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家保險公司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完畢。
前段時間“13精”已經分析了各家險企的盈利情況等,相關鏈接詳見文末~
今日,一起來看看,各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情況吧!
01
2023年三季度償付能力
“不達標”公司,共13家!
這13家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
①6家 壽險公司
華匯人壽、中韓人壽、合眾人壽
百年人壽、三峽人壽、渤海人壽
不達標
②7家 財險公司
富德財產、陽光信保、華安財險
前海聯合、渤海財險
都邦保險、安心財產
不達標
③再保險公司
全部達標
多家因風險評級低,2家新上榜,還有1家未披露...
2023年年初,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按照新規要求,衡量償付能達標與否的指標包括3個: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評級。
其中,風險評級必須要達到B以上,才算達標機構!
從圖上可以看到,至少12家償付能力不達標的險企,受到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的“拖累”。
其中,都邦保險、安心財險,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D類,安心財險甚是三個指標都未達標。
此外,不達標的險企中,根據披露的信息,與二季度相比,中韓人壽和華匯人壽新上榜,至于評級下降的原因詳見后文。
值得注意的是,上季不達標的珠峰保險因最新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監管部門暫未公示,不在本季不達標之列。
近日,珠峰財險發布重大事項公告稱,公司第三屆董事會成立,公告同時披露了第三屆董事會人員。
此前,曾一直出任珠峰財險董事會臨時負責人、代行董事長職權的任顯成,已卸任股東董事一職。
已空缺長久的珠峰財險董事長,隨著新的董事會團隊到來,有待落定。
安心財險:三季度當季虧損超1億,已連續數季度償付能力不達標...
目前,在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中,最嚴重的還是三個指標均未達標的安心財險。
從披露的報告中可以看到,安心財險第三季度由盈轉虧,實現凈利潤-1.04億元,故今年前三季度,安心財險合計實現凈利潤-0.49億元,保險業務收入-0.176億元。
業務發展實質上處于停滯狀態的安心,并不“安心”,詳見《銀保監會下監管函:安心財險,償付能力嚴重不足,責令停止車險新業務,高管限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中,對于“已采取或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中,安心財險有所更新。
除了一直在推進的增資工作等,此次新增提及了“針對新發案件,后續將加強估損技能提升和考核力度”。
不過,自去年6月公布的增資計劃以來,安心財險時至今日還仍然等待監管的批準。
中韓人壽:增資獲批,變更為中資險企
與安心財險的苦等增資未果,今年7月,據浙銀保監復〔2023〕338號批復顯示,中韓人壽引戰增資成功,注冊資本增加至30.012億元,正式由中外合資公司變為中資保險公司。
目前,中韓人壽控股股東為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隨著增資的獲批,中韓人壽陸續發生人事變動,8月,中韓人壽公告稱,桂文超不再擔任總經理,擬聘任張希凡出任公司總經理,任職資格核準前,擔任臨時負責人。
公開資料顯示,張希凡,男,現年52歲,工商管理碩士,曾在友邦保險、中英人壽、中德安聯人壽等公司任職。
近日中韓人壽多位董事和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也相繼獲批,第三屆董事會成員也有了新的調整。
不過,與人員任命大舉變動的不同,今年剛好成立十載的中韓人壽,近年來的經營發展,卻不盡人意。數據顯示,中韓人壽本年度累計凈利潤約-1.74億元。
對于最新一期評級結果為C,中韓人壽也提到,主要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導致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較低,不過隨著7月的引戰增資獲批,償付能力會顯著好轉。
2家險企償付能力亮“黃燈”:愛心人壽擬增資3.2億元,新里程健康或成第一大股東
除了不達標的險企,也已有部分險企,償付能力情況已亮“黃燈”~
比如,愛心人壽三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僅60.60%,長安責任三季度核心償付能力為61.18%。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償付能力新規,對于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60%的公司,會被列為重點核查對象,由銀保監會和派出機構進行償付能力數據核查。
成立至今僅5年多的愛心人壽,三季度核心償付能力亮“黃燈”,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3.2億股,新增注冊資本人民幣3.2億元,全部由新股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認繳出資。
若獲批,愛心人壽注冊資本將由17億元增加至20.2億元,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償付能力壓力。
此外,新里程健康也將成為唯一一家持股比例超過10%的股東,持股15.8416%,成為愛心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02
新評級:10家險企獲AAA類
與上季度相比,減少3家
10家險企,最新一期風險評級,獲AAA類!
2023年年末,銀保監會正式下發《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標志著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順利完成,新規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施行。
如前文所言,新舊規則變化的變化下,部分受影響較大的險企,包括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監管臨界點等,在此次三季度償付能力數據中有所體現。
不過,保險業運行平穩,風險總體可控!
此外,在償二代規則(Ⅱ)下,風險綜合評級已正式從A、B、C、D四類細化為AAA、AA等八類。
由于風險綜合評級的披露有一定滯后性,二季度披露的最新一期風險評級是償二代二期規則下首次執行的新評級,彼時AAA評級的險企共計13家。
從三季度來看,最新一期風險綜合評級為AAA的險企,則共計10家,其中壽險4家,財險6家,如下圖所示:
從圖上可以看到,多數為外資險企。此外,中國人壽、恒安標準等,連續兩期保持AAA級評級!
03
172家公司
償付能力充足率排名榜
注:本文統計截止時間為11月2日
此次榜單僅包括172家險企的數據,目前仍有多家險企尚未披露償報。
償報的不披露,也讓外界多了一絲的疑問,不過,公司的經營也在正常進行中。
比如,華夏人壽累計總保費2062.9億元(截止9月底),排名壽險市場第四,營銷渠道9月賠付總額8952.44萬元。
2023年,和諧健康提供理賠金3.72億元,其中長期護理險賠付約2.65億元,重疾險賠付7615萬元。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