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在完成凈值化改造后,收益的穩定性就出現了下降,因為跟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相比,凈值型銀行理財的收益波動更大。當然,凈值型理財也有它的優點。那么,銀行理財到底是凈值型的好,還是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好呢?
銀行理財在凈值化改造之前,大多數都是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在凈值化改造后,大部分銀行理財就變成凈值型的了。
然而,由于債券市場的波動造成凈值型理財出現大面積的調整,讓凈值型銀行理財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信任度下降了不少。所以銀行又不得不重新推出了攤余成本法理財,以挽回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的信任。
這是不是意味著,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就比凈值型銀行理財更好呢?
首先,從收益的穩定性上看,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確實要比凈值型銀行理財更好。
因為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收益受資產價格變動的影響較小,所以相對比較穩定。而凈值型銀行理財因為受資產價格漲跌的影響較大,所以收益的變動也比較大。
大部分銀行理財都以債券作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因為債券有固定的利息,可以讓銀行理財獲得比較穩定的收益。但債券價格也會波動,有時甚至可能波動還比較大。而債券價格的波動,對凈值型銀行理財的影響比較大,對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影響就比較小。
所以,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在收益上比凈值型的要穩定一些。
其次,從收益的高低來看,凈值型銀行理財在收益高的時候,可能會比攤余成本法發的高,不過在收益低的時候,也可能不如攤余成本法的。也就是說,凈值型銀行理財的收益容易出現極端,好的時候很好,差的時候也很差。
凈值型銀行理財的收益高低受市場的好壞影響大,市場好的時候,收益能大幅超過市場的平均收益,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會低于平均收益,甚至出現虧損。
而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收益不僅相對穩定,而且也比較靠近市場平均收益,不會太出眾,也不會太拉胯。
比如最典型的攤余成本型銀行理財,就是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這類銀行理財的收益波動就比較小,而同類產品的收益都差不多。雖然收益不是很高,但也幾乎不會出現虧損。
再次,就是從流動性上看,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就更容易出現兩個極端,即流動性好的非常好,流動性差的又會比較差。而凈值型銀行理財在流動性上就比較適中。
因為如今能用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只有三類,其中兩類是封閉式產品,并且在資產配置上有比較嚴格的限制,流動性比較差。另一類就是現金管理類產品,這是銀行理財中流動性最好的一種。
總之,凈值型銀行雖然有它的缺點,但也有它的優點,用貪欲成本法計算收益的銀行理財也一樣。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