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里清宮后妃們的位分升降,在宮斗劇里的情節那叫一個精彩,特別是后妃降位,充滿了陰謀和宮廷斗爭失敗的教訓。
那么在真實的清宮歷史上,后妃們也有這種職位的下降嗎?她們降位背后的故事是不是也是宮斗所致?這些被降位的后妃們,她們最終的人生結局又會是什么樣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道光帝后妃“老夫少妻”和“離奇降位”之謎?
清道光帝畫像
愛新覺羅·旻寧,公元1782年9月16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的擷芳殿,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子,生母為嘉慶帝的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由于嘉慶帝的第一子夭折,旻寧也就成了嘉慶皇帝的嫡長子,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年號是:道光,史稱道光皇帝。
道光帝騎馬像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四位皇后、一位皇貴妃、三位貴妃、三位妃、五位嬪、四位貴人、一位常在、一位答應、一位官女子,共計21位后妃。
在這21位后妃中,竟然有多達11位妃嬪曾經被道光皇帝處以降級懲罰,被降級的后妃絕大多數并沒有原因說明,除了喜歡給后妃降級,道光皇帝還有一個特殊的癖好。
道光帝的特殊癖好是什么?
在清代皇帝的妃子主要是通過選妃進行的,秀女在12、13歲的時候就進宮了。入宮后待一段時間適應一下,就會送去給皇帝侍寢。
道光帝繼位時已經39歲了,之后屢次下詔"選女"入宮,基本按照三年一選的原則,他甚至到了60歲還舉行選秀充實后宮。
道光帝的后妃們與道光帝的年齡相差甚遠,在入宮時都還只是幼女,在生育時也不過只有十六七歲,在現在看來也不過是還處于青春期發育時期的女孩子們,就已經開始為道光皇帝生兒育女啦,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對幼女情有獨鐘,他的特殊癖好就是喜歡幼女。
道光皇帝妃嬪們的平均年齡比皇帝小30歲左右,甚至有不少的妃子比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還要小很多。
莊順皇貴妃比皇長子奕緯小13歲。靜妃比皇長子奕緯小四歲。道光帝還有很多的后宮妃嬪甚至是與道光帝的孫輩們同歲。
他的后宮一共有23個妃嬪,其中比道光帝小10多歲的有11位,比道光帝小26、27歲的有4位,比道光帝小30多歲的有4位,比道光帝小40多歲的有3位,其中李貴人比道光帝小45歲,是道光帝后妃里面最小的1位。
道光帝五位后妃首次生育的年齡是多少歲?
道光帝后妃畫像合集
1、道光帝的孝全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帝孝全皇后畫像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13歲(虛歲十四歲)的鈕祜祿氏參加了道光朝的首次選秀。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鈕祜祿氏以“全嬪”的身份入宮。她比道光帝小26歲。
鈕祜祿氏15歲時懷孕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3月24日,鈕祜祿氏首次懷孕,晉封為全妃,當時只有15(虛歲十六歲),同年十二月因不明原因小產。
全妃(鈕祜祿氏)首次生育是18歲
鈕祜祿氏全妃畫像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的初夏,全妃再次懷孕,道光五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25年4月8日寅時,全妃鈕祜祿氏在18歲時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道光帝的皇三女。
2、道光帝的祥妃(鈕祜祿氏)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15歲的鈕祜祿氏參加選秀,鈕祜祿氏中選,冊為祥貴人。居住在翊坤宮,祥妃比道光帝小26歲。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6歲的鈕祜祿氏冊封為祥嬪。
祥嬪(鈕祜祿氏)18歲第一次首先臨盆。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正月十三日,18歲的鈕祜祿氏生下皇二女。她首先臨盆,為道光帝生下了皇二女。二月二十日,18歲的全妃鈕祜祿氏也生下了皇三女。
3、道光帝的琳貴人(烏雅氏)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月十六日寅時烏雅氏出生,她比道光帝小40歲。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14歲的烏雅氏選秀入宮初封為秀貴人。二月二十七日,秀貴人被送往圓明園居住,道光帝賜號琳。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七月二十三日,18歲的秀常在烏雅氏復晉為琳貴人。
琳貴人(烏雅氏)首次懷孕生育是19歲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因懷孕而詔封為琳嬪。九月二十一日子時,琳嬪生下道光帝的皇七子醇賢親王奕譞。
4、道光帝的彤貴妃(舒穆祿氏)
道光帝彤妃畫像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一月,舒穆祿氏冊封為彤嬪。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十一月晉封彤妃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晉封彤貴妃。
彤妃(舒穆祿氏)首次生育的時間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七月初二日,彤貴妃舒穆祿氏生下皇七女。
5、道光帝的孝靜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道光帝靜妃畫像
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6月19日,博爾濟吉特氏出生,她比道光帝小30歲。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四月初三日,年僅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進入皇宮,服侍道光帝,初賜號靜貴人。
靜嬪(博爾濟吉特氏)首次懷孕生子是15歲
道光帝靜貴人畫像
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初,15歲的靜貴人懷孕,同年四月初七日晉封為靜嬪。十月二十三日公元1826年11月22日,靜嬪生下道光帝的皇次子奕綱,不幸夭折后,隨后生育的兩子也接連夭折,靜嬪的稚齡生育,也確實影響了新嬰兒的存活率。
道光帝后宮“老夫少妻”的原因是什么?
