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承包土地做種植大戶
成打工返鄉群體的首選
春節過后,原本在外務工的小趙,也有了在家租地搞種植的打算。
在鄰居的幫助下,他以8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00畝土地搞農業種植,等種植戶把田間小麥收獲后,下半年他就可以開啟自己的種植之旅了。
然而,小趙雖然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中學畢業后就外出打工,即便如今已年近四旬,但對農業種植,卻是個實打實的小白。
在種植同行看來,100畝土地說多也不多,如果想發展糧食作物種植,即便在糧價上漲的前提下,依然沒有賺錢的可能。
畢竟糧食作物利潤較小,需要依靠種植數量來達到利潤的累積,當前專業糧食種植戶,基本上以500畝為起點。
而種植經濟作物,對于種植小白來說,由于缺乏種植經驗,100畝土地數量有些大,一旦種植管理跟不上,對于投入成本較高的經濟作物來說,賠錢的后果也是相當慘重的。
基于這種情況,當前返鄉創業的農村青年,在選擇成為種植大戶時,往往都是采取小面積試種的模式,當然,資本除外。
承包土地成為種植大戶,之所以能成為當前打工返鄉創業者的首選,主要還是低門檻所致。
只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但凡門檻不高的行業,都是好進但不容易獲得好結果的行業。
02
土地流轉好處多,糧食產量卻不升反降
隨著農村返鄉創業者的興起和資本開始進入農業,種植大戶的興起,也間接促進了土地租金的上漲,以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800-1000元/畝的租金比較普遍,就平均行情而言,土地租金水平遠遠高于往年價格。
隨著職業農民的進入,農業種植開始更加集中,有利于大型農業機械的普及和應用,從而達到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率的效果。
然而,就目前土地流轉的效果而言,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隨著土地流轉面積的增加,糧食產量卻呈下降之趨勢。
這是因為,種植大戶的增加,卻不一定是專業農民的增加,無論是資本還是返鄉創業者,大部分都是抱著賺錢的目的進入農業,加上對于農業種植有著“深入骨髓”的輕視,總認為農業種植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
然而,當他們進入種植行業后,卻發現種植2000畝土地,絲毫不比經營一家中小型企業簡單。
無論是種植理念,還是管理模式,種植大戶都無法做到傳統農戶那樣精耕細作,產量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03
農業種植要不要引進“責任制”
用門檻來減少投機分子的進入
種植大戶種不出高產量作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種植失敗后,留下一地“雞毛”,最后還是擁有土地的農民進行收拾爛攤子,如土地肥力的修復及重新丈量等。
對此,有人表示,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促進糧食的增收,而不是為我們的糧食安全帶來較大隱患。
為避免“能賺一筆則好,賺不到就跑”的現象發生,應引進農業種植“責任制”,用制度來提高種植門檻,從而避免盲目進入的種植戶。
主要表現形式有3條:
①一次性付清土地租金
農民在和種植大戶簽訂流轉合同時,應讓種植大戶提前付清土地租金,以防中途走人現象發生。
②繳納保證金
農業管理部門應加大對種植大戶的監管,尤其是對超過500畝的種植大戶,一定要進行資質審核,并按比例繳納種植保證金,從而將盲目進入種植業的資本或創業者擋在門檻之外,這既是對我國農業種植的保護,也是對種植大戶的一種保護。
③采取積分制
對于進入實施階段的種植大戶,監管部門應制定出監管方案,并監督實施,在此基礎上采取種植積分制,當年達不到積分總值的種植大戶,第二年可進行處罰或勒令退出種植行業。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