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講規則,才有兄弟感情
最近遇到兩個案例,都是三個人合伙,股權結構是40%、30%、30%,合伙人之間大家都是朋友關系,由于針對某一個項目,感覺前景很好,大家非常認同因此提出共同合伙。
01
案例一:李總是做技術的,自己帶有一個技術團隊,依照他們的技術,可以很快做出產品,推向市場。李總自身沒有太多的資金,剛好有兩個朋友他們愿意出資,三人達成協商后,李總帶技術團隊占股40%,包括技術團隊其他人員的股權,不出資,另外兩個朋友各占30%,共同出資500萬。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公司雖然有盈利,但并沒有分紅。李總覺得接下來公司還需要再投資,擴大規模,其中一個股東不太愿意,想盡快分紅,也不想再進行投入。這個時候李總才發現,雖然他40%的股權,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左右公司的未來的發展,他的想法很多時候,還需要與其他兩個股東商量,由于自己沒有出資,在跟出資的股東溝通時,內心總會覺得好像缺點什么。
案例二:王總從事某行業相關的項目近十年,有很多相關的資源,后來與同行業的技術專家A,朋友B,大家在一個新項目上一拍即合,共同出資成立一個公司,進行新產品的研發,A負責技術,B負責渠道。A持股40%,王總和B各持股30%,大家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分別完成了出資。雖然三個人各自進行了分工,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A在某上市公司小股東,王總和B都有自己的公司。
經過一段時候的發展,王總發現剛開始大家都還很齊心,積極推動,后來逐漸變成了大家都不怎么管,由于公司的注冊地在王總這邊,所以有什么事情,員工們都先找王總。A雖然持股40%,在他們看來是大股東,但是并沒有盡到大股的職責。
以上這兩個案例,都是我們在現實過程中實際遇到的,雖然發生的背景和人員的結構不太一樣,產生的問題不同,但是持股比例都一樣。
02
為什么大家會在初期的時候想要這樣的持股比例呢?
中國人講究人情,講兄弟義氣,覺得大家最好都一樣,不要各自吃虧。這是好事,也是大家能夠合伙在一起的主要原因。但是為什么大家合伙后,才發現,優勢變成了劣勢。大家礙于兄弟情面,又不好意思去說,最終就成了窩在心里的疙瘩,如果不解開的話,時間一久,兄弟變成仇人。
因為大家都是熟人,所謂的不差事,只是在錢上,如果單從錢上來講,大家同樣的出資,或者按持股比例出資,這都沒有什么問題。放在過去,以資本為導向的年代,這種持股比例沒有什么毛病,但是現在是人力資本的時代,一個事能不能做起來,一個公司能不能發展好,錢只是一個小問題,重要的是誰來運營這個公司,誰對這個公司的結果負責,誰能帶領這個公司走的更遠,誰能將股東的投資利益更大化。而這個誰(或者團隊)就是這個項目的關鍵角色。如果還是單純地從錢的角度或者從兄弟感情出發,結果終究會是一個糟糕的結果。
03
這樣的情況,如何避免?
1、合伙前先明確各自股東的角度定位
從股東的角色中,分為投資股東、管理者股東、技術股東,或者說是投資者、經營者,要先從所有的股東中將大家的角色定位分清楚。
2、基于公司未來的發展,確定各自的貢獻價值
凡事要往前看,而不是看當下,當我們去做任何一個事情的時候,一定看的是未來。比如當年阿里巴巴,京東,都不是說當下我能賺多少錢,而是說未來我能做成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即使是普通的創業項目,我們希望通過當下的創業項目,可以掙到錢,也一定看到的是,先努力去做,將來肯定可以掙到錢,。一定不是說今天我注冊了公司,明天錢就來了。
既然是基于未來的合作,大家合伙,應該先看一下,誰能給這個公司帶來未來,是現在的資金,還是能把這個事帶動起來,讓公司創造出價值,股東獲得收益的關鍵。
根據未來確定公司的主心骨,或者是引領者,再確定其他人的價值。明確大家的分工及職責權利和義務。
3、股權的架構搭建,針對公司的主心骨首先就要先給他20%左右的股權,或者說定義為他是前期的大股東。確定是否預留未來核心員工的股權池,一般在15%左右,除了引領者,需要有能力的人與大股東一起往前,是團隊,而不是個人。所以要考慮人才價值的付出,長期激勵和留人的事情。剩下的股權,可以再進行一個具體的分配。
或者按照人力股與資金股的方式,進行不同權重的分配,然后再根據各自在不同板塊的付出,進行雙方股權比例的設定。
4、合伙規則的確定
根據各自的角色定位,以及分工,要商定好具體的合伙規則,該給權利的給權利,該受約束的受約束。
比如說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是誰,這個人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職責,實現什么樣的目標結果;
誰負責銷售,如何保證銷售結果的落實;
誰是技術,如何保證技術成果與市場或者目標的呈現;
公司的財務如何透明,多大金額的需要多少股東參與,未來公司的發展走向由誰來確定,后期公司需要再進行投資,股東不再跟投怎么辦。
這些細致的規則,是保障合伙能夠持續的關鍵,事有人干,責有人擔,結果有人負責,這就可以。
04
上面兩個案例中,案例二并不是大家利益有什么沖突,關鍵就是沒有人去具體負責,沒有人具體承擔,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各自心理上的不平衡。因為大家的股權都差不多,所以沒有誰認為自己應該負起重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因為有火車頭,才有了火車前前的方向。
案例一中,雖然李總很辛苦地在付出,但是由于他的股權比例不高,對未來的發展不能做決定,公司產生利潤后如果分配,也會感覺不平衡。
所以,股權比例的確定,是保證公司架構的基本穩定,合伙規則的確定,是保證公司持續發展的關鍵。
股權咨詢:添加微信165699562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