人到中年的道光帝畫像
眾所周知,皇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皇位的繼承,如果皇帝沒有兒子,必然會導致內亂。道光帝雖然有九個兒子,但他直到27歲時才有了長子愛新覺羅·奕緯。此前甚至還曾經因為婚后多年沒有生育孩子,而險些遭到嘉慶帝的“廢黜”。
皇家早婚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康熙皇帝12歲就做了父親,那么道光皇帝在27歲時才有了第一個兒子就已經很晚了。之后道光帝有了大皇子奕緯之后,時隔18年以后,才得到第二個皇子奕綱,而此時的道光皇帝已經44歲了。
在生下皇長子奕緯,此后近二十年的時間里,道光帝再沒有生過其他的孩子。再加上道光帝對長子十分不滿,為了延續血脈,只能多次選秀充實后宮,以綿延子嗣。
道光帝人到中年才開始連續生育“皇子”
道光皇帝的"努力"有了結果,道光六年,皇次子奕綱出生,接著又是皇三子出生。不幸的是皇二子奕綱兩歲時夭折,皇三兒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道光十一年,皇長子奕緯在24歲時因病去世。這對道光帝的打擊很大,因為此時他已經50歲了,膝下卻沒有兒子。
道光皇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而清代也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統治危機,皇室無嗣。道光皇帝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招納美女,充實后宮,抓緊生育。
他此時也開始加緊選秀,并且積極增加子嗣,一直到60歲時還在選秀,就是為了大清的子嗣延綿。
至于妃嬪都比自己小幾十歲,是由于道光帝因為他自己本身年紀大了,選秀總不能選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女子,所以只能從妙齡少女里選。道光皇帝的妃嬪選擇范圍很廣,有滿族、蒙古族和漢族。從道光十一年開始,道光皇帝接連喜得六子。
道光朝選秀后妃里的“寵妃”
在正常情況下,清宮的妃子們“出道”時的起點是什么貴人,后面的晉級基本都是按以上品階一步一個腳印,從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的等級逐級晉封,極少有破格跳級的。
但在道光帝朝有幾位后妃,她們的晉升之路可謂是“火箭式”的上升。
道光帝的寵妃——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全嬪—全妃—全貴妃—全皇貴妃—孝全成皇后
孝全皇后畫像
鈕祜祿氏,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選秀初封為嬪,因其才、智、貌樣樣都全,道光帝親賜號為“全”。鈕祜祿氏蕙質蘭心、才華出眾,極受道光帝的寵愛。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晉封16歲的鈕祜祿氏為全妃。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晉封17歲的鈕祜祿氏為全貴妃。鈕祜祿氏以17歲的稚齡被封為全貴妃,她的地位僅次于中宮孝慎成皇后,一躍成為了宮中僅次于皇帝皇后的二號人物。
道光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公元1833年6月16日,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去世,六宮無主,鈕祜祿氏做為貴妃成為了理所當然的繼后人選。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八月十五日,26歲的鈕祜祿氏晉封為皇貴妃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十月十八日,道光帝升御太和殿,宣旨冊立27歲的鈕祜祿氏為皇后,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鈕祜祿氏從全嬪到全貴妃的跨越,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素來以母憑子貴的后宮里,像她這般飛速晉升幾乎不靠著生子上位,而是僅靠著皇帝的盛寵就平步青云的,在整個清朝后宮歷史上都十分罕見。
鈕祜祿氏的死后榮寵
死后與道光帝合葬地宮
道光帝后畫像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正月十一日丑初三刻(凌晨一點四十五分左右),年僅33歲的皇后病逝在圓明園寢宮。大殮后,皇后梓宮停放在長春園正殿澹懷堂。
