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在“三孩生育政策”出臺實施約一年后,國家再次出臺了支持家庭生育的政策措施。其中,就生育保險制度的改革,《意見》明確,國家統一規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
生育保險如何覆蓋更多人?
社會保障的“五險一金”中有一個專門的險種——生育保險,在生育率走低、生育政策轉型的大背景之下,很多人卻忽視了“生育保險”本應該發揮的作用。
2023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下簡稱《決定》)。不過,對于生育保險,去年的《決定》并沒有提出新的改革措施,而是強調“繼續做好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減輕生育醫療費用負擔”。
目前我國實施的生育保險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用于生育醫療相關費用(比如住院分娩的費用)的報銷;二是支付各類生育假期間的工資待遇,也就是“生育津貼”,俗稱“產假工資”。
在這兩大用途中,生育津貼的支出目前占到大頭。國家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長劉娟在全國政協提案辦理協商會上稱,目前生育津貼已經占到生育保障支出的78%。
然而,在實際運行中,生育津貼的覆蓋人數大約僅占到每年新生兒的30%。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披露——2023年全國出生的人口有1400多萬,但真正享受生育津貼人只有400多萬。
這個數字意味著,我國每年只有大約三成的新生兒家庭享受到了由生育保險支付的“生育津貼”,七成左右的家庭并未享受到生育津貼的保障。在這些家庭當中,有的是沒有正規就業的農村家庭,有的是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說,目前實施的產假和育兒假等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單位職工,通過生育保險的方式提供福利,未能覆蓋非正規就業人員或靈活就業人員。
“一些計件工或小時工一旦因生育停止工作,經濟收入減少或中斷,可能會因經濟壓力而減少甚至放棄生育。”宋健說,對這些人群提供經濟支持可能是一種較好的手段,也可以通過完善生育保險制度予以保障。
和一年前的《決定》相比,最新發布的《意見》對生育保險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同步參加生育保險;未就業婦女通過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受生育醫療待遇。
此外,《意見》還提出: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保障其生育權益,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列支。
生育津貼有望全國統一規范?
此外,即使是參加了生育保險的女職工,也可能因為是沒有結婚的單身生育而得不到生育津貼。近年來,單身女性爭取生育保險案例頻頻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
據南都記者了解,單身媽媽無法獲得生育津貼,多半是因為地方計生條例的限制性規定。目前,各地普遍對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設定前提:辦理“計劃生育證明”“生育登記”或者“符合計劃生育規定”,而計劃生育證明和生育登記的辦理材料中,大多包含結婚證等婚姻狀況證明。
不過,在生育政策逐步放開的背景之下,廣東、上海對非婚女性申領生育保險的限制已悄然放開。
就在最近,有學者就“單身女性應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交了備案審查建議,指出有地方性法規將結婚作為申領生育保險的前置條件,不當限縮了單身女性群體獲得生育保險的權利,建議審查。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意見》,明確“國家統一規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這或許意味著,國家開始重視生育保險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中的重要位置。
實際上,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包含多個層面的問題。
除了單身母親能否領取生育津貼的問題外,哪些“生育假”可以領取生育津貼也應該在相關政策中加以明確。
經過2023年全面兩孩政策、2023年三孩生育政策,我國的生育假政策已經做了兩輪重大調整,各地都延長產假、增設男性配偶陪產假、女性哺乳假、父母育兒假等。但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地方只將女性98天的基礎產假納入生育保險生育津貼的支付范圍,而其他生育假的成本主要由用人單位自己承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又讓女性面臨“母職懲罰”,同時也讓生育假更多淪為“紙面福利”。
此外,男性也是生育保險的參保者,但男性的帶薪生育假落地,目前主要依靠用人單位的積極性,并沒有生育保險生育津貼的普遍支持。這也會影響男性主動休生育假,平衡家庭養育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育保險支持男性陪產假方面,廣東可謂開先河。2008年頒布的《?東省職??育保險規定》第?五條規定:生育津貼,包括已參保的男職?按規定享受的看護假假期津貼。
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后,各地均增設了父母育兒假(較多地方規定,3歲以下的孩子父母每年每人各有10天育兒假)。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莊渝霞建議,地方政府應該著重優先保障“父親育兒假”的落地,這是推進養育責任性別平等的重要一步。
在這些問題上,生育保險將有何作為,相關政策如何完善,亦值得關注。
采寫:南都記者 吳斌 發自北京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