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社會共同富裕,同時也為地方政府拓寬財政收入渠道,房產稅很快將在全國部分城市先行試點,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其實從2023年不動產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實現全國聯網,讓個人名下的房產完全透明化,到2023年住建部要求推進網簽、備案一張網建設,就已經為房地產稅征收掃清了技術障礙。而在去年第20期“求是雜志”刊發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可以說房地產稅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而哪些城市最有可能進入先行試點的城市名單,估計今年有可能會公布。那么待總結出一套成熟經驗后,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也就是幾年以后的事情。因此,很多人發出“留給炒房客的時間不多了”的感慨,絕不是類似過去反復呼喊著“狼來了”那樣讓人聽著疲倦,而是處處散發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厚氣息。畢竟開征房地產稅會讓持有房產的人無處可逃,不管你把房子掛在誰的名下,也不管是什么時候、在哪座城市買的房子,都難以逃脫房產稅的征繳,除非該稅種真的像一些人預測的那樣,對只有一套房的家庭網開一面。
僅僅是炒房客會受到影響嗎?當然不全是。筆者認為,以下5類人都會受到影響,他們將是房產稅全面開征以后最容易“受傷”的群體。第一類,在大城市擁有多套房產的人。按照國外征收慣例,通常采用的是“階梯稅率”制,并且和房產的估值相關聯。換言之,擁有房產的套數越多,單套房子的總值越貴,被征收的稅費也越多。而眾所周知的是,一線城市的房價起步也在數百萬,高的則達到上千萬乃至過億,不僅擁有一套房子每年需要繳納十數萬、數十萬不等的稅費,如果擁有多套房產,稅費的壓力則更大。這將倒逼擁有多套房產的人集中拋售,特別是貸款持有多套房產的人。而樓市一旦供大于求后進入買方市場,市場在短期內又無法消化掉那么多的房源,房價理所當然會進入下降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不要高估了一線城市的囤房客有多么強的抵御能力,從“房產占到家庭財富的77%,只有23%的財富屬于金融產品”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實際上很多人“窮得只剩下房子了”。而一線城市普通家庭成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不在少數,即便按1%的稅率征收,也會讓多套房持有人感覺“疼痛”。
第二類,持有三四線城市多套房產的人。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之所以能被吹到萬元甚至數萬元每平,與大城市炒房資金外溢、明星房企打造品牌效應、貨幣化棚改助推等因素有關。簡言之,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原本非常薄弱,萬元每平的房價根本不是其綜合實力的體現,而是泡沫累積的結果。這種沒有經濟和人口支撐所催生出來的空心價格,即便輕微的風吹草動都會搖搖欲墜,更何況是遭遇房地產稅這樣高等級強臺風的沖擊。最可悲的是,經過2023年第一波房價翻倍上漲以后,真正的職業炒房客早已套現離場,高位接盤的其實是那些手頭略有盈余的小富群體,亦或是由部分中等收入階層組成的散戶。而在要人口沒人口、要經濟沒經濟,棚改被舊改取代后需求大幅下降的尷尬局面下,擊鼓傳花的游戲在這些城市早就提前收場,一旦房產稅降臨,這些人根本找不到轉嫁稅收危機的機會和群體。
第三類,生活在大城市的租房群體。一旦房產稅開征,將會增加房子在持有環節的成本,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對于大城市的多套房持有者來說,唯一的希望就是國家能夠將稅率定得低一點,甚至是類似過去上海、重慶兩地試點時那種“不痛不癢”、“蜻蜓點水”式的稅率,方可逃過一劫。但是這種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為試點經驗證明,兩地制定的稅率、征收對象、減免政策,無法起到促進地方財政轉型和穩定房價的目的。因此凡是大城市的囤房者,在多余房子一時半會無法脫手的情況下,為了彌補稅收支出的空缺,一定會利用有人口流入、租房群體較為龐大的優勢,將稅收成本以租金的形式轉嫁給租房者。畢竟房地產長效機制尚在建立完善之中,為無房群體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安居房、人才房等,與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而且申請此類房產都有較高的門檻,比如與家庭年收入掛鉤等。而那些依靠租房子解決居住問題的群體,將成為房東轉嫁房產稅的最直接受害者。不過,租客們也不能消極坐等被房東收割,拿起法律武器,共同反對房東非理性漲租,以及轉移至低生活成本的其它城市另謀出路,都是不錯的應對之策。
第四類,持有城市中“老破大”房子和城市遠郊“空曠遠”別墅的人。在棚改沒有結束的利好政策下,城市中的老舊房子尚有等待拆遷的機會,但是舊改取代棚改以后,是不會產生新的購房需求的。老破大房子本來就難以轉手,被列入舊改范圍以后,雖然居住環境會有所改善,但是將失去拆遷的機會,房子如果再沒有優質教育資源加持,流動性就會變差,也只能滿足基本居住需求。與別墅一樣,由于面積過大,老破大房子超出部分的面積可能會被征收房產稅。而位于城市遠郊的別墅,由于存在生活配套不足,周邊基礎設施落后,交通出行不便,房子總價過高等缺陷,一直以來都很難轉手,今后開征房產稅,僅單套別墅的稅費就是一筆較大的支出,畢竟擁有別墅的群體,絕大多數人都不缺城里的房子。而之所以認為城里唯一的一套老破大也可能處在被征稅的范圍,因為如果對一套住房免征,既不公平也無法通過稅收防止財富二級分化、消除分配不公的目的,而且還會推高離婚率,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比如對唯一的一套別墅免征,和對唯一的一套普通商品房免征,房屋總值就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五類,將杠桿運用到極致的投資炒房客。房價多年保持只漲不跌的態勢,吸引了無數的投資炒房客參與炒房。而在這些投資炒房客中,真正有能力拿出全款炒房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多數人都是依靠銀行的貸款進行炒作。特別是在房價高速上漲期,一些人甚至連首付款都是通過舉債的辦法勉強湊齊,月供更是用多張信用卡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交替著歸還。但是在房價漲幅達不到投資標準,以及國家嚴查經營貸、消費貸、信用貸違規流入樓市的高壓態勢下,這些人立馬就現出了原形。據阿里法拍房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該平臺法拍房掛牌量僅為9000多套,但是到了2023年,已經達到168萬套,短短4年間足足漲了180多倍。而法拍房激增的背后,與投資炒房客運用高杠桿炒房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有80%左右的法拍房都是因為斷供造成的,這其中就是一些不具備買房能力的人強行進入樓市自己造成的。這還是在房價漲勢平穩、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就有這么多的人露出原形,房產稅一旦全面開征,又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支出,不知會有多少將杠桿用到極致,最終因扛不住貸款壓力的人陸續加入到棄房斷供的隊伍中,想想著實可怕。
總結:在以上5類容易“受傷”的群體中,有些人是值得同情的,有些人真怪不得別人,但是房產稅遲早會到來,這是樓市發展的歷史趨勢,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并不值得驚呼。更多的普通人只要不參與炒房,自然不必擔心房產稅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因為開征房產稅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調節社會各階層的收入分配,實現全員共同富裕,同時也為地方政府轉換財政收入模式另辟蹊徑,以及引導民眾購房預期,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讓房價保持長久穩定,而不是要打壓市場和降低房價。因此未來房產稅的出臺實施,只會促進樓市健康可持續發展,并不會導致房價劇烈波動。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