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四川省各個城市經濟發展和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瀘州市、資陽市、綿陽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四川省的樂山市。樂山市是四川省的21個地級區劃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的重要工業城市。目前,樂山市總人口300多萬人,合計下轄了11個區縣。那么,樂山市11個區縣的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聊聊西南地區的四川省。四川省屬于西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對于帶動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四川省的氣候適中,非常適合生活,出現了“少不入川,老不離蜀”的說法。按照2023年的統計,四川省總人口8300多萬人,人口基數并不少。在我國各個省級區劃中,擁有8000萬以上人口的省份,總計只有5個。
四川省的糧食產量很高,而且種類齊全,例如水稻、小麥等等等。至于四川的美食,更是天下聞名。2023年,四川省的GDP總量達到了5.38萬億,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目前,四川省下轄了21個地級區劃,包括了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
分別是: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阿壩自治州、甘孜自治州、涼山自治州。
樂山市是四川省下轄的21個地級區劃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在四川省的發展規劃中,樂山市屬于四川省區域中心城市、重要樞紐城市、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節點和港口城市。目前,樂山市總人口310多萬。2023年,樂山市的GDP總量達到了2200多億。從人均經濟來說,樂山市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目前,樂山市下轄了4個區、1個縣級市、6個縣,合計11個區縣,分別是: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縣、馬邊縣、峨眉山縣級市。那么,樂山市11個區縣的區劃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眾所周知,我國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歷經元明清三朝幾百年時間的調整和完善以后,基本上形成了內陸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截止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四川省與周邊各省進行了各方面的區劃調整,逐步形成了12個府、9個直隸州、4個直隸廳的區劃格局。
分別是:成都府、重慶府、保寧府、順慶府、敘州府、夔州府、龍安府、寧遠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綏定府、綿州、茂州、邛州、眉州、瀘州、資州、忠州、永寧州、酉陽州、雜谷廳、松潘廳、懋功廳、石砫廳。四川省為何劃分這么多州府呢?四川省的地形結構復雜,如果管理的縣太多,不便于管理。第二,人口眾多、面積廣闊。
四川省的部分地區,生活著大量的土司部落,這些土司部落需要進一步的改土歸流。在清朝統治時期,樂山市下轄的大部分縣,都隸屬于嘉定府管理。當時,嘉定府下轄了7個縣、1個散廳,分別是:樂山縣、峨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榮縣、威遠縣、峨邊廳。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階段。
尤其是四川省,情況更加復雜,四川省各地出現了大小軍閥相互進攻的局面,反復混戰了10多年時間,對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因此,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再加上部分地區的土匪壓榨,百姓們的日子很苦。不得不說,四川籍官兵的戰斗力非常強悍。在抗日戰爭時期,川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鑒于四川省的情況復雜,為了盡快進入發展經濟的階段,四川省分為了川北、川南、川東、川西4個行署區。行署區屬于我國建國初期的一種臨時性區劃,對標了各個省份。當時,我國還設立了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旅大行署區等一系列的行署區。
進入50年代以后,我國進入了平穩發展的階段,過分復雜的區劃不利于經濟建設。1952年,4個行署區被撤銷,重新合并了四川省。在四川省各地,陸續組建了一系列的專區和地級市。樂山專區組建以后,起初,下轄了9個縣,分別是:樂山縣、犍為縣、沐川縣、屏山縣、雷波縣、馬邊縣、峨邊縣、峨眉縣、井研縣。隨后,出于發展需要,在犍為縣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五通橋縣級市。
此時,樂山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9個縣。1953年,眉山專區被撤銷以后,原本下轄的6個縣,劃入了樂山專區管理。樂山專區的管理范圍進一步擴大,調整為1個縣級市、15個縣。1955年,樂山專區下轄的雷波縣、馬邊縣、峨邊縣,劃入了涼山州管理。1957年,樂山專區的屏山縣,劃入了宜賓專區管理。
1958年,在四川省新一輪的區劃變遷中,內江專區的仁壽縣,劃入了樂山專區管理。此時,樂山專區的區劃調整為1個縣級市、12個縣。1964年,五通橋縣級市被撤銷,組建了五通橋區。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樂山專區更名為樂山地區。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都開始了區劃調整。
1978年,樂山地區的五通橋區和樂山縣合并,組建了樂山縣級市。1979年,樂山地區在部分鄉鎮的基礎上,組建了金口河工農區。截止80年代初期,樂山地區合計下轄了1個縣級市、1個工農區、11個縣。1984年,馬邊縣、峨邊縣重新劃入了樂山地區管理。出于經濟建設的需要,1985年,樂山地區被撤銷,組建了樂山地級市。
同時,樂山縣級市、金口河工農區被撤銷,組建了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截止這個時候,樂山市下轄了4個區、13個縣。隨著樂山市各地的經濟,1988年,樂山市峨眉縣被撤銷,組建了峨眉山縣級市。
樂山市的管理范圍過大,并不利于管理和建設。進入90年代以后,1996年,四川省組建了眉山地級市,樂山市下轄的眉山縣、彭山縣、仁壽縣、青神縣、丹棱縣、洪雅縣等6個縣,劃入了眉山地級市管理。截止這個時候,樂山市4個區、1個縣級市、6個縣的區劃格局,已經徹底形成。
當然,進入21世紀以后,出于實際建設的考慮,樂山市陸續組建了經開區、高新區等幾個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屬于功能區,情況比較特殊,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