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快速發展的“智能銀行”正在令越來越多老年人“為難”。
去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知,要求相關部門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在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部分,通知要求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不得拒收現金,改善服務人員面對面服務。
針對上述要求,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金融機構發現,少有銀行開辟老年人專門窗口或綠色通道;人臉識別也令行動不便、無法現場辦理業務的老年人陷入困境;雖有上門服務,卻少有實踐。
談到在快速發展的智能化時代遭遇的困難,接受采訪的老年人歸因于自己,“跟不上時代”“給大家添了麻煩”。有老年人希望,“有生之年現金不要取消。”
社保卡激活不可代辦 上門服務難兌現
據媒體報道,湖北廣水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激活社保卡,家人在銀行將其抱起才通過人臉識別認證;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遭到拒絕……人臉識別、無現金支付等新技術的推廣,使老年人在享受社保待遇時遇到了新的麻煩。
早在兩年前,湖北紅安縣一名九旬老人社保年審時,由于需要錄入指紋、拍照識別,必須本人到場,卻因辦公樓沒有電梯被家人抬上三樓。
事件經報道后引發熱議,兩個月后,針對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工作不夠人性化的問題,人社部明確提出要求,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與遠程認證服務相結合的認證服務模式,“寓認證于無形”。
兩年過去,“寓認證于無形”仍然推進緩慢。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銀行營業網點了解到,開通借記卡、激活社保卡等需要人臉識別的業務必須由本人現場辦理,不能代辦。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官方客服均表示,針對老年人行動不便的特殊情況,可以憑有效證件、委托書、公證書等代辦,但代辦卡處于未激活狀態,只能轉入,不能進行現金存取等金融活動,如要激活,還是需要老年人親自到銀行辦理。
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各銀行都推出了上門服務。但在實踐中,網點因為業務過多、人手不足等原因,少有落實。各銀行官方客服幾乎查詢不到相關記錄。
中國農業銀行官方客服告訴記者,若戶主本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無自理能力,但意識清醒的情況下,農行營業網點可采取上門服務的方式進行實名驗證等業務辦理。戶主也可委托配偶、父母或成年子女攜帶身份證、委托書等材料到營業網點辦理相關業務。
建設銀行北京廣渠路支行、農業銀行小營北路支行工作人員給出了同樣答案,建議記者到附近業務少一些的支行咨詢,“可能人手充足一些。”
人工窗口少 老年人綠色通道未普及
即使老年人能夠到現場辦理,銀行業務也多以ATM機、自助柜員機等開展,人工柜臺設置偏少,不少銀行僅開設2-3個窗口。
近日,記者在中國工商銀行西大望網點支行看到,不到20分鐘的時間里,進入銀行辦理業務的10人中,就有半數是老年人。5位老人均沒有選擇自助機器辦理,而是徑直走向人工窗口。
該網點工作人員表示,當天下午辦理業務的人不多,老年人可以直接在窗口辦理,趕上人多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引導老人到自助機辦理。據她觀察,愿意自助辦理和堅持窗口辦理的老年人各占到一半。
她介紹,每月的15日至20日是發放養老金的時段,也是銀行人最多的時候,各家銀行都是如此,排隊到窗口領取養老金的老人幾乎占滿了營業大廳。
面對老年人更加適應人工柜臺的實際需要,記者探訪的幾家銀行均沒有開設老年人專門窗口,少有銀行提供綠色通道。
建設銀行北京廣渠路支行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老人年事已高、情況特殊,到銀行后可以為其提供綠色通道,盡快辦理。工商銀行西大望網點支行工作人員沒有給出明確答復,表示“到時候看情況”。
“很多70多歲的叔叔、阿姨拄著拐杖過來買理財、存錢,現在老齡化社會了,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該工作人員表示。
不信任機器 老年人更偏愛人工服務
與老年人對變化的緩慢適應相對的,是銀行的快速智能化。工商銀行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各家都在角力“智能銀行”,未來超過80%的業務將在線上辦理。但在對老服務方面,還沒有明確具體內容。
除業務本身,受到疫情影響,銀行作為公共場所進出需要登記健康碼。記者在建設銀行北京廣渠路支行看到,進入銀行的老年人都使用了智能手機,但掃碼登記環節仍然需要工作人員在旁指導。
第一次掃碼沒有成功,朱阿姨側過身子,把位置讓給后面等待的人,自己站在一旁再次嘗試。朱阿姨告訴記者,自己今年77歲了,因為疫情才開始認真學習使用智能手機,起初很不靈光,有時會被后面等待的人催促,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給大家添了麻煩。”
朱阿姨仍然保留著使用存折的習慣,她覺得,每一筆錢的存取記錄都能體現在存折上,實實在在看得到讓她更加放心。雖然現在機器也可以“劃折”,但她還是堅持到人工窗口辦理,對機器仍有一些恐懼心理。
在大廳等候辦理業務的李阿姨也有這樣的恐懼,擔心機器會吞卡,或是自己誤操作轉錯錢,“怕一下按錯了就回不去了。”
在被問到有沒有覺得智能化時代對自己不夠友好時,兩位阿姨都表示,是自己跟不上時代。“再讓我去學年輕人那些肯定學不會了,你們工作都忙,我就挑人少的時候來,不跟你們搶時間。”
剛剛在人工窗口支取了少量現金的李叔叔仍然不肯離開,坐在窗口對面的座位上仔細數了一遍錢,確認無誤后,把一疊薄薄的紙幣夾在存折里,一起放進了環保袋。在袋子的最深處,李叔叔幾次反復調整,仿佛在確認錢已經放好,很安全了,才提起袋子起身離開。窗口工作人員沒有催促。
李叔叔說,自己對機器并不信任,也不打算學習這些技術了,只希望有生之年現金不要取消。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陳思 校對 吳興發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