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同名,歡迎搜索關注
上線以來已解答2000+事故咨詢
交通有問題就找事故通~
在交通事故的分類中
有一種叫做“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甚至高于車禍本身的傷害
更為棘手的是
很多二次事故難以快速定責
賠償糾紛問題頻頻出現
如何厘清責任、化解矛盾
司法鑒定或是“救命稻草”
客觀、公正、權威的鑒定意見
不僅可以還原事實真相
還能影響案件的結論走向
讓受害者沉冤得雪
讓正義重現人間
今天小通就分享一起撲朔迷離的交通事故
是如何通過司法鑒定抽絲剝繭
一步步還原事故真相
注:本案例分享來源于合作單位——北京龍晟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所
一、案件詳情
2023 年 11 月 22 日,在國道村口路段,一輛電動車連續跨越多條車道進入主路,被一輛行駛過來的五菱輕型普通貨車撞倒。
電動車駕駛員躺在路面上,又被對向車道的一輛倉柵式貨車碾壓,電動車駕駛員當場死亡。
二、案件疑點
雖然通過當時路面的監控設備可以看到,電動車駕駛員是先被一輛小貨車撞倒后,被大貨車碾壓。
但是究竟誰才是“真兇”,這決定了這場事故的當事人處罰以及后續的賠償比例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電動車駕駛員在被第一輛貨車撞擊后導致其死亡,那么第一輛貨車可能會承擔更多賠償責任。
如果電動車駕駛員在被第一輛貨車撞擊后沒有立刻死亡,被第二輛貨車碾壓后致死,那么第二輛貨車則會承擔一定比例的賠償責任。
而電動車駕駛員在遭遇第一次撞擊后是否死亡,通過監控設備無法獲知。這就為辦案人員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唯有通過司法鑒定,方能解開事故真相。最終的鑒定意見,也將成為事故事實認定的關鍵參考。
三、鑒定過程
1.事故車輛勘測
因為兩輛貨車與電動車發生事故時均有接觸,所以對這三輛車進行車輛檢測是司法鑒定中的重要一環。
通過檢驗人員鑒定,發現第一輛撞擊的貨車(以下簡稱A車)前杠斷裂,大燈和翼子板破損。
碎裂的左前大燈
第二輛撞擊的貨車(以下簡稱C車)的車身底部有刮擦痕跡,并附著大量血跡。
車底大量刮擦血跡
而對電動車進行鑒定時(以下簡稱B車),發現車身右側存在破損變形。
破損的車架
因此,基本可以判定,A車左前部與B車駕駛員身體右側撞擊,可造成其身體右側損傷;C車車身底部與倒在地上的B車駕駛員發生拖帶,可造成其形成脫套傷、撕裂傷。
2.死亡原因分析
通過對車輛分析,可以基本確定電動車駕駛員的死亡原因,因此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兩車的車速和撞擊的力度。
也就是說,如果A車車速過快,撞擊力度過大,那么在發生碰撞后駕駛員就很可能立刻死亡。
通過對事故現場監控視頻逐幀分析,結合車體痕跡、事故車輛技術參數等進行復雜計算,最終確定——
A 車沿國道由北向南行駛行駛至事故地點的運行速度為81km/h;
B 車事故時的行駛速度在 15km/h~17km/h。
A車與B車發生碰撞后,B車駕駛員受到的沖擊力為67.55KN ~ 107.70KN。
根據《人體的耐沖擊性與傷害標準》中敘述:
胸部受到的沖擊力如超過 6.4KN,人體便會受到嚴重傷害,發生胸骨、肋骨骨折和心肺損傷。因此,可以此值作為胸部的耐沖擊界限。
事故中 A 車與 B 車發生碰撞過程中對 B 車駕駛員的沖擊力為胸部的耐沖擊界限值的 10~17 倍,結合尸檢報告分析,確定 A 車與 B 車的碰撞事故造成B車駕駛員主動脈斷裂,致其死亡。
至此,通過一系列項目的司法鑒定,案件疑點也終于解開,面臨第一輛貨車的,可能不僅僅是經濟賠償問題,還會面臨事故的刑事處罰。
通過上述分享的案例,可以看出,在這個道路交通安全問題日漸突出的今天,交通事故司法鑒定在維護司法公正、解決社會糾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果沒有司法鑒定的介入,或許很多交通事故會始終籠罩在迷霧中,讓所有想要接近真相的人都陷入絕望。
司法鑒定車輛檢測
或許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交通事故司法鑒定這個概念比較模糊,但它卻是真正融入到我們生活中,關系到每一位交通參與者切身利益。
因此,多了解一些關于司法鑒定的知識,即使在面對突然發生的意外情況,也可以做到“穩操勝券”了。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