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安全生產事故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安全生產事故罪立案標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生產安全事故可以劃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4個等級。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第三條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問題一:安全生產事故的詳細分類是什么? 安全生產事故的分類:
1、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
2、火災事故
3、道路交通事故
4、農機事故
5、水上琺通事故
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問題二:什么叫安全生產事故 安全生產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安全生產事故有四原則:一是嚴格依法認定、適度從嚴的原則;二是從實際出發,適應我國當前安全管理的體制機制,事故認定范圍不宜作大的調整;三是有利于保護事故傷亡人員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四是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落實,消滅監管“盲點”,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問題三:安全生產事故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事故類別
1.物體打擊
指由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本類事故適用于落下物、飛來物、滾石、崩塊等造成的傷害。不包括因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爆炸等引起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指企業內由機動車輛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機動車輛包括:
汽車類:載重汽車、貨卸汽車、大客車、小汽車客貨兩用汽車、內燃叉車等。
電瓶車類:平板電瓶車、電瓶叉車等。
拖拉機類:方向盤式拖拉機、手扶拖拉機、操縱桿式拖拉機等。
有軌車類:有軌電動車、電瓶機車等。
施工設施:挖掘機、推土機、電鏟等。
凡在上述機動車輛的行駛中,發生擠、壓、墜落、撞車或傾覆等事故;發生行駛中上、下車事故;發生因搭承礦車或放飛車事故;發生車輛運輸摘掛鉤事故、跑車事故等均屬本類別事故。
不包括起重設備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
指機械設備與工具引起的絞、輾、碰、割、戳、切等傷害。適用于工件或刀具飛出傷人;切屑傷人;被設備的轉動機構纏住等造成的傷害。已列入其他項事故類別的機械設備造成的機械傷害除外,如車輛、起重設備、鍋爐和壓力容器等設備。
4.起重傷害
指從事起重作業時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適用于統計各種起重作業引起的傷害。起重作業包括:橋式起重機、龍門起重機、門座起重機、搭式起重機、懸臂起重機、桅桿起重機、鐵路起重機、汽車吊、電動葫蘆、千斤頂等作業。如:起重作業時,脫鉤砸人,鋼絲繩斷裂抽人,移動吊物撞人,鋼絲繩刮人,滑車碰人等傷害;包括起重設備在使用和安裝過程中的傾翻事故及提升設備過卷、蹲罐等事故。
不適用于下列傷害的統計:觸電;檢修時,制動失靈引起的傷害;上下駕駛室失誤引發的墜落或跌倒。
5.觸電
指電流流經人體,造成生理傷害的事故。用于統計觸電、雷擊傷害。如人體接觸設備帶電導體 *** 部分或臨時線;接觸絕緣破損外殼帶電的手持電動工具;起重作業時,設備誤觸高壓線,或感應帶電體;觸電墜落;電燒傷等事故。
6.淹溺
指大量的水經口、鼻進入人體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發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用于統計船舶、排筏、設施在航行、停泊作業時發生的落水事故。“設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種浮動或者固定的建筑、裝置、電纜和固定平臺。“作業”是指在水域及其岸線進行裝卸、勘探、開采、測量、建筑、疏浚、爆破、打撈、捕撈、養殖、潛水、流放木材、排除故障以及科學實驗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
包括高處墜落淹溺,不包括礦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燙
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堿、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8.火災
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這里指的是造成人身傷亡的企業火災事故。根據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按物質燃燒特征把火災分為A、B、C、D 4類。A類火災,是指固體物質(一般具有有機物性質)火災,通常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如木材、棉、麻、毛、紙張等。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等。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等。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如鉀、鈉、鎂、鈦、鋰、鋁鎂合金等。
不適用于非企業原因造成的火災事......
