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開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將被列為乙類乙管,相關防控措施也逐漸調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公告,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將進一步簡化,取消入境人員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五個一”的航班限制政策也會取消, 并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等,這些政策成為商務人士、普通民眾最為關注的焦點。
航班少、票價貴、托運難、轉運繁、隔離久,新冠疫情三年來,境內外人員交流一直存在不少難點,對商品貿易,服務貿易,和人員往來帶來一些影響。
分析認為,在取消入境隔離措施后,人員自由流通,也將提振市場主體信心。隨之而來的跨境活動,可以有效拉動包括航空、旅游、中介服務、會展等相關行業快速回暖,進而有利于市場整體信心的恢復,為經濟重回正軌創造條件。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邵宇
從各大平臺的數據看,對旅行市場的刺激作用顯著。業界認為,隨著簽證辦理等手續恢復,國際航班數量增加,旅游消費信心將加速恢復。隨著中國放開入境隔離,多家航空公司紛紛設法提高運力。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和越南越捷航空希望,在6月前將中國航班恢復到疫前水平。市場預計,中國的航空公司的運力可能會從3月底開始大幅增加。
泰國旅游局原先預計2023年外國游客數量為2000萬,中國發布出入境管理新政后,泰國將游客數量上修到2500萬。泰國旅游觀光協會也預測,2023年赴泰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可能達到300萬至500萬人次。有學者指出,旅游業對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來說,在總體經濟中分量很大,如今人員流動開始恢復,也將進一步促進東南亞國家旅游業的恢復,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的服務業發展。
由于新規剛出臺,目前出境游產品還未全面釋放,國際機票價格依然高企,旅游業界分析,由于人力設施都需要時間恢復,出境游價格回歸常態仍需時日。
上海錦江旅游副總裁 陳中揚
中國去年底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后,經濟社會秩序加速恢復,國際社會普遍表示歡迎,認為這將提振全球經濟活力。不過近期,包括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提出采取包括提供新冠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入境政策。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發文報道,多名美國的疫情專家也表示,一些國家因中國防疫政策調整,擔心新冠病毒突變,而對入境的中國旅客大加限制,這種做法沒有意義。多國對中國旅客入境防疫措施,以及部分國家限制中國航班增加班次,使得航班供給和票價受到影響。此外,疊加1月份春節探親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限制出入境旅游業的恢復進程。不過也有商務人士表示,海外入境舉措多數是核酸方面的要求,對于商務活動影響不大。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 管清友
隨著中國內地和香港放松防疫措施,在隔離通關要求進行了近三年后,香港1月8日起實施與內地首階段“通關”, 每日最多6萬名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過關”進入內地,其中約5萬人可經陸路口岸前往內地,南下到香港方面,除香港居民外,其他旅客須透過深圳市政府網上系統成功預約才能過關。
內地居民旅游、商務赴港簽注也在1月8日起有序恢復辦理,有身在上海的香港協會成員表示,身邊很多滬港兩地朋友都在期盼全面通關的到來,相信滬港經貿往來能得以加強,并促進兩地經濟發展。
新冠疫情暴發三年來,中國國內演出行業面臨巨大挑戰,與國際音樂家交往密切的古典音樂行業首當其沖。就算演藝行業最終轉向以國內演出為主,但也經常受本土疫情限制而取消線下活動。隨著去年12月以來,中國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政策,娛樂文化消費逐步回暖。
2023年元旦是新十條后的第一個小長假,中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23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恢復至2023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35.1%。
有研究機構認為,元旦假期游客出游半徑和距離增加,不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游憩半徑收縮,滿意度也有所下降。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
對于春節旅游市場情況,研究機構預計,將是過去三年以來最好的春節假期旅游市場。隨著防控的放開,探親訪友人士將會增加,同時,北上冰雪運動、休閑旅游和南下到海南、廣東等地避寒的游客也會增多。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
去年12月份,受到新冠疫情大范圍蔓延影響,內地感染人數持續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所放緩,2023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錄得49,連續5個月低于榮枯線。這與中國官方制造業PMI走勢一致。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3年12月制造業PMI是47,為2023年3月以來最低。內地學者認為,感染高峰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在短期內有所擴大,市場需求小幅收縮,但經濟具備上行條件。隨著進一步放寬人員流通的管理限制,2023年經濟將明顯回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 獨立經濟學家 譚雅玲
學者認為,隨著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實,人流、物流將更加順暢,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有望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將得到有效釋放。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
編輯:許織微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