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節(jié)日到來了。就問廣大男性朋友們,你們手抖不抖?心里怕不怕?
“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又稱為“國際婦女節(jié)”、“三八節(jié)”和“三八婦女節(jié)”,是為慶祝婦女在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jié)日。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舉行規(guī)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斗爭,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力量。斗爭得到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婦女群眾的廣泛同情和熱烈響應,最后取得了勝利。
第一次婦女節(jié)慶祝活動
次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會議討論的問題就包括了:保護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問題。這次會議倡議,以每年的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的斗爭日,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lián)碜o。從此以后,“三八婦女節(jié)”就成為全世界婦女爭取權利、爭取解放的節(jié)日。
很多女生不愿意被稱為“女人”。只因“女人”這個詞被污名化了。提到女性,我們可能會想到中年女性、農村女性、職業(yè)女性、家庭主婦等等。但是很多女性會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落后、老、守舊、不顧形象、黃臉婆、社會地位低下甚至沒文化等這樣的詞匯。還有就是:很多人認為已婚的女人不是處女,未婚的處女是女孩。
婦女節(jié)鋪天蓋地的文案
其實在官方看來,女性的定義就是“成年女性”的總稱。它不僅僅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周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女性,14周歲以下的男女稱為兒童。
很多女生并不愿意稱自己為“婦女”,可又不想放棄這項女性特有的節(jié)日特權。加上廣為流傳的“女生和婦女只差一日”,于是有了現(xiàn)在3月7日的女生節(jié)。又有“女權主義”者認為“自己是男生心中高高在上、美麗又無暇的女神”,遂改為“女神節(jié)”。
在眾多女生心中,不送禮物是“白嫖”,送的不夠好、不夠貴重是“摳門”,沒有收到想要的是“你不懂她的心思,是直男”。你要不發(fā)個520不發(fā)個1314,那就證明你不愛人家。要是在節(jié)日當天沒有收到紅包、鮮花、貴重化妝品等等,無法在朋友圈中展現(xiàn)的話,就覺得非常的丟人。
怎么有種大冤種的感覺
她還會時刻告訴你,“儀式感、驚喜和浪漫不是問你要禮物,而是你對她的那份真心!”女生不希望被物質化,但她所要的浪漫和儀式感都時刻需要很多金錢去支撐。儀式感的花樣還不能千篇一律、簡單了事。浪漫也成為一件內卷的事,似乎做少一樣,就比別人的愛情少了一分甜蜜。
對商家而言,婦女節(jié)和其他節(jié)日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商家促銷的黃金時期。不論婦女是否開心幸福,商家一定比婦女開心幸福。
線下,商家出奇招拼顏值、拼活動、拼力度,推出“帥哥導購”、“女王車位”,有的則直接打出3.8折,各種文案條幅更是應接不暇。
商家的“美男計”
線上,淘寶搞滿減,京東推出“蝴蝶節(jié)”送優(yōu)惠券,蘇寧設立“閨蜜節(jié)”,拉動閨蜜購物,又形成攀比之風,就連杜蕾斯也整個風格怪異的文案刷刷存在感。
各商家更是傳遞價值感的方式,不停的刺激女生的感官。“XX 可以用錢計算,帶來的幸福感/高級感/儀式感沒法用錢計算”、“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自己”、“花在自己身上的錢,會慢慢改變你的氣質?!蓖ㄟ^這種鋪天蓋地的口號式價值觀傳遞,從消費體驗角度打造“儀式感”,激起女生的消費欲望,促進形成跟風熱潮。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