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一些人以“假結婚”、“假離婚”的方式買賣房屋,北京市住建委在2023年8月4日特意就離婚后房屋買賣問題做出了新的限購規定。
一、規定意義
上述文件核心意義在于,如果離婚前夫妻名下住房超過限購政策,那么雙方離婚后三年內都不能在北京購買住房【后附規定原文】。
為什么北京市住建委要出臺這一規定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幫助大家理解。如果朱先生和朱太太都是北京戶口,婚內有兩套房,那么此政策出臺前,他們可以通過離婚的方式將兩套房都過戶到朱先生名下,朱太太離婚后立刻買一套房,然后復婚。這明顯違背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二、規定解讀
那么根據新規定,什么情況下離婚買房受限制呢?這些限制又會帶來哪些深層影響呢?
根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落實本市住房限購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對已擁有1套住房的京籍家庭、滿足條件的非京籍家庭,限購1套住房;對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京籍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京籍家庭,暫停在北京市向其售房。【京籍家庭條件見下圖,圖片出處:北京市住房和建設委員會官網——購房資格申請 (beijing.gov.cn)】
我們繼續以朱先生和朱太太為例:
如果朱先生和朱太太有一方或者雙方都是北京戶口,兩人在北京有兩套房,無論這兩套房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共同財產,登記在誰名下,朱先生和朱太太一旦離婚,無論房產怎么分割,雙方三年內都不能再買房了。如果朱先生和朱太太都不是北京戶口,那么兩人只要婚內有一套房,離婚后三年內就不能再買房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朱先生和朱太太是真離婚呢?此時婚內的房產再離婚時就不僅僅是簡單的財產分割一方拿錢一方拿房的問題,因為放棄房屋所有權的一方在三年內是無法再次購房的,這方只能去租房或者借住他人房屋,進一步就有可能影響到夫妻雙方爭奪撫養權。同樣,拿到房的一方也很難將房屋賣出,因為即使房屋賣出他也不能在三年內買房。
同時,這個新規還會影響結婚時買房的問題:如果男女雙方在婚前就滿足了北京購房條件,建議先分別以自己的名義買房,然后再結婚,雖然首付以及婚后還貸壓力會比較大,但這可以有效避免日后離婚時出現只有一套房屋可供分割的窘境。
三、相關問題
1. 計算離婚時間的起點是什么?
答:離異時間以離婚證登記時間或法院判決、調解時間為準。
2. 京籍家庭擁有兩套住房,離婚后一人分了一套,但其中一人在三年內賣掉自己的那套,她還能購房嗎?
答:3年內不能,這3年內,任何一人提交購房資格審核,依然按照原家庭擁有套數為標準,與賣掉自己的房子無關。
3. 京籍家庭,兩套房子都是一方的婚前財產,離婚以后,另一方可以在3年內買房嗎?
答:不能,不管是不是婚前財產,結婚之后這兩套房子就是家庭住房套數。
4. 必須去交易窗口提交審核資料嗎?
答:一般情況,不需要。新政實行之后,相關部門通過信息共享在線審核婚姻、住房的情況。但,有兩種情況需要現場人工審核,包括外地離婚、法院判決離婚。
5. 新政以后,離婚又組建了新的家庭,可以買房嗎?
答:可以,按照新家庭申請購房,只要滿足條件即可。
6. 原家庭的外地房子怎么算?
答:外地房產不計入北京購房審核,北京限購政策,只統計家庭在北京區域內擁有的住房套數。
7. 如果男女雙方,兩套房都屬于一方的婚前財產,房本只有一個人名字,離婚后3年內,無房的另一方是否可以再購一套?
答:不可以。因為無論是否是婚前財產,婚后都屬于家庭住房套數。
8. 京籍家庭有兩套住房,賣掉一套后離婚的話,無房的一方3年內是否可以再購買一套住房?
答:可以的。但如果是想通過離婚來獲取更多的購房資格,這樣的做法沒有意義。因為離婚前賣掉一套住房,作為家庭就可以再購買一套住房;而如果離婚后,有房的一方不可再購房,無房的一方也只能再購一套住房。
9. 京籍家庭離婚前有兩套房,離婚后有房的一方將名下房產賣出,然后雙方又復婚了,這個家庭還能再買嗎?
答:如果再次組成家庭,那么就按照再次組成后的家庭審核購房資格,如果只擁有一套住房,是可以再購買一套的。
10. 公告里說的是不得購買商品住房,那么如果購買共有產權住房是否可以?
答:北京市共有產權房的申請,必須符合北京市限購政策規定,且申請家庭無房和無住房轉出記錄,因此也是不可以購買的。
四、規定原文: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購政策的公告》(京建發〔2023〕243號)
為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
本公告自2023年8月5日起施行。
如遇法律問題或其他生活上的法律相關難題,請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提問,或者直接百度搜索我們的聯系方式,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