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取保候審?
《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幾種可以采取取保候審的情形: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當然,由于司法制度以及司法理念的不同,普通法系適用地區的“保釋”以同意保釋為原則,不同意保釋為例外,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取保候審則是以不取保為普遍現象,以同意取保為個別現象,在此不討論兩種刑事司法制度的優劣。
二、是否可以通過“走關系”的方式來辦理取保候審?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有許多社會人員打著“與辦案警官有關系”的旗號,游走于嫌疑人家屬群體中間,利用嫌疑人家屬救人心切的心理,騙取了大量的錢財。
2023年11月,家住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張__通過熟人認識了高__,高_信誓旦旦稱其能為張__的女婿(因犯罪被警方抓獲)辦理取保候審。
隨后,張__分7次將268萬元匯入高__提供的銀行賬戶內。
然而,張__的女婿并沒有像高__承諾的那樣“錢到位人就會出來”。
于是,張__多次撥打高__的電話,然而高__不是說再等等就是不接電話。
此后,張__就聯系不上高__了,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對于取保候審應當滿足的條件有什么的問題的答案,上述文章內容中已經作出了詳細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是需要對相關的法律知識進行了解的,這樣才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對此還有其他疑問的話,可以搜索查看本網站其他相關知識,或者咨詢律師了解。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