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已經成為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根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螞蟻集團研究院的測算,杭州每發放1元錢的消費券補貼,能帶動3.5元的消費,在廣西發放 1元錢的消費券補貼,甚至能帶動5.3-7.7元的消費;微信支付方面的數據也顯示,在微信支付核銷1元的優惠,可以撬動 22.7元的消費。這些數據佐證了我國發放消費券實踐的可行性。
發放消費券不僅可以帶動居民額外消費增加,擴大全社會消費支出規模,消費回升又可以促使企業加大投資,實現經濟的大幅增長和稅收的大量增加,實現經濟的正向循環。在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消費券的發放,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機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善紅向全國“兩會”提交建議,針對中低收入群體定向發放消費券,同時將消費券的覆蓋面更多向小微企業傾斜。周善紅表示,近幾年,各地政府都陸續通過發放消費券的形式刺激消費,這些消費券一般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資金,與互聯網企業或者電商平臺合作進行線上發放。但在現實操作中,存在部分消費券使用率低的情況,而且消費券覆蓋商家沒有向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小微企業傾斜。
她建議,各地財政應進一步提升消費券發放力度,提升消費券面額,掛鉤社保針對中低收入人群定向發放。同時,進一步拓寬使用渠道,應面向更多的小微企業,“要將消費券實施與穩市場主體結合起來,尤其是與穩定服務領域的小微企業結合起來,切實改善消費預期”。
過去消費券的發放,主要是以城市為維度來統一操作,全國人大代表、浩天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征夫則打破城市的“界限”,建議由政府統籌協調各大電商平臺,將其2023年的營銷費用全部或大部分發放給用戶,同時政府財政向平臺提供1-2倍的補貼,用以刺激消費。
“這是有可行性的。”他認為,以2023年為例,各大電商平臺銷售費用合計達到近2500億元。如果政府補貼1~2倍,5000多億獎金池可望帶動10倍社零銷售,新增社零也可能達到2-3 萬億,成為GDP增長最強勁動力。
他認為,可考慮設立抽獎獎金池,針對各大平臺的8-10億用戶,設置不同等級消費獎勵,吸引用戶抽獎,直接用于購買平臺內商品。參與即有最低獎,比如 500元,最高獎勵可設置10萬元甚至更多。通過抽獎和獎勵,有望形成新一輪消費熱潮。
朱征夫認為,通過電商平臺發放優消費券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可激勵電商拿出更多的銷售費用,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另一方面,可以觸達更多人群,防止出現抽獎搶不到、受到區域局限等問題,也便于消費券的管理和監控。
作者:徐晶卉
編輯:朱偉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