道光帝親自賜鈕祜祿氏謚號為:孝全皇后。皇后的謚號直接由皇帝賜予的,這在清代是不多見的,也表明了道光帝對這位皇后的感情確實深厚,非同一般。從此以后,道光帝就不再立皇后。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道光帝駕崩后與孝全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穆成皇后一起合葬在清西陵的慕陵地宮中。
道光帝的晚年摯愛———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琳貴人—琳嬪—琳妃—琳貴妃—琳貴太妃—莊順皇貴妃
16歲的烏雅氏就選秀入宮,她比道光帝小了整整40歲,在入宮8年之內就接連懷孕5次。在烏雅氏的后代之中,出現了2代帝王。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烏雅氏選秀入宮,初封為琳貴人。
烏雅氏入宮時16歲,道光帝當時已經56歲了,這兩人的年齡差距達到了40歲之多。
道光帝對烏雅氏格外恩寵,在8年的時間里,也就是說道光帝在晚年60多歲的時候,依然寵幸烏雅氏。這份恩愛也有了成果。烏雅氏入宮8年時間內就懷孕了5次,先后生下1個女兒,3個皇子,有一次不幸小產。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四月二十五日,烏雅氏因為懷孕而詔封為琳嬪。九月二十一日子時,生下皇七子奕譞。
烏雅氏的第一子奕譞照片
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奉皇太后懿旨:“琳嬪著晉封為琳妃。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二月十三日戌時,烏雅氏生下皇九女壽莊公主,同年五月初三日正式冊封為琳妃。
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初六日寅時,琳妃生下皇八子奕詥。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寅時,琳妃烏雅氏生下皇九子奕譓,同年十二月二十日詔晉封為琳貴妃。
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九月初八日,琳貴妃因不明原因而小產。
烏雅氏是因為道光皇帝晚年的恩寵,連續的生育母憑子貴,才在多次受封之后,得到貴妃的稱號。
晚年的道光皇帝為什么會寵愛烏雅氏?
晚年道光帝畫像
這就要提到莊順皇貴妃優秀的一面了,烏雅氏除了容貌和身材姣好之外,秀外慧中的德行,也是她可以得寵的重要原因。 因為道光帝不僅抵制聲色,也崇尚節儉,本身也是一位品質優秀的皇帝,在這一點上,二人很般配。
由于烏雅氏生育的三位皇子都成活了下來,因此她也母憑子貴獲得了較高的身份地位,但是她卻并不恃寵而驕,自己的行為舉止都十分注意,而且對自己的子女教育也十分嚴格。
莊順皇貴妃不僅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嚴格,自己也以身作則,從不做貪腐之事,出眾的外貌加上優秀的品德,烏雅氏才受到了晚年道光帝的信任和寵愛。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道光帝駕崩后,咸豐帝進尊烏雅氏為皇考琳貴太妃,居住在壽康宮中的壽中宮。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十月初十,剛登極的同治帝進尊烏雅氏為皇祖琳皇貴太妃。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十一月初七日,琳皇貴太妃逝世,年僅四十四歲。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兩宮皇太后為她擬定謚號“莊順”二字,“嚴恪有儀”為“莊”,“和比于理”為“順”,烏雅氏的一生由此蓋棺定論,謚號為“莊順皇貴妃”。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十五日卯時,入葬慕東陵。
烏雅氏的孫子和曾孫二代成為大清帝王
