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個人養老保險怎么交最劃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個人養老保險怎樣交劃算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啟動實施,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相關業務。關于什么是個人養老金、什么人能參加、如何開立賬戶等問題,官方已給出詳盡指引。但對于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一些細節問題,市民仍有諸多疑慮: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會不會虧本?現在一年交1.2萬元,將來能領多少錢?這與購買銀行理財有何區別……本報邀請中瑞方勝人力資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財稅專家杜成和黃衛蘭,就以上問題作出解答,供市民參考。
?
個稅稅率越高節稅越多
問:納稅優惠是個人養老金相比普通銀行理財等產品的一大亮點。那到底可以省下多少稅?
答:首先,個人養老金采用的是遞延納稅,投資時不納稅,領取時才納稅。
個人養老金可在核算個人所得稅時作為扣除項在稅前扣除。目前常出現的扣除項目包括減除費用(6萬元/年)、專項扣除(社保公積金)、專項附加扣除(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房貸房租等)。按照《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的規定,個人養老金可以在稅前按照實際繳存金額扣除,每年扣除的限額是1.2萬元。
舉例來說:假設個人年收入30萬元,全年繳納社保公積金6萬元,按每年1.2萬元的限額交個人養老金。那么,在未繳存個人養老金之前,其年度應繳納的個稅為:(30萬-6萬-6萬)×20%-16920元=19080元;繳存后,應繳納個稅是(30萬-6萬-6萬-1.2萬)×20%-16920=16680元,年度內節稅2400元。
以上舉例的個人收入金額適用的是20%稅率,由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制采取的是七級超額累計稅率,針對不同收入人群,具體節稅金額不同。對于不同稅率的人群,收入越高的人群使用的稅率越高,個人養老金節稅的金額就越高。比如,應納稅所得額在96萬元以上的人群,節稅額度更高,年度內節省5400元。再比如,年收入在6萬元至9.6萬元間的人群,個人養老金無論是否繳存,都是適用3%的稅率,在不考慮時間價值的前提下,稅優政策不具備吸引力。而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人群本來就免征個人所得稅,本可免稅的這部分收入在繳存個人養老金后再提取時反而需要繳納3%的個稅。
綜上所述,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人而異,個人還是要參照自己的收入情況考量。
稅費“一來一回”仍劃算
問:個人養老金雖然在購買時享受了稅收優惠,但領取時還要按照3%計稅。這“一來一回”,還劃算嗎?
答:個人養老金3%的計征,是指在領取養老金的環節,單獨按照3%計征,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按規定領取個人養老金時,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所在市的商業銀行機構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假設納稅人目前適用稅率為10%,按照每年12000元繳納享受稅收優惠,每年可減少當期稅費1200元,本金12000元在提取時繳納個稅360元,這樣算來,減少個稅840元。如果按繳納30年計算,可享受2.52萬元稅收優惠。所以,在繳稅方面是劃算的。
有些市民簡單地把繳存個人養老金理解成“購買時節稅10%,領取時繳稅3%”,中間可“賺”7%的差價。其實這樣理解并不太準確——因為個人養老金在提取時還會享受到長期投資的收益,所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僅在中間享受了7%的稅收惠差。
平均年化收益率決定最終收益
問:每年更高1.2萬元的購買限額已經確定,假設我每年投入1.2萬元,將來能領多少錢呢?
答:根據專業機構的核算數據,假設每年繳納1.2萬元個人養老金用于投資相應產品,連續繳納30年,總計投入36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則稅后到期本息總收益為57.04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5%,則稅后到期本息總收益為81.2萬元;如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則稅后到期本息總收益為142.42萬元。
不過,投資收益的計算是很復雜的事情,涉及的變量太多,收益會因提取的次數和規則不同而不同,建議市民參與個人養老金時一定聽取專業投資機構的建議。
封閉賬戶應關注長期收益
問: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產品里面包含了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這幾類投資產品的安全性如何?是否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答: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繳納個人養老金后,相關的運營機構會通過本金運營實現資產的增值,所以未來市民的賬戶里面會包括繳納的本金以及由本金所產生的增值。
理論上,個人養老金平臺的產品都是經嚴格把關才入選的,產品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應該較有保障,一般從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的產品都應該可以相對控制風險。不過,購買投資產品時要做好自身風險評估并聽取專業人員建議,特別是要詳盡確認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與條款,依據自身能力匹配符合自己意愿和承受能力的優質理財產品。
由于養老金賬戶的特點是封閉積累,長期投資,只有到了退休或其他特殊情況才能提前支取,因此在收益關注方向上,建議應該關注長期收益
個人養老保險最劃算辦法如下:
1、年輕的時候盡早買越好:不對于個人養老保險怎么買最劃算,其實一句話是在適當年齡購買是比較科學的,不宜太早或太晚,親中年時30歲到40歲去購買是最合適的,畢竟交費的持續能力也有,也可以保障利率的更大化,又能夠很好的對抗通貨膨脹;
