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而生病卻是最無奈的。為什么這么說呢?不管大病小病,誰也不想生病,因為生病了,就代表著傷財。小病的費用大家都承擔得起,可要是大病呢,費用高的真的可以讓你傾家蕩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里面有個老太太對警察說:“不要去抓那些買藥的了,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一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前幾天有一個視頻沖上了熱搜,據了解,這位醫生當天值班,接了一個80多歲的患者,這位老人是位高血壓患者,檢查其頭部有腦出血現象,這位男醫生覺得老人通過手術還是有希望活下去的,所以跟家人提出做手術的建議。但是家屬覺得老人年齡大了,而且腦部出血多,手術成不成功希望不大,而且費用也比較高,綜合考慮,救治意義不大所以就拒絕了這名男醫生的建議,當即給老人帶回家了。
現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形勢,患病就醫的人員年齡50歲以上的人群占比越來越多。而這些老人大多數都是農民。農民很少有人去關注自己的保險,只不過后來國家政策好了,有了新農合社會保險,當然了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大部分特效藥逐步的納入了醫保當中,只不過有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享受報銷的政策,還有一部分人即使報銷了比例也不會太高。而老人的子女們每個月按照1萬元的收入算,除去房貸、車貸、子女的教育、日常開銷等等,每個月能剩下2-3千元基本就不錯了,而父母如果得了那種慢性病,據統計除了手術費用外,每個月少則5-6千的支出,多則每個月上萬元的支出。短時間內子女可能支撐得住,而長時間的支出很少有人能夠支撐得住,最后難免落得人財兩空。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已經位列世界前三,這說明我們國家是有能力將一些醫療費用再降低一些,這樣既解決了年輕人的后顧之憂,而且為鼓勵三胎政策提供保障,要不然現在誰敢要三胎呢?
那么這些沒錢治病的人都去哪里了呢?有很多人說,最后實在籌不到錢治病的那些人都是被子女拉回了家,然后找地方拿點藥或者搞點偏方,死馬當活馬醫,說白了就是回家等死。司馬遷有句話說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總之是要死的,只是早晚的事,我們會尊重生命,因為我們曾經付出過、努力過,即使最后的結果不太好,我們也會從容面對。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具備上商業保險的條件,一定要為自己和家人上一份商業保險。我已經給老婆和孩子上了商業保險,本來想給我父母上一份,但是已經沒有機會了,他們現在都得了慢性病,我也是普通家庭,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面臨沒錢給父母治病的那一刻,現在只能祈禱他們能活的久一些!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