光緒帝和宣統帝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十二月,莊順皇貴妃的親孫子愛新覺羅·載湉入繼文宗為嗣,登極為帝,是為光緒皇帝。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烏雅氏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的孫子,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溥儀過繼給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十二月二日,溥儀在太和殿即皇帝位,由隆裕太后和父親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
與道光帝年齡相差45歲的嬪妃——李貴人
李貴人李氏,內務府六庫郎中善保的女兒,她比道光帝小45歲,是道光帝所有妃嬪中與道光帝年齡相差最大的嬪妃。他們倆可以說是“爺孫”級別的夫妻。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11月25日酉時李氏出生。
道光二十年庚子二月二十八日,道光帝還宮挑選女子,晚膳后還圓明園。李氏就是這次選中的。
公元1840年4月14日,14歲的李氏入宮,封為意常在,居住在翊坤宮。
公元1841年1月12日,意常在降為李答應。此后李氏的位分一直沒有改變,直到道光帝去世。
李氏24歲時開始守寡生活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3月4日,咸豐帝晉封24歲的李氏為皇考常在,居住在壽康宮的壽二所。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同治帝繼位后晉尊35歲的李氏為皇祖李貴人,居住在壽安宮。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3月26日上午9時整,李貴人因痰壅氣閉而病故,享年四十六歲,同年三月初三日棺槨暫安田村。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3月23日奉安慕東陵。
道光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給后妃們坐升降機,今天是貴妃的,明天可以是貴人,連降3級。今天是妃的,明天也可能是貴人。今天是嬪的,明天還可能是貴人。
道光帝畫像
道光帝一生23位后宮嬪妃中,受到降級處理的多達13位,就占了一半還多。縱觀道光帝后宮妃嬪的升降發現,他最喜歡給高位的嬪妃們降為貴人,不止這些高級別的被降級,本來就很低的,也可以玩玩滑梯,接著降到更低的位置。
道光帝之前的皇帝給妃嬪降等級,是為了懲戒,以及告誡其他妃子。但是對于道光來說,給妃嬪們降級成了一個興趣。
有從妃降為貴人的,有從貴人降為常在的,有從常在降為答應的,甚至有從嬪位,一路降為官女子的少見情況。
后宮之中,向來都是母憑子貴,但是在道光帝朝有子女的嬪妃也不例外,位分也照降不誤,生活沒有穩定的保證。一般后妃被降到低位的時候,就會一直卑微的活著,直到死去。道光帝后宮女人的命運是被隨意拿捏的,做道光皇帝的妃嬪著實不太容易。
道光皇帝的后妃們為什么會被降級?
道光帝后妃畫像
道光皇帝頻繁給妃嬪降位的原因
一、道光皇帝是個摳門的皇帝,頻繁給妃嬪們降位是為了節省后宮的開支。
按照大清后宮的制度,位份越高的后妃們享受的俸祿就越高,皇后與貴人的等級待遇可是天差地別。在吃的,穿的,帶的,用的,都是不一樣的,就是每月發的月銀,不同等級的嬪妃,差距也是不小的。
所以依照道光帝的性格,是很有可能想縮減后宮的開支,才會將這些后妃一降到底。清宮后妃們根據自己的位份拿工資,位份越高工資就越多,對道光帝來說,壓力實在是有點大。
道光帝算了一筆經濟賬,妃降為貴人,貴人降為答應,答應降為官女子,那么老婆的人數還是那么多,養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樣后宮里就會節約一大筆開支的。
而且被降位的這些妃嬪們的首飾又可以回收利用了,可以翻新成新的首飾,或者重新賞賜給別的妃嬪。所以這些后妃們在服侍道光帝的時候,工資待遇都是很低的。
二、道光皇帝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一切都隨著自己的性子來
道光帝畫像
道光帝這些后宮嬪妃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女,她們的年齡和道光皇帝的年齡相差二三十歲呢。如果她們犯了錯,道光帝哄著點,讓著點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道光帝還就不這么做,他對嬪妃們可以說沒有太深的感情,是個薄情寡義的人。
在中英鴉片戰爭中失敗后,又是割地,又是賠款。所以道光皇帝心里是很窩火,但是他又沒有什么辦法,就只能在后宮里找事,來平衡自己的心理了。
自己一不順心,就直接拿他的妃嬪們開刀,給她們降位來緩解自己的心情。同時也能讓自己感受到一點當皇帝的尊嚴,道光帝的薄情寡義,這也就是嬪妃們為什么被頻繁降位的原因之一。