問題四:什么是生產安全事故 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導致浮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
問題五:安全事故等級劃分標準是什么?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礎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事故等級劃分的補充性規定。
本條之一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就是說 30人以上 包含30
問題六: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分別包括哪幾個方面? 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1、人(操作員工、管理人員、其他有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
①未經許可進行操作,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②冒險作業或高速操作;
③人為地使安全裝置失效;
④使用不安全設備,用手代替工具進行操作或違章作業;
⑤不安全地裝載、堆放、組合物體;
⑥采取不安全的作業姿勢或方位;
⑦在有危險的運轉設備裝置上或在移動的設備上進行工作;不停機,邊工作邊檢修;
⑧注意力分散,嬉鬧、恐嚇等。
2、物的原因。所謂物包括原料、燃料、動力、設備、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狀態有以下幾種:
①設備和裝置的結構不良,材料強度不夠,零部件磨損和老化;
②存在危險物和有害物;
③工作場所的面積狹小或有其他缺陷;
④安全防護裝置失靈;
⑤缺乏防護用具和服裝或防護用具存在缺陷;
⑥物質的堆放、整理有缺陷;
⑦工藝過程不合理,作業 *** 不安全。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構成事故的物質基礎。沒有物的不安全狀態,就不可能發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狀態構成生產中的隱患和危險源,當它滿足一定條件時,就會轉化為事故。
3、環境的原因。不安全的環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質基礎。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
①自然環境的異常,即巖石、地質、水文、氣象等的惡劣變異;
②生產環境不良,即照明、溫度、濕度、通風、采光、噪聲、振動、空氣質量、顏色等方面的存在缺陷。
以上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環境的惡劣狀態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4、管理的缺陷主要有:
①技術缺陷。指工業建、構筑物及機械設備、儀器儀表等的設計、選材、安裝、布置、維護維修有缺陷,或工藝流程、操作 *** 方面存在問題;
②勞動組織不合理;
③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指導,或檢查指導失誤;
④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費用,不認真實施事故防范措施,對安全隱患整改不力;
⑤教育培訓不夠,工作人員不懂操作技術知識或經驗不足,缺乏安全知識;
⑥人員選擇和使用不當,生理或身體有缺陷,如有疾病,聽力、視力不良等。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間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條件。
問題七:安全生產事故的等級怎么劃分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事故劃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個等級。
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釘;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業中毒的人數,也屬于重傷的范圍。
問題八:安全生產事故與責任事故有什么區別 安全生產事故可以是沒有主觀責任人的
責任事故是指操作不當或者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一般來說安全生產事故包括責任事故和非責任事故
非責任事故是指沒有主觀責任人 一般是突發的 不可避免的事故
問題九:安全生產事故分級標準是什么 1、特別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鼎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問題十:死亡一人屬于什么安全生產責任事故 一般事故
詳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493號令
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安全生產事故有四原則:一是嚴格依法認定、適度從嚴的原則;二是從實際出發,適應我國當前安全管理的體制機制,事故認定范圍不宜作大的調整;三是有利于保護事故傷亡人員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四是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落實,消滅監管“盲點”,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
事故的特性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1、事故具有因果性、條件性和規律性。
某一現象作為另一現象發生的根據的兩種現象之關聯性,如教育不充分,管理上的缺陷和物質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其結合的結果將導致事故。
2、事故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可防性。
從本質上講,事故屬于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隨時間推進產生的某些意外情況而顯現的隨機事件。
當不安全因素事件充分 *** 時,事故必然發生;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防止事故發生。
3、事故具有潛在性、再現性和預測性。
事故潛在于不安全隱患之中,安全工作就是發現事故的潛在性,根除其隱患,不使之再現。
4、事故具有前兆性、爆發性和撲滅性。
快速搶救,及時撲滅,積極防治事故,這是我們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擴展資料:
安全生產是國家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條件。
因此,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采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辭海》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為預防生產過程中發生人身、設備事故,形成良好勞動環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將“安全生產”解釋為:旨在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安全的一項方針,也是企業管理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
要求更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工傷和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后者將安全生產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項方針、原則和要求,前者則解釋為企業生產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動。
根據現代系統安全工程的觀點,上述解釋只表述了一個方面,都不夠全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安全生產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