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ack
來源 | 零售金融研究
01
股份行信用卡行業格局
從貸款角度,2023年是股份行信用卡擴張的一年,公布數據的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均出現增加。但從收入看,除了招行,其他股份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在2023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1、貸款余額
在股份行中,招行信用卡的透支余額最高,達8403億元,平安銀行6200億,中信銀行超5200億。這三家銀行也是股份行信用卡第一梯隊成員;
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位居股份行信用卡第二梯隊,透支余額均在4000億元以上;
從2023年信用卡透支余額變化來看,平安銀行、招行、浦發銀行的增幅都超過了10%;
光大銀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增幅最低,僅微增0.62%,民生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的增幅也僅有2%。
2、信用卡不良率
信用卡不良率最高的3家銀行分別為民生銀行的2.95%、興業銀行的2.29%、平安銀行的2.11%;
從信用卡不良率變化看,多數都出現下降,中信銀行、浦發銀行信用卡不良率降幅都在0.5個百分點以上,僅興業銀行信用卡不良率上升(0.13個百分點)。
3、發卡量
3家銀行公布了信用卡流通卡數量。招行信用卡流通卡10,241.6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90%;平安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7,012.65萬張,較上年末增長9.2%;浦發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4,843.45萬張;
其他銀行公布了累計發卡量,其中,中信銀行、廣發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在2023年均首次突破了1億張;民生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6,426.88萬張,比上年末增長4.21%;興業銀行累計發行信用卡5,970.13萬張;華夏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3,136.73萬張。
4、信用卡交易額
招行信用卡交易額最高,47,636.17億元,同比增長9.73%;平安銀行全年信用卡總交易金額37,914.10億元,同比增長9.8%;
5家股份行信用卡交易額在2萬億~3萬億之間。其中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27,801.35億元,同比增長14.05%;民生銀行實現交易額26,054.39億元,同比增長0.27%;光大銀行信用卡交易額27,497.41億元,同比增長0.94%;興業銀行交易金額26,378.77億元,同比增長14.16%;浦發銀行信用卡交易額22,157.16億元;
華夏銀行信用卡交易總額10,432.75億元,比上年下降0.69%。
5、信用卡業務收入
除了招行,其他股份行信用卡業務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3年,招行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596.45億元,同比增長5.87%;實現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71.09億元,同比增長3.57%,其信用卡業務收入超過了860億元;
中信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591.28億元,下降3.85%;
光大銀行信用卡實現業務收入441.50億元,比上一年下降2.7%;
浦發銀行信用卡實現總收入380.79億元,下降15%;
華夏銀行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150.70億元,比上年下降6.94%;
浙商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11.85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83%。
為什么多數股份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出現了下滑?在年報等公開資料中,這些銀行并未公布相關原因,但從影響信用卡業務收入的相關因素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信用卡業務收入表現,取決于收入和成本的經營變化。目前,我國信用卡業務收入,包括了分期收入、利息收入、商戶回傭收入、信用卡年費、手續費、違約金等方面。據銀聯數據之前披露,分期手續費和利息收入為我國銀行信用卡主要收入來源,合計占比超過了60%。