在道光帝被不斷升降的嬪妃里,大部分都是未知原因突然被降級,只有少數幾位是記載了被降級的原因。
道光帝豫嬪尚佳氏的降位原因
尚佳氏因自行責打宮女而被道光帝降位
玲常在——尚答應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尚佳氏經過內務府選秀而入宮,初封為玲常在,居住在延禧宮。
尚佳氏剛入宮的起點是玲常在,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就是她在道光帝一朝的巔峰了,因為這之后,她就要被降位。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8月12日,道光帝專門頒發諭旨,命內務府大臣派人詳細查驗各宮未滿年限就交出的官女子,來針對后妃虐待宮女的現象。
好巧不巧的,尚佳氏就是個經常責罰宮女的后妃,算是撞槍口上了。
尚佳氏因為私自責打宮女而被降位
玲常在尚佳氏居住在延禧宮,也不知道是她的不幸,還是宮女的不幸,她手下一共出了三個叫大妞的宮女,而每一個大妞,都有各自的問題。
第一名大妞,干活不行,弄污損的東西,被責罰了四十大板。
第二名大妞是個慣偷,偷拿了白絲線一綹,同樣也被玲常在責打了四十大板,結果導致兩條腿都受了傷。這次教訓還沒記住,大妞又繼續把手伸向了一綹青絲線,這次玲常在掌了她的嘴。之后這位大妞,就被趕出了宮。
第三名大妞,也不知道是真的粗手笨腳,還是愛虐待小動物,先后一共因為“不小心”踩死和踩傷了玲常在養的兩只小貓。
大妞還有其他“杰作”,不是偷吃東西,就是踢翻了宮里洗手的瓷盆,把瓷漆都碰沒了。玲常在也沒客氣,每次做錯事,都自行對她進行了掌嘴、打板子、打手心等多種責罰。
以上責打都是玲常在尚佳氏自行責打的,可見尚佳氏責打宮女的殘酷,雖然宮女有錯在先,但玲常在尚佳氏此舉也不近人情。
尚佳氏此舉有悖于宮規,又處于清查期間,有迎風而上之嫌,引起了道光帝的反感。為嚴格宮規,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6月30日,玲常在尚佳氏因自行責打宮女而被道光帝降為尚答應。
清宮里規定,宮女犯錯,都是由首領太監責打,后妃不能動用“私刑”。所以,玲常在也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道光正在查虐待宮女的風口浪尖上,最終被降為了尚答應,也算是咎由自取。
只是在道光朝的后妃們即使做到貴妃,當上了主子也沒有保證,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而且道光帝往往采取的是突然襲擊,一般也不說明原因,最殘酷的是,妃嬪一旦被降低都是沒有翻身機會的。
道光帝嬪妃降級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被降級的嬪妃們范圍廣。
道光帝妃嬪被降級的情況卻非如此,范圍非常廣泛,被降級的妃嬪成為普遍現象。他的23個后妃中有13人被降級,超過一半。所以,那些沒有被降級的反而成了鳳毛麟角。
2,迅速上升,直線下降。
彤貴妃(舒穆祿氏)
彤貴人——彤嬪——彤妃——彤貴妃——彤貴人。她是從貴妃一降到底為貴人
舒穆祿氏15歲入宮,比道光小35歲。彤貴妃一入宮就是貴人,起步高。道光二十年,由貴人晉為嬪,道光十三年,由嬪晉升為妃,道光十六年由妃晉升為貴妃,從貴人成為后宮中的二號人物,這個過程僅僅五年時間,她就做到了。
從舒穆祿氏的履歷來看,她是為數不多的在孝全皇后統治后宮時不斷晉升的人,彤妃在孝全時期一無子女,二無特別重視的情況下升為貴妃,并且逐漸得到道光的重視,可以說是受到皇帝寵愛的。
不明原因,突然遭到降位
彤貴妃升降圖
接下來彤貴妃便嘗到了樂極生悲的道理。就在彤貴妃生下十公主之后,僅僅半年時間,她自己還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時候,災難突然降臨,道光不知何故下旨將她降為彤貴人一降到底。之后直到道光帝去世,她再也沒有得到提升。
3、反復升降。
成貴妃(鈕祜祿氏)
成貴人—余常在—成貴人—成嬪——成貴人
鈕祜祿氏15歲入宮,之后經歷了幾次沉浮,位分也是反復升降。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二月初八日丑時鈕祜祿氏出生。
道光八年鈕祜祿氏被指定為成貴人,同年三月入宮。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3月10日,成貴人降為余常在。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11月9日,余常在著封為成貴人。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11月4日,成貴人詔封為成嬪。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8月3日,成嬪降為成貴人。
