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出身”是指一個人的本科學校和專業。
比如本科畢業于“清北”、“復交”,就比難考程度低的學校起點高一些。
近年這個“出身”的概念,更是升級到學校牌子+就讀專業,即便是上了“清北”、“復交”投檔線,若僅到手垃圾專業和次垃圾專業,極少數人還很不滿意(因為就業一般),甚至會考慮復讀再戰。
所以說,從以往到現在,這個“出身”上的講究,一直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正越來越被細化。
原因是啥?
環境對人的影響!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卓爾不群的環境(含硬件和軟件)有助于塑造出卓爾不群的氣場。掌握這種氣場,必將大有可為(當然不是所有人,而是其中的有心人):
①很講原則
②理智沉穩
③善于分析
④注重默契
⑤洞悉人心
⑥自制力強
⑦清高,不與瞧不上的人論短長
⑧勤于探索
⑨外冷內熱
正因為追求“出身”能帶來的種種好處,高考考生和家長才卷得那么辛苦,否則大家直接抓鬮選大學好了。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大調整,在防疫戰線擔任公職的專家,主動出面安撫人心,以求團結一心,和衷共濟,盡快走出疫情,怎么看也不像是在做壞事。
但有些“網紅”為了騙取流量和博取關注,為了掩蓋自己半年前錯誤的言論,甚至為了否定“新二十條”和“新十條”的推行,抓住這個機會,夾槍帶棍地亂搞人身攻擊。
這通上躥下跳,都趕上猴戲了,好在被騷擾者,全都是明白人。
查了一下領頭人物的本科院校,從2023年高考考生和家長角度看,好像都蠻一般的。
比方說饒毅吧,本科江西醫學院,現在并給了南昌大學,叫南昌大學醫學院;司馬南呢?本科是哈爾濱商業大學,現在在各考區按本一本二批次招生的都有。這些學校,應該都不是學霸們的正常選擇。
可以說“出身”都不咋地,不奇怪這兩位在氣質上和上面提到的氣場,相距甚遠。
如此看來,方舟子是令人惋惜的例外。
方舟子啥問題?
簡單說就是:先是主動糾纏自己不服氣的人,因此被不懷好意的看客給捧傻掉,最后自己一腳(不止一腳)踩空,被垃圾人反噬。
多好的“出身”(中科大本),被自己性格和大嘴巴給白白糟蹋了。如果少說點垃圾話,少得罪些人,踏踏實實干工作搞事業,會是現在這個結果嗎?
綜上,家長們希望小孩通過高考文化考試的出色發揮鎖定一所好的大學,如果是為借學校牌子的光就太膚淺了,如果是希望小孩能被熏陶成有學識、且風度儒雅的棟梁之材就圓滿了。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