2、選擇回籠時間比較快的產品:提起買理財保險,特別是個人養老保險,應當選擇回籠時間比較快的保險產品,很多商業理財保險都可以作為個人養老保險使用,如市場上香餑餑--終身終額壽險,提早鎖定收益率,并且不少產品,選擇3年繳費,最快的個別險種,能達到4年回本,回本速度非常快;
3、選擇預期收益比較高的產品:關鍵還是看投保者的個人需求,一個利率的增長情況,可以選擇預期收益比較高的產品,如看的見收益的終身終額壽險,但是最終的收益率IRR值很難超過3.5%,或者是年金保險開門紅產品,附加了萬能賬戶后,預期收益會比較高;
4、險種選擇方面:假定60歲退休,開始領取養老金,40歲以前,選擇年金險附加萬能賬戶,預期收益更高;40-45歲,選擇增額終身壽險,利益確定,收益水平比較高,超過45歲,選擇商業養老年金險保險,45歲年交2萬,交3年,60歲開始每年固定領取5926元,相當于每個月固定領取494元,領終身。
1、個人繳納靈活就業社保,就是自己去社保中心交,需要個人全額承擔社保費,跟企業社保同屬一個體系,只有養老和醫療,無法繳納生育保險,也沒有失業保險。
2、掛靠企業代為繳納,可以是親戚朋友的公司,也可以是專門的社保 *** 機構,跟在單位繳納社保一模一樣,福利也一樣,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畢竟這些公司都是中介所。
3、繳納城鄉居民社保,不想繳納職工社保,或者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可以繳納城鄉居民社保,費用比較低,檔次選擇靈活。但是繳費較低所以養老金也比較低。
個人交社保的方式取決于個人的具體情況,若是個人繳納社保,一定要繳納醫保,否則沒有醫療待遇,若是沒有繳納職工社保,建議再買一份城鄉居民醫保或者是新農合。
個人社保繳納注意事項:
1、首先要確認公司營業執照中是否有代辦社保的資質。《營業執照》、《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三證齊全。在 *** 網站上能查詢到該公司的營業資質,在考察過程中也可以要求代辦工作人員出示這些證明。
2、第二個考慮的是地域性。有些代繳社保公司只做當地的,有些是做全國的,這就要看你的公司是什么性質了,如果你們公司也是連鎖公司,那就同樣也選擇服務面廣的大公司,這里建議還是要選大型企業才會更有保障。
3、第三是社保代繳費用。既然要代繳社保,那就要考慮服務費的問題。對于過高或者過低的服務費都要保持警惕,很容易是商家設置的陷阱和虛假宣傳。所以還是建議能到公司實地考察一下,看一看社保代繳中介是不是明碼實價,有沒有隱形費用等等,這就需要在選擇的時候不要著急,想清楚再做決定。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個人社保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養老賬戶儲蓄額÷計發月數。
個人養老賬戶儲蓄額與我們所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基數、繳費年限等有關,每月劃入個人養老賬戶的金額通常是養老保險繳費基數*8%;計發月數是根據不同退休年齡進行規定的,以60歲為例,60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
2、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影響基礎養老金的因素比較多,退休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等都是影響基礎養老金的因素,退休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各地區相關部門每年都會公布,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是根據本人實際繳費基數與當地規定的繳費基數范圍來確定的。
養老金的計算比較復雜,但是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確定一點,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久,那么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就相對越高。
由于養老金的實際計算比較復雜,需要考慮很多不定因素,每人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這里只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假設某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一直為5000元不變(不考慮社會平均工資上漲因素),職工本人工資為10000元,繳費基數也是10000元,繳納社保20年,60歲退休,在不考慮工資上漲、個人養老金賬戶利息等因素的情況下,退休后可以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0000*8%*12×20÷139≈1381元;可以領取的基礎養老金為:5000×(1+2)÷2×20×1%=1500元,即該職工退休后可以領取的養老金為2881元。
自由職業者交養老保險最劃算的方案如下:
1、選擇合適的繳費基數。自由職業人員可以從可選擇的繳費基數中任意選擇一個作為自己的繳費基數,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后領取到的養老金就越高。為了獲得更高的養老金,在收入較高時可以選擇高繳費基數,收入低時可以選擇較低的繳費基數;
2、延長繳費年限。養老保險至少需要交滿15年,退休后才能領取養老金,相應的,繳費年限越長,繳納的保險費用越多,以后的養老金也會越高,所以,自由職業者可以在經濟范圍內盡量延長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養老金的數額會更加可觀;
3、申請社保補貼。國家對于自由職業者中的就業困難人員會給予一定的參保補貼,一般是按照個人更低繳費檔次的50%至66%確定,享受參保補貼的時間一般是3至5年。自由職業者應該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購買養老保險,個人參保的要帶齊本人的身份證、免冠一寸照片、社保參保申請書到當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個人參保只能參加養老保險和醫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自愿參加社會保險的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