直到道光去世,鈕祜祿氏的封號一直沒變,后來的貴妃位分是后世累計尊封的。
成貴妃升降圖
直到道光去世,鈕祜祿氏的封號一直沒變,后來的貴妃位分是后世累計尊封的。
4,兒女雙全,同樣也遭降級。
一般來說,為皇帝生育兒女的妃嬪,尤其是生育了皇子的,皇帝都會給予格外照顧,如果不是犯下十惡不赦的大罪,皇帝是不會給予懲處的。只有道光帝的祥妃是個例外。
祥妃(鈕祜祿氏)
祥貴人—祥嬪—祥妃—祥貴人
祥妃鈕祜祿氏升降圖
道光元年入宮,初封為祥貴人,后晉升為祥嬪,道光四年八月祥嬪晉升為祥妃。
祥妃鈕祜祿氏三次生育記錄,兒女雙全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1月13日,18歲的鈕祜祿氏生下道光皇帝的皇二女。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10月19日,22歲的鈕祜祿氏生下道光帝的皇五女。后封為壽臧和碩公主,壽臧和碩公主下嫁給恩醇。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6月15日,24歲的鈕祜祿氏生下道光帝的皇五子奕誴。后封為敦勤親王,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奉旨過繼給和碩惇恪親王綿愷為嗣。
祥妃鈕祜祿氏生育了一個皇子和二個皇女,算得上是兒女雙全,人生一帆風順,洋洋得意。
六年后,不幸突然降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已經30歲的祥妃鈕祜祿氏被降為祥貴人,道光帝竟然沒有任何解釋地突然將她降為貴人,祥妃做夢也沒有想到,為道光生育了三個兒女,到頭來得了這樣一個結局。
第五,連續打擊,兩次降級
恒嬪(蔡佳氏)
宜貴人—宜常在—蔡答應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蔡佳氏選秀入宮,初封為宜貴人,后降為宜常在。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八月十三日,又降為蔡答應。這個封號一直持續了12年,直到道光帝去世,始終沒有變化。
蔡佳氏一生跌宕起伏。從貴人接連降到答應,好在活的時間久,經過幾代皇帝的尊封,又熬到了嬪位。
那貴人(輝發那拉氏)
琭常在—琭貴人—琭常在—那答應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六月二十一日辰時出生,她比道光帝小43歲。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3月20日封為琭常在入宮。
公元1840年12月10日晉封為琭貴人。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4月9日,琭貴人降為琭常在。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11月26日,再降為那答應。
道光帝那答應升降圖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七月二十日午時,輝發那拉氏薨逝于壽安宮,享年四十一歲。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4月7日,那貴人與莊順皇貴妃金棺一并奉安慕東陵。
道光帝后妃里由宮女逆襲成為嬪妃的女人
佳貴妃(郭佳·三妞)
佳常在—佳貴人—佳嬪—佳貴人—佳貴妃
郭佳氏升降圖
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十二月初三日子時出生。郭佳氏入宮后在孝全皇后鈕祜祿氏位下當差。
道光十四年公元1835年1月15日,鐘粹宮宮女子三妞郭佳氏被封為佳常在,之后晉升為佳貴人。
郭佳氏的封號是“佳”,滿文是意思為“英俊的”,這也是道光帝后妃里少有的封號類型。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1月26日,佳貴人正式冊封為佳嬪。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3月26日,佳嬪降為佳貴人。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12月24日,兩宮皇太后以郭佳氏“侍奉宣宗成皇帝,多歷年所,允宜加崇位號,以表尊榮”,晉升為佳貴妃。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5月24日亥初一刻,佳貴妃薨逝在吉祥所,享年七十五歲。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6月2日卯時,佳貴妃金棺奉安于慕東陵妃園寢。