信用卡業務的成本,則主要包括了資金成本、運營與營銷成本、壞賬和欺詐損失。
而近兩年,無論是分期還是利息收入,都在發生較大的變數。一是信用卡分期收入動力下降。費改息使得銀行依靠信用卡分期做大中收的動力大大減弱,信用卡給各家銀行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的貢獻度也大大降低了。
二是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為行業格局與盈利模式帶來巨大改變。隨著《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的發布,使得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的正式放開,使得信用卡的目標客群相比之前擴大,銀行信用卡盈利能力不再過度依賴于規模,而更為注重定價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以及相應風險管理的提升。
對此中信建投證券認為,銀行內部資源爭奪戰未來或升級。比如,國有大行由于資金成本優勢、客戶獲取能力及較強的風控能力,在信用卡透支利率自主定價上相較于城農商行更有優勢。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是疫情對經濟與消費的影響。2023年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比重較大的出行類商品零售額增長明顯放緩,對消費與信用卡市場影響較大。但值得關注的是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2%。
今年各家信用卡機構的業務收入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02
各家股份行信用卡亮點
1、招行
產品與服務案例包括重構信用卡獲客組合模式,同時洞察年輕客群需求,推出面向高校畢業生群體的“FIRST畢業生信用卡”。掌上生活App上引入“朝朝寶”等理財服務,報告期末App累計用戶數1.27億戶,期末月活躍用戶數4,593.44萬戶,用戶活躍度居同業信用卡類App前列。
2、平安銀行
深耕車主客群的生態化經營,2023年末核心車主類信用卡流通卡量突破2500萬張;針對年輕客群,創新升級平安悅享白金信用卡,針對商旅客群,攜手美國運通成功發行面向商旅精英人群的美國運通金卡;與多家頭部電商平臺在消費場景、支付領域開放合作。
3、中信銀行
信用卡發卡量突破1億張,成為“億級”股份制發卡行;深耕商旅、車主、寵物等客群,不斷形成特色化經營;深入開展與華為、小米的戰略合作,上線華為鴻蒙版“動卡空間APP”、業內首發中信小米卡;持續深化會員制經營,金融類、健康類、9分會員等會員業務實現多點突破;上線動卡空間APP8.0版,全新升級個性化智能服務。
4、民生銀行
優化升級車車卡、女人花卡等重點產品,發行Visa奧運卡、運動主題卡,拓展年輕卡、文化主題卡;發行民生長三角暢卡銀聯無界信用卡;在全國105座城市拓展200個特惠商圈。
5、廣發銀行
在綠色出行、購物、便利辦卡等方面促動大灣區消費;在長三角及長江經濟帶地區,打造“線上融合線下”的全新汽車金融生態體系;推動“一城一策”經營策略,深化差異化業務布局;構建一整套涵蓋語音服務機器人、在線文字機器人、智能知識庫等應用的領先智能服務體系。
6、光大銀行
推出銀聯無界數字卡、車主卡、薪悅卡;加快客戶經營線上化轉型,從用卡場景、支付渠道、權益優惠等全流程提升線上化經營能力;發布陽光惠生活APP6.0版本,上線商圈板塊、智能服務助手、適老版等功能設計。
7、興業銀行
實現白金卡產能及發卡占比顯著提升,客群結構不斷優化;打造“6積分”“周四放肆享”等特色品牌營銷活動;加快數字化經營平臺建設,夯實“織網工程”,“好興動”APP綁卡客戶數、月活客戶數持續提升。
8、浦發銀行
緊密圍繞真實消費場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依托分群分層的金融生態,以全生命周期客戶經營理念,持續探索貫穿客戶、卡片、產品、權益并兼顧風險收益的可持續經營之路。2023年末浦大喜奔APP月活躍用戶量達2,020萬戶。
9、華夏銀行
信用卡華彩生活APP累計注冊用戶1,005.35萬戶,信用卡貸款余額1,743.48億元。
10、浙商銀行
面向優質客群推出“鑫惠卡”;加大推動場景分期業務,重點推動家裝分期、家具家電分期,探索汽車場景業務,與中國銀聯試點合作開展融資租賃項下汽車金融產品。截至報告期末,信用卡累計發卡387.06萬張,信用卡業務收入11.85億元,其中分期業務收入8.21億元。
11、渤海銀行
一是以客戶分層方式,挖掘優質白名單客戶精準轉化。二是推出“閃電融”信用付、小額信用貸、主題信用卡和聯名卡等新產品。三是強化科技賦能。截至報告期末,信用卡累計發行86.58萬張,較上年同期增長69.47%;當年累計交易額171.57億元,同比增長45.42%。
12、恒豐銀行
完善線上平臺獲客體系,深化聯盟合作,上線京東聯名標準卡;針對家裝場景,落地“小住配齊”家裝分期卡,滿足客戶場景化用卡需求。報告期末,信用卡累計發卡量96.74萬張,較上年末增長33.72%,交易金額257.0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08%。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