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保險最讓人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出事了能不能理賠?
小寶總跟大家說賠是正常的,不賠才不正常,不然拒賠就不會當作新聞被傳播了對吧。
就像狗咬人,常見,成不了新聞,但要是哪天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人跟狗扭打在一起,那個人還滿嘴狗毛,這就很新鮮了,隨手一拍就可能上熱搜。
透過現象看本質,今天小寶就結合幾十家保險公司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理賠報告,給大家“曝光”一下那些大佬不想讓你知道的理賠真相。
(各公司理賠半年報數據匯總)
數據是枯燥的,但數據反映出來的真相很有意思,仔細分析這個表格,或許會顛覆你的認知。
1、獲賠率低嗎?
這個數據很直觀,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出來——
在這31家保險公司中,有16家在理賠半年報中體現了自家的獲賠率,而其中只有5家,理賠獲賠率是低于99%的。
換句話來說,在一百個遭遇不幸需要理賠的人里面,只有一個是被拒賠的。
而有的可能還是因為自身原因導致的,比如投保的時候沒有如實告知。
這個數據妥妥地打了某些人的臉,下次誰要再說“保險有兩不賠,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直接把表格甩他臉上。
要是還有不服的,再把小寶年初統計的2023年理賠年報數據甩過去——
(點擊查看大圖)
隨便掃一眼,獲賠率都在97%以上。
為什么獲賠率會這么高呢?
因為本來“賠”是正常的,“不賠”才不正常,而且拒賠對保險公司實在沒什么好處。
一方面保險公司主要的盈利來源是「利差」,也就是拿我們投保人的錢去投項目、賺收益。
比如投兩條高速公路、買點國債,又穩又香。
另一方面,拒賠這種事即便保險公司是占理的,但搞不好還是容易被媒體帶節奏、被輿論干趴。
因為輿論會偏向弱小的一方,就算拒賠的原因是被保人自己導致的,保險公司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澄清,而且澄清了也不好消除負面影響。
就像走在路上被人扣了一個屎盆子,就算能把屎洗掉,余臭也還是會維持一段時間。
因此保險公司不會傻乎乎地上來就拒賠,除非有十份強有力的證據支撐。
保險公司也是社會人,沒好處的事自然是要少做。
這也提醒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想被拒賠就老老實實過健康告知,只要健康告知沒問題,達到理賠條件,保險公司想拒賠都難。
2、小公司靠譜?
很多人擔心小公司理賠不靠譜,擔心因為交的保費少,理賠起來就會比大公司的難一些。
這點通過分析理賠數據,也是能不攻自破的。
(點擊查看大圖)
比如中英人壽,理賠率99.27%,國寶人壽,理賠率99.49%,東吳人壽,99.58%…
這幾個公司估計大多數人都沒聽過,但并不妨礙人家理賠給力~
說到底賠與不賠跟公司知名度并沒什么必然聯系,關鍵還是我們所購買的產品,它的理賠規則是怎樣的。
就拿早幾年的XX福來說,四種高發輕癥中竟有三種不保,要是得了其中某種病,就算交再多的保費也是賠不了的。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就像去人均1000塊的西餐廳吃燭光晚餐,這時候非要點煎餅卷大蔥,雖然花了很多錢,但人家廚房就沒有這種食材,服務員也愛莫能助。
3、理賠快嗎?
再看文章開頭表格中的理賠平均時效那欄,一眼掃下來,發現時間都不長,平均只要一天多,而像一些小額理賠,短的只要0.12天就批了。
(恒大人壽半年報截圖)
其實理賠這事兒保險公司也急,能排除騙保風險的話,他們也想趁早把款打了。
一是能讓客戶體驗爽,好打造口碑,二是《保險法》對理賠時效做了要求,誰拖誰遭殃。
(保險法節選)
小寶把重點都圈出來了,情形復雜的,30天內要作出賠或不賠的核定,要賠的,10天內打款。
看到這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了,這好像跟我們身邊所接觸到的實際情況不太符合呀。
像我們身邊接觸到的,小額的確實有“秒賠”的案例,但大額的如重疾險理賠,一般也要幾個星期,這是為啥呢?
原因在統計的時間并不一致——
保險公司算的是,從收齊我們的理賠資料開始算,到審核通過后打款支付的時間。
而我們算的是,從開始收集理賠資料,到收到保險公司理賠款的時間,中間多了一個收集資料的過程。
所以小寶也提醒一下大家,去醫院一定要留心收集資料,給的單據一個都不要丟,后面保險公司要哪個就給哪個。
另外可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就聯系保險公司報案,根據指引按要求準備資料,提高理賠的效率~
4、其它的一些細節
1)女的比男的理賠更多
一般來說,男的既抽煙又喝酒生活習慣不好,還喜歡參加高危活動,出險概率應該要比女性高。
但從理賠半年報來看,女性的理賠數量要比男性高幾個點——
(信泰人壽半年報節選)
這難道是我們搞錯了,其實女性的出險概率更高嗎?
nonono,小寶認為更大的可能是,女性更加注重風險保障,投保的人更多,導致出險理賠的人數比男性更多。
2)平均理賠金額低
買保險買的就是保額,保額不夠高,買了也等于沒買。
就像配置一個重疾險,只配置5萬塊的保額,就算理賠到手了,在巨額的治療費用面前,也是杯水車薪。
(信泰人壽半年報節選)
從信泰公布的這個數據來看,身故平均理賠7.4萬,重疾平均理賠11.4萬,還是太低太低了…
至于原因嘛,還是因為目前保險的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線下,而線下保險大多推薦的是儲蓄型或返還型的為主,保費高保額低。
很多人受制于預算,配置不了多少保額,最終導致賠到手的金額很低
3)癌癥還是最高發的重疾
還是看信泰人壽的報告,2023年上半年的重疾理賠中,有73%都是因為癌癥,其次是心梗和腦中風。
這也是為什么小寶強調,預算充裕的,最好附加「癌癥二次賠付」這個選項。
本身癌癥就是高發重疾,而且它還容易轉移和復發,附加一個二次保障,心里更有底!
另外再看華夏人壽的半年報,顯然甲狀腺癌如今是真的高發,無論男女都是TOP1。
所以看重這項保障的,趁新規落地前,麻溜的吧…
4)疾病風險比意外風險高多了
經常有朋友問意外險能不能代替壽險保身故,感覺自己身體挺好的,反而感覺意外的風險更高。
但實際呢,跟我們開頭說的一樣,意外之所以被大家所了解,是因為它發生概率低,具有新聞的傳播價值。
實際情況是,因為疾病去世的,要遠比因為意外去世的,多得多——
所以,壽險雖然貴點,但勝在不管是疾病導致的身故還是意外導致的,都賠。
而意外險雖然便宜,但只管發生概率更低的意外身故,還是代替不了壽險的滴。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