道光帝珍嬪(赫舍里氏)
珍貴人—珍嬪—珍妃—珍嬪—常貴人
珍嬪
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十一月十五日,赫舍里氏出生,比道光帝小22歲。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入宮,赫舍里氏被冊封為珍貴人。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四月,晉封珍貴人為珍嬪。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八月初八日,奉皇太后懿旨,晉珍嬪為珍妃。
道光六年珍妃降為珍嬪。金冊,金印交回造辦處熔化。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六月初九日,奉旨:“珍嬪降為常貴人”。
道光三十年正月公元1850,咸豐帝晉尊赫舍里氏為皇考常嬪。
道光帝珍嬪升降圖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常貴人受到英法聯軍驚嚇卒于圓明園的綺春園,享年53歲。
九月二十三日,棺槨暫安于田村殯宮,咸豐十一年十月,同治帝追晉為皇祖常妃,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東陵。
道光帝“睦答應”赫舍里氏的人生歷程
睦答應(赫舍里氏)
睦貴人—睦嬪—睦貴人—睦答應—睦官女子—睦答應(死后追封)
道光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收睦答應交回
盆花面簪上有當時記錄收貯的黃條,這件盆花面簪上黃條記錄的收回時間,正好是睦嬪被降為睦貴人之后的兩個月內,等到被再次降為睦答應,睦答應就上交了貴重財產的首飾—銀鍍金嵌寶花盆簪。
在清宮中,除了后妃亡故會對首飾進行回收以外,隨著首飾擁有者地位的降低,精美的貴重首飾也會被隨之收回。
睦答應交回的盆花面簪
銀鍍金盆花面簪閃耀著宮廷首飾工藝的光芒,睦答應交回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是一件盆花式樣的簪花,盆花式樣的面簪裝飾在鈿子的頂端居中位置,并在其兩側會配以長圓形簪飾。
由此實物可以知道,道光帝時期是宮廷首飾風格轉型的階段,這件盆花面簪具備了轉型階段承前啟后的特點,它既有乾隆、嘉慶時期首飾使用花絲工藝為主、鑲嵌珠寶的裝飾風格,又有道光、咸豐之后大面積使用點翠的特點。
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舊存于永壽宮內,不同于被銷毀或反復利用的其他首飾,這件面簪,在睦答應之后,就再未被其他人使用了。正是因此,通過這件栓系著黃條的面簪,我們看到了睦答應悲涼的人生歷程。
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3月13日奉旨:“原任男爵頤齡之女著為全嬪,子爵奎善之女著為睦貴人,原任郎中久福之女著為祥貴人,前任道榮海之女著為珍貴人”。
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睦貴人下新進女子四人,在公元1822年12月14日早上七點至九點正式入宮,居住在延禧宮內。
從“睦貴人下女子四人”的歷史細節中,能看到睦貴人的身影。
道光十年十二月,睦貴人終于等來了晉升,上諭:“奉皇太后懿旨,睦貴人晉封為睦嬪。所有應行事宜,著各該衙門察例具奏。”
然而尚未舉行冊封禮,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9月7日皇帝再次降旨:睦嬪降為睦貴人。
公元1831年10月15日,睦貴人復降為睦常在,沒過多久,睦貴人又被降為睦答應公元1831年11月21日收回睦答應銀鍍金嵌寶花盆簪一個。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5月2日,睦答應降為睦官女子。
道光帝十二年公元1832年5月4日,睦官女子赫舍里氏落水致死,年僅二十多歲。未知是否其因一年間由嬪累降為官女子而自殺。
睦官女子死后,道光帝追封睦官女子赫舍里氏為睦答應。內務府擬赫舍里氏改葬于曹八里屯寢園,因“答應”向來在曹八里屯安葬是一直以來的定例。
