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車輛購買保險,是一件非常普遍,但又讓人疑惑的事,相信有過親身經歷的朋友,都深有體會。它的普遍性自然不用多說,只要合法上路的車輛,都會購買車險;但它同時又給我們帶來很多疑惑,一方面是車險報價不統一,另一方面是車險的優惠力度,居然會隨車主態度的變化而變化。這兩種現象直接導致消費者對車險市場的規范性產生質疑,而且這種“看人下菜”的銷售策略,也讓消費者始終處于云里霧里,即便最終以一定優惠幅度購買了車險,還是感覺自己被套路。
車叔最近就親身遭遇了車險報價前后不一,并且還有返現行為的例子。在車叔車險快到期的時候,主動聯系了平安車險的業務人員,因為車險即將到期,所以原本就有購買車險的意思,便告知了購買車險的需求。但這位業務人員后續的一系列騷操作讓人看得云里霧里,最終車叔甚至不敢輕易購買車險。
首次報價,業務員報出了4709元的總價。保障內容除了我們常規的車損,三責之外,還多出了住院津貼和出行險這兩個新的險種,同時業務人員主動向車叔說明可以返現700多元。因為考慮到是給車輛購買保險,筆者認為住院津貼和出行險有些多余,便讓平安車險業務員去掉了。在去掉住院津貼、出行險,并將三責由200萬元下調至100萬元后,車險報價為3612元,這位業務人員第二次報價時,又主動向筆者說明可以返現400元。
對于這兩次報價,車叔并沒有感覺到什么異常,只是當他第二次報價后,車叔剛好接了一通電話就把平安車險電話掛掉了。而當這次較長時間的通話結束后,平安車險業務員又打過來電話,說可以返現480元。
這一前一后的優惠幅度讓人很是納悶,難道車險的優惠幅度以及定價就這么隨意?看到成交希望渺茫,業務人員就可以隨意增加優惠幅度?車險的定價難道沒有統一監管?平安車險業務員給車叔讓利480元后,這份車險是不是還有更大的優惠幅度?當這一系列問題出現在腦海中,車叔對車險市場的看法,除了混亂還是混亂。這或許也是多數朋友在購買車險時感嘆一聲“水太深”的根本原因吧!
對于這種“看人下菜”的現象,車叔從多方面進行深入了解,最終發現國家對車險市場的監管還是比較嚴格的,銀保監會也明確禁止從業人員給客戶返現的行為出現。一經發現,將對當事從業人員進行禁止從事保險行業兩年的處罰。這種處罰對新人來說或許不算嚴重,畢竟一切都剛剛開始,自己在行業內本身也沒多少積累。但對于從業時間較久的業務員來說,這就是非常嚴厲的處罰了,說這種處罰斷了老業務員的生路,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車叔認為,聯系車叔的這位平安車險業務員,應該是一個入行時間不算太久的新人。而這名平安車險業務員給出的返現,也是他售出這份車險的傭金,至于兩次報價為何不同,則是因為預判到車叔下單意愿不強所致。那么這名平安車險業務員為什么會冒著風險,不賺錢還要成交這一單?
這其實都與保險公司內部的考核制度有關,保險公司每個月或每個季度都有相應的任務指標,如果完成任務,那么就會有額外獎勵,如果完不成,也就沒有額外的部分,這本是一個促進業務人員銷售的政策,但卻被部分業務人員變相利用。他們并不會在意一兩單的收入如何?但卻會在意總單量。所以,對于沒有積累的新人或者月度業績完成不好的業務人員來說,也就值得鋌而走險。畢竟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成單總比不成好。
雖然這種做法聽起來還有那么一絲絲“慘烈”,但車叔還是不認同他的做法,正是有太多這樣的從業人員,才導致消費者對車險市場一直都沒有正確看法,而且他們在損害行業利益的同時,也消耗了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所以,車叔還是希望保險公司督導部門,以及相關監管部門能夠加大監管力度,讓消費者能夠做到真正明明白白地消費。
車叔總結
車險市場的混亂,幾乎是所有車主對這個市場共同的認知,而在短時間內,這種混亂的狀態也難以得到根治,所以車叔建議朋友們購買車險時,可直接在相應保險公司官網進行購買,因為這種方式最為簡單直接且穩妥。?當然,對于車叔所遭遇的平安車險問題,也希望大家能主動說NO!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