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教師職業即師范類專業介紹的第三篇,近4000字,要是您能讀完全文, 我給您點贊!!!
我前面有篇文章有講到慎重報考師范類專業(對想當教師的推薦去看看《師范類專業供求失衡,擺事實,講道理,師范生就業將會難上難》)。但是教師職業優點突出,非常適合部分城市中產階層家庭孩子和大部分女生(關于老師職業的優點可以看前文《教師和會計這兩個職業,您更愿意孩子選哪個?》)。
醫學專業一般是在研究生階段細分亞專業方向,而教育類專業(也就是通常說的師范類專業)在本科入學階段就確定了學科專業方向。比如想當英語老師,大學本科選專業就就應報考英語專業(一定要選有備注“師范類”的專業)。雖然現在還有部分省份的教師學科崗位入編資格考試只看教師資格證的專業資格(即只要教師資格證上是數學專業的,即使是體育本科大學專業畢業,也可以考數學老師崗位入編教數學),但隨著師范類專業供大于求的狀況,各省肯定會逐漸加大對全日制師范類專業的保護,會在考教師資格證時對大學專業有限制要求。如果就想當教師,就應當明白大學的相應專業,實現對口就業。
本文從就業角度分析,先把結論先列如下供參考:
1.從小初高三個學段來看,小學老師的工作崗位,除了收入略低于初高中,其他各方面都好于初高中。
2.語文、數學大學科好于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道法)、地理,體音美勞(科)小學科。其中語文最好,數學次之,英語甚至比不過物理、化學小學科。
3.在小學科中,物理、政治、化學三科最好。
4.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職、技校、職高,以前叫中專)與特殊教育學校,比基礎教育的吸納崗位體量小太多了,吸納力不強,但是如果能入編,工作會好于基礎教育的小初高。
教育學專業的具體專業注意點,以及公費師范生、優師計劃、農村訂單學生,以及普通批次師范類專業的招錄區別下篇文章再講。
教師資格考試熱,一言難盡啊
具體的說明如下。
一、從學段來看,本科畢業當小學教師性價比最高。
小學教師好于初高中,在于學歷要求不卷,工作輕松。要講賺錢,初高中比小學教師也高不了多少。
按教師法規定,現在教師入編必須是大學專科以上,高中(高中或中職本科)必須是本科。但現實中,本科學歷基本上是現實門檻。要想在全國各地入編城區各類學校,本科及以上學歷是主流標配。就目前就業狀況,本科讀完能實現就業,而且是城區就業性價比最高。因為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就業,不要想著讀研出來有個初高中好學校,等考研讀個三年出來,可能連工作都沒了。師范類專業研究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的優勢,只體現在各地出臺的人才引進補貼以及入職時直接套用職稱之外,沒有其他優勢。目前小學老師崗位的學歷內卷還不嚴重,本科畢業能在城區小學當個教師,還是不難。
在基礎教育的三個學段中,從工作量來看,小學教師最輕松,擁有完整的周末與晚上時間。初高中(包括農村校)多了四個工作時間:一般都有的早八點的早讀時間,暑假一個月的補課和周六補課時間,還有每周兩個晚上的晚自習看班工作。雖然現在小學階段的晚托加長了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但是完整的周末及及晚上時間是真正的享受到了老師職業優點。
教師職業崗位中,收入相較于初高中可能會低點(低不了多少)。但是社會地位并不比初高中高低。網絡上的教育名師,大多以小學教師、文科教師居多,原因很簡單,這些崗位的教師比較容易玩出花樣,專業技術屬性弱些。而到了初高中,特別是理科類的,一切的教學技術都是建立在教育對象的資質上,因此小學以及部分初中階段家長會期望通過送禮來換得老師的青睞。而在高中,不傻的家長算計得很清楚:給教師送禮的錢,還不如給孩子報個補習班來得實惠。
可見,讀完本科在城區小學就業,一點兒都不虧。
學前教育的幼兒園教師是各類教師需求量最大的,我在前面文章有比較過,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當班長的男生?學護理?是不是家庭出身限制了人生選擇的視野?》
小學教師一般都會比比初高中教師光鮮靚麗,氣色好
二、從學科來看,什么專業的教師資格工作好?
