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紅包
帶大紅包
只是開個玩笑
今天是大年初一
中國人有兩個新年
過了農歷年
新一年才算真正開始
穿新衣戴新帽
是春節專屬的儀式感
拜年當然是今天的主題
喜氣洋洋為親朋好友送去祝福
又吉祥又親熱
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
一是叩拜
孩子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
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俗稱“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當然
這些形式如今已不常用
我們更熟悉的拜年方式
是微信、電話
和表情包
“初一餃子初二面”
正月初一這天
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俗
餃子形如元寶
有“招財進寶”的寓意
而在南方地區
主要吃湯圓和年糕
象征美滿團圓、一年更比一年高
按照民間的傳統習俗
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
古人認為這天動掃帚會破財
會掃走運氣
假使非要掃地不可
須從外頭掃到里邊
類似的禁忌還有:
不能打碎器皿
不能動刀剪
不能動針線
不能往屋外潑水
……
盡管這些禁忌習俗
并不科學
但大過年的討個好彩頭
總歸都是為了新一年順順利利
真正為大年初一“注入靈魂”的
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
——
紅包
過年給紅包
取義“紅包壓歲”
壓歲錢又叫“壓祟錢”
傳說用它可以壓住邪祟
保證晚輩平安度過新的一年
傳統壓歲錢
必須由家中最年長者給予
因為他們生活經驗更多
壓祟的力度更大
壓歲錢始于漢代
是特別鑄造的“厭勝錢”
只用來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
唐代宮廷內開始給真正的錢
但是立春日才給,并非春節
宋代該習俗傳入民間
到了明清
終于成為了春節的“標配”
作為中國傳統年俗文化中
獨有的一種“儀式”
發紅包傳遞出親長愛幼、團圓祝福
既增進了人們之間的感情
也融洽了過年的喜樂氛圍
說到底
紅包的真意是愛
錢不在多少
心意到了就好
所以
請接受我們沒有技巧全是感情的拜年!
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
來源: 新華網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