睦答應在死后,當時道光帝沒有打算將睦答應葬入慕陵妃園寢中的。后來道光帝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將睦答應的彩棺從新遷出,改葬到了雙峰岫妃園寢。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10月19日,睦答應的彩棺跟隨孝慎成皇后的梓宮一起奉移至清西陵。
道光十五年九月初八日,睦答應隨平貴人一起葬入了雙峰岫妃園寢,寶頂位于最后一排東邊第一個。
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雙峰岫妃園寢因要葬入孝靜皇后,經過改建增建,升格為慕東陵。慕東陵內葬唯一的答應,在道光帝慕東陵17位妃嬪之中,地位最低的,就是睦答應了。
觸犯宮規降級為官女子,死后沒能葬入皇陵的女人
道光帝的曼常在——劉氏
劉官女子
劉氏,她是二等侍衛官明的女兒。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3月21日,劉氏經過外八旗選秀入宮,初封為曼常在,排位在玲常在之前。
劉氏既然能夠被選入宮廷,說明劉氏的相貌還是非常不錯的,此時她還是一個年僅13歲左右的妙齡女子,剛被選入宮廷的劉氏便被道光帝給寵幸了。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5月22日,道光帝賞賜曼常在繡綠緞八元花卉補子一副。這表現曼常在劉氏在剛入宮時,還是得到了道光帝一定寵愛的。
自從入宮后,劉氏這身體便一直虛弱,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8月3日,太醫郝進喜又請得曼常在病在夏月,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乃為暑病。由此可見,曼常在入宮后,身體狀況欠佳,多有病痛。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九月,劉氏以劉答應之名出現在檔案中。此時的劉氏已經被降為答應了,具體原因不詳。
同年十二月初一日,隨奉旨:“劉答應不賞,其余照例賞。欽此。道光對后宮妃嬪進行賞賜,卻唯獨沒有賞賜劉答應,可見此時的劉氏已經徹底失寵了。
劉氏降為官女子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3月12日,劉答應被降為劉官女子,身邊僅剩一名宮女伺候,另有兩名太監“輪流看伺,夜間伺候”。
劉答應是觸犯了宮規才遭到降位
劉氏因“觸犯宮規”被直降為官女子,而當時的孝全成皇后還因“劉宮女子一事,皇后奏遲”而被道光皇帝當面申斥。
“朕因劉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遲,昨晚當面將皇后申斥,宮中事務豈容片刻耽延。再,如今內外不免仍有蒙蔽之惡習,可很可惡之至。無論何人一有事端,眾人必向應管之人懇求不奏,只知蒙蔽在上一人,此即奸邪小人,張口則云恐煩勞上心,怕招上怒,其中弊病豈可勝言。是其以三歲嬰兒待朕,安心作弊,論其人直同叛逆也。嗣后無論何人,若有應奏之之事件,眾人仍向應管之人懇求阻攔,不欲奏聞者,經朕查出,若是內廷等,定將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責。若是總管、首領、太監等,從重枷責,立即發遣,永遠不赦。朕言出法隨,絕不寬恕,無用告誡不早也。特諭。”
道光十五年三月,在劉氏被降為官女子半個月后,劉氏身邊的太監被鑾儀衛副首領誣陷,稱其收了劉氏娘家的錢財,這名太監卻稱:自二月十四日以后,劉官女子家并未來人給我帶信,也并沒有叫我去要過東西。
劉氏二月十四日被降為官女子,是因為她讓身邊的太監與家中人來往,在宮內收送東西,這是清宮嚴令禁止的。劉氏竟然敢頂風作案,難怪她會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劉官女子的被降級也是罪有應得。
劉官女子降位后悲慘死去
死后因位份低微未能入葬皇陵
自從被降級后,劉官女子的身體越來越差了,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六月十二日酉時公元1842年六月十二日下午五點到七點之間劉官女子去世。
六月十三日,為劉官女子逝世止退其每月所食吃食份例等項上奏。劉官女子死后因位分低微,沒有入葬皇帝妃園寢的資格,所以未被葬入慕東陵。
劉官女子最后也是以宮女的身份蓋棺定論的,有可能被葬入六股道或曹八里屯的園寢里面,劉氏是道光帝后宮中唯一最終名分是官女子的后妃,死后還沒有能入葬皇陵的資格。
這些后宮嬪妃遇到道光帝這么個苛責嚴厲的主兒,能保得住當下擁有的就不容易了。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