名,其中79所參與了無需工作經驗(Pre)金融碩士排名,5所參與了需要工作經驗(Post)金融碩士排名。阿姆斯特丹商學院、倫敦商學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這三所學校都參加了以上兩類排名。
P4.就業排名
2023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
簡介:
由人力資源咨詢公司Emerging編制,并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獨家發布的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 (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該排名目前是全球雇主使用率第二高的排名。
上榜情況:
本次展示上榜的共計250所大學,地跨44個國家地區。美國霸榜,6所院校躋身前top10;英國共有14所院校上榜; 澳大利亞共有8所院校上榜; 加拿大共有9所院校上榜; 歐洲在此次排名中,法國和德國排名相當出色;在亞洲,前50名中,日本東京大學躋身前十,位列第7名,東京工業大學位列31名,日本東京大學位列第42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緊跟其后,位列第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位列第28名。中國香港有4院校躋身榜單,3所院校進前100名。
U.S.News 2023最佳職業排名
簡介:
該排名是通過分析聯邦勞工數據確定的,對該職業過去10年的增長速度、中位數工資、就業率、未來工作前景、壓力水平、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對這些職業進行評分。
上榜情況:
被評為最佳職業TOP1的是信息安全分析師,隨著數據泄露和網絡攻擊越來越普遍,這一職業也顯得愈發重要和不可替代。而醫療行業繼續占據總體排名的主導地位當然和新冠疫情的持續有關,疫情使醫療行業持續負荷運轉,美國很多醫院都報告了人手短缺的問題。
P5.其他排名
2023 THE 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發布
簡介:
雖然作為一個年輕的排名,但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使用了聯合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來幫助人們了解這些通常不為人知的行動。今年共有來自1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24所大學參與排名,相比去年增加了23%,反映出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全球高等教育機構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上榜情況:
今年共有1406所大學進入總排名,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榮獲榜首。
同時西悉尼大學在SDG6(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位居榜首和SDG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排名第二。與此同時,英國在總榜單前100名中擁有最多的大學上榜,為20所。澳大利亞緊隨其后,有17所進入前100名,其次是加拿大的16所,新西蘭的7所。
2023 泰晤士高等教育
世界大學聲譽排名
簡介: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基于全球規模最大、定向邀請的學術問卷調查編織而成。
上榜情況:
美國世界前三霸榜,哈佛大學連續12年居榜首;英國方面,英國有9所大學躋身世界前top100名;澳大利亞共有三所院校進入前100名;在加拿大中,有3所院校躋身前50名;在亞洲的地區,前50名中,日本東京大學的排名自去年降至13名后,今年再度回升至世界第10名,京都大學位居世界第26名;歐洲大陸的大學中,慕尼黑工業大學從第45名躍升至第33名,成為德國領先的大學。
2023 最佳出國留學國家排名
簡介:
專注出國留學信息發布的全球教育網站educations.com發布的2023年全球十大最佳留學國家排行榜。
上榜情況:
澳大利亞位列第一;加拿大以其原始的自然風光,熱情友好的local和包容多元的文化排名第二;第三名德國向來是歐盟地區留學的熱門國家。
2023 QS 最佳留學城市排名
簡介:
該排名是全球高等教育和商科教育研究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 發布的 ,本次排名是第 10 版 QS 最佳留學城市排名。
上榜情況:
全球十佳留學城市中,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分別擁有兩所,首爾、瑞士、日本、法國各一所上榜。
倫敦連續四年蟬聯全球最佳留學城市第一。慕尼黑排名穩定在第二,首爾上升1位并列第二名,其中首爾是亞洲地區排名最高的城市;蘇黎世排名第4,與去年相比上升了3名;墨爾本從去年的第6名,躋身今年的前 5 名,柏林第6名,東京排名第7,巴黎上升至第8位,悉尼第9名,愛丁堡排名第10。TOP20榜單中,加拿大有三個城市,美國、日本和瑞士各有兩個。
2023 THE世界年輕大學排名
簡介:
本次排名覆蓋了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539所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年輕大學排名基于與世界大學排名相同的指標,但其權重經過調整以反映年輕大學的使命,比如較少強調聲譽調查數據,而更多地關注諸如研究生產率、師生比、機構收入和博士教育等因素。
上榜情況:
總體來看,在TOP100名單中,中國共11所學校入選,歐亞地區年輕大學入選比例最高;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榮登排行榜第一!第二三名分別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包攬;
歐洲地區共57所大學上榜,法國、荷蘭各有兩所大學進入前十名,比利時有一所,分別是巴黎文理研究大學(TOP1)、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TOP4)、巴黎理工學院(TOP6)、安特衛普大學(TOP7)、馬斯特里赫特大學(TOP9);德國共5所大學上榜,最高排名為位列第28名的波茨坦大學;
英愛地區共5所大學上榜,布萊頓及蘇塞克斯醫學院表現優異,位列榜單第32名;澳新地區共計16所年輕大學入榜,其中悉尼科技大學進入榜單前十;美國共3所年輕大學入榜,其中排名最高的為位列47名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
2023 QS 可持續發展大學排名
簡介:
該排名旨在評估大學如何采取行動解決世界上最緊迫的環境和社會問題提供全新框架。為了制定QS世界大學可持續發展排名的概念和方法論,QS發起了一場廣泛的咨詢活動,50位學術委員會顧問、數百位全球高校代表、數千位學生、以及來自Scopus/Elsevier和耶魯大學的數據合作伙伴參與了本次活動。
上榜情況:
美國高校排名霸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占領榜首!共有135所院校入圍,數量占全球排名19.2%,占據主導地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加拿大有9所躋身世界前top100。
英國高校入圍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共有67所入榜,數量占全球排名9.5%,其中有20所院校進入全球前top100。澳洲有10所高校躋身排名前100,其中,在top10中,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與悉尼大學并列排名第五名。
歐洲院校共有19所高校進入前100名;亞洲高校中有6所院校躋身前top100名中,其中,東京大學遙遙領先躋身前10,排名top7;香港大學(中國)排名34名;馬來亞大學第66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排名第69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81名;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排名第82名!
以上,基本比較有名的世界排名都在這里了。
希望能幫你們確定理想院校!
我們明年再見。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