語數教師需求量最大。語文相關專業就業靈活最好就業,好于數學。英語或小語種競爭激烈;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受到其他非師范類專業的跨考沖擊,供給量偏大(特別是生物地理),政治相關專業比歷史專業好太多了。技能科中的體音美前文有分析過不提,新設的勞動教育教師(科技)吸納容量小。
1、語數英三科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是師范類專業中需求需求量最大的專業。
語文、數學、英語,是三個學段(小學、初中、高中)的傳統主科,設置的課程最多,教師的需求量也大,而且這三個主科的學科地位高,無論是家長重視還是在學校工作量計算績效工資時,這三科的系數都會高于其他學科,比如把化學學科在計算工作量作為基數1,語文、數學可能就是1.5,政治歷史可能就只有0.8。
但從供給來看,語文學科專業的教師資格證,幾乎所有大學本科專業都可以跨考,比如“文學類”的除了“外國語言文學類”之外的19個專業所學內容,都可跨考語文專業。并且語文相關專業(漢語言文學師范類)的就業,不僅可以是教育學類專業,不要說考公務員的優勢,就是如中石油、中石化、煙草公司等央國企每年都有招收本專業從事文字工作, “語文”專業是個寬口徑就業專業,比數學更具有就業廣度。
而數學本科除了教育行業,基本上毫無彈性。當然,數學學科是各類托教或是在編教師友情補課的主要學科,有了編制的托底,多收個三瓜兩棗輕而易舉。
英語是嚴重過剩,小語種更是如此,小語種只有擔任高中教師(很少有小語種專職教師)。雖然中西部地區也存在著英語專業的特崗、優師計劃等名額,但對于東部省份,英語學科老師過剩是普遍現象。如果就業能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英語師范類專業能夠考個學前教育教師資格證,男,本科,那么進入城區幼兒園,當個園領導也是指日可待。
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度是比較低的
2、初高中階段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這四個學科,受到非師范類專業跨考的沖擊最大,特別是生物與化學專業。以高中階段為例,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部出臺的大學專業招生選科指導,直接影響了高中階段不同學科教師的需求量。現在各省高考選科,或是3+X或是3+1+X,但選科指導出來后,物理選考人數急據增多(至少增加一半),物理專業教師需求增長,并且物理理工類專業畢業生就業不愁,跨考教資爭奪教師崗的不多。
而生物與地理都算是小眾學科,老師崗位需求狀況取決于學生興趣,但是地理由于學生在高一選科時比較編愛,而生物則屬天坑專業之一,導致很多理工科生物專業擠占師范類崗位。導致生物學科雖然選科后需求增加,但始終是入編難考專業。而地理與生物如果入不了教師編,基本上畢業就是失業。
3、政治(初中小學叫道德與法律)、歷史學科:
政治學科(包括法學類中的馬克思理論相關專業)雖然也是小眾學科,但近幾年非常好就業,隨著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推廣,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視,思想政治類專業就業渠道已經跨出教育行業。并且政治學科在高中選科大受歡迎,班級設置增加,教師需求增加,老師緊缺。并且思政教育如果能考研上岸(難考),那么進入高校任輔導員、地級市以上公務員崗位非常受歡迎。
與此相對應的是歷史學科,在選科指導出來后,歷史類可報考大學專業覆蓋一半專業都不到,導致選考歷史類的高中生減少一半,比如甘肅省作為全國第一個出臺選科指導的省份,極端的學校甚至出現物理與歷史類開設科目比例達到9:1的程度。但是歷史學科故事性強,入門容易,又很容易被孩子喜歡。因此,對文科考生在選專業時,建議首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慎選歷史類專業。
4、技能科(美音體勞科等)學科所占課標比重較小,所以美音計吸納力比較小。
今年的課程改革加大了體育的課程比重,小學、初中數學的課程比重超過英語成為僅次于語文數學的第三大學科。但是疫情以及教培行業的萎縮,導致今年的體育類崗位就業吸納能力肯定小于各學段的文化科。
我們國家強調德育體美勞五育并舉,其中的“勞”是新興學科,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構建大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但是這個課程所對應的大學專業目前專業開設院校少,就業崗位也不多。
現在流行的研學活動,其實就是勞動教育課程
三、從學校屬性來看,中職院校、特殊教育學校老師編制崗位的特點。
各省份開始嚴格的高中分流制度,比如江蘇省,初中升學率有近一半的是被分流到中職教育。國家這幾年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普及推廣,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上升,但是中職院校相對于基礎教育大體量而言,中職學校的老師編崗位需求量可能都不如基礎教育中的小眾學科。
但是,中職學校教師的就業質量是高于基礎教育的。因為中職教育學校很多是屬于市屬,最低也是城區的區屬學校,工作環境好,工作壓力小。相對于大多數人只關注到基礎教育老師編,中職學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編制少,但是競爭也較小。比如首開職業技術師范專業的天津技術師范大學收分雖然不高,象福建省的中職院校都會跑到這個學校去校招,這對于師范類專業而言是很罕見的。
特殊教育學校(針對智障、聾啞等學生)各個區一般會有一所,生源少,老師崗位也不多,可以報考的學校及專業也不多。
數字來自于國家統計年鑒及福建省統計年鑒
這兩類學校的發展狀況也存在著省份差異,教師需求量也存在著較大差別。都要求有相對應的區別于基礎教育學校的教師資格要求。有些省份高中與中職教師資格通用,甚至有的中職學校甚至都不要求教師職業資格。比如我看到網上江西某一中職技術學校,只要求中式烹飪專業大專專業就可以。換句話說,如果您考了個會計大學專業,有心考個中職教師職業證書,那么進入中職院校當老師也是可以的。
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聽障高三考生備考高職院校單招
再總結一遍
小學教師,特別本科實現城區就業一點兒也不吃虧
語文和政治專業是文科類的首選,歷史盡量少選。
英語專業不怎么好就業。
物理學科還可以,化學也不錯但會被跨考競爭。
生物、地理如果入不了編,基本就是失業。
勞動教育新興的教師崗位,需求極少。
中職學校、特殊教育教師知道的人不多,如果能入編那工作崗位會比基礎教育的好。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