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看房的時候,總會遇到一個詞——得房率,很多初次購房的人對這個詞似是而非,還有的人認為得房率越高越好,作為買房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得房率的高低究竟代表什么?是越高越好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電梯房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電梯房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住戶也會感到壓抑。
其中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銷售面積(也稱套型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俗說“公攤面積”)。
二、得房率高低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分攤面積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得房率的高低,無論是多層還是高層,商品房都有所謂的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
影響得房率的直接原因就是公攤面積的大小。
房屋公攤面積是指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
公攤面積包括:
1、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筑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2、套(單元)與公共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三、得房率高低有何影響?
1、日常生活
有的開發商為了提高得房率,就會選擇減少公攤面積,在設計房型的時候壓縮電梯間,電梯廳,過道的面積和寬度,使這些公共空間壓縮到極限,門廳狹小而且走道擁擠,公共樓梯又窄有陡。帶來的結果就是住宅品質下降,使用上的不舒適,進出門不方便,也會導致鄰里之間的摩擦和糾紛。
2、戶型設計
得房率直接影響房屋的戶型設計,過度的要求得房率會使得某些開發商一味追求得房率而忽視戶型的實用性和合理性。一般來說,開發商出售的樓盤得房率都在合理范圍內。
3、房屋品質
房屋的品質還包括了公用區域大廳設施等等,稍微好一些的住宅便需要配套完善的功能,高挑的大堂,寬敞的樓梯間,明亮的前室等,在這個住宅需求從功能化轉向品質化的年代,居住品質才是關注重點,因此得房率過高,公攤面積過小都會影響居住品質。
四、得房率究竟多少比較合適?
實際上,不同形態的房屋得房率的合理數值不一樣。比如:多層住宅:應保持在85%-90%之間;小高層:應保持在80%-85%之間;高層:應保持在75%-80%之間;得房率影響的是自己所購置住宅的使用面積,衡量著一套住宅在使用中的舒適度。但在對于“得房率”的數值大小進行選擇時,不應該片面的一味選擇高數值,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全面的進行考究。如果得房率特別高,只能說明樓梯的寬度、公共走廊、電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所以購房者不應盲目追求得房率,當超過合理的限度時,一定要注意辨別,得房率過高是需要以犧牲居住品質為代價換來的。
來源 聊宅
往
期
精
彩
·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添加小浪微信
大家一起來聊房事
↓↓↓
↓↓↓猛戳這里,更多新鮮資訊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