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廣州市民反映,其母親去世后,單位發放的喪葬費打到母親工資卡上,但因缺失相關資料無法辦理遺產公證,在銀行遭遇到支取難的問題。現實中,這類問題并不少見。一個人去世后,注冊的那些賬號該怎么辦?手機號、銀行賬戶、電子支付賬戶的關聯財產能否繼承,如何銷戶?社交平臺賬號、游戲賬號所形成的數字遺產又該怎么處理?連日來,針對逝者身后的賬號問題,南都記者進行了調查。
銀行賬號里的遺產怎么辦?
大額存款需出示遺產公證
在逝者賬號引發的糾紛中,涉及銀行賬戶的遺產處理最為集中。南都記者查閱公開的裁判文書發現,近年來,各地均發生過不少案例,問題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銀行大額存款的提取上。
廣東一國有銀行告訴南都記者,一般來說,已故存款人配偶、父母、子女憑已故存款人死亡證明、可表明親屬關系的文件(如居民戶口簿、結婚證、出生證明等)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憑已故存款人死亡證明、公證遺囑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可單獨或共同向存款人所在銀行提交書面申請,辦理存款查詢業務。但根據相關規定,繼承人無權獲取逝者的銀行賬號轉賬記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南都記者了解到,逝者家屬如果辦理的銀行賬戶余額小于5萬元(可認為屬于小額存款),可依據金融監管部門發布的有關規定執行。上述國有銀行稱,已故存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辦理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提取業務,需提交死亡證明等能夠證明已故存款人死亡事實的材料,及居民戶口簿、結婚證、出生證明等能夠證明親屬關系的材料,提取申請人的有效身份證件、親筆簽名的承諾書。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辦理,還需提供指定提取相應的公證遺囑。
但不少案例顯示,容易發生糾紛的一般是銀行賬戶余額大于5萬元的情況。記者咨詢了解到,這種情況需憑公證部門出具的繼承權證明文書或法院出具的生效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辦理。其中,辦理遺產繼承公證無疑是更為簡便的途徑,但往往出現當事人因資料缺失無法在公證處辦理相關公證的情況。
如此前南都就曾報道,廣州市民梁女士母親突發腦梗身故后,單位發放的6萬元喪葬費打入了其母生前工資卡內。梁女士前往銀行支取被告知需持遺產公證方可支取,但其母親相關資料缺失無法在公證處辦理遺產公證,故該筆喪葬費在卡內一放就是2年,一直無法取出。
對此,有律師人士也建議,司法文書裁判的效力等同于遺囑公證,如果辦理遺囑公證存在難度,只能選擇走司法途徑。
逝者手機號能繼承嗎?
運營商稱可辦理銷戶或過戶
移動通信的時代,每個人都通過手機與外界發生關聯。一個手機號,成了人在通信時代的標簽編碼。當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他名下的手機號到哪里去?家屬是否能夠繼承?對此,南都記者從廣東三大運營商了解到,家屬可辦理逝者手機號的過戶或銷戶手續,但過戶必須提供相應資料。
廣東聯通告訴南都記者,若需要更改手機號碼用戶信息以及密碼等,涉及過戶、銷戶情況,可由原機主的法定繼承人憑公證處出具的繼承人證明或法院判決書、繼承人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原機主死亡證明原件,到中國聯通自有營業廳辦理過戶或銷戶。原機主的法定繼承人擁有處置逝者手機號以及相關賬戶和財產的權利。如果逝者家人無過戶或銷戶訴求,可繼續充值號碼正常使用。
廣東移動則表示,如家屬希望繼續保留該號碼,可辦理過戶手續,需提供原機主死亡證明等資料原件,原機主和新機主雙方的身份證件原件,以及號碼對應的SIM卡。號碼機主離世后,家屬可代辦銷戶,需提供機主死亡證明等資料原件,以及機主和代辦人雙方的身份證件原件。
廣東電信則稱,以工信部發布的規范以及省通信管理局的要求為準。
南都記者查詢到,此前有媒體報道,有市民在家人去世后想保留其生前使用的手機號碼作為紀念,但前往營業廳辦理卻被要求辦公證。對此,該運營商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手機號碼與很多個人財產發生關聯,比如支付寶、微信、手機銀行等都會綁定手機號碼,還會有很多人脈資源、商業信息的關聯。號碼使用人死亡后,過戶號碼應該被納入財產繼承范疇。
微信、支付寶里的錢怎么辦?
資產可以繼承,賬戶不能繼承
今年3月公布的《2023年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中,微信賬號、QQ號、支付寶、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90后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那么,人去世后,電子支付平臺上的錢,怎么提現?
對此,支付寶工作人員祁進告訴南都記者,如無人來訪咨詢,平臺一般不會對賬戶進行任何操作。當有親屬來訪,平臺需要核實提及的支付寶賬戶持有人已經離世,且來訪者具有繼承資格,才能進行相應操作。因此,親屬需提供賬戶持有人的離世憑證及自身具有繼承資格的憑證。例如,親屬可提交繼承公證書以及親屬的身份證明材料前來處理繼承事宜。
那么支付寶賬戶里的哪些資產可以被繼承?祁進表示,賬戶里存放的余額可以繼承,購買的理財產品可聯系對應機構進行處置。繼承人可以撥打客服電話提交繼承申請,等待客服回電,按照指引提供憑證,就可以進行相關資產處理。在資產相關業務全部辦理后,客服可以協助繼承人注銷賬戶。
親屬是否可以繼承使用支付寶賬號?針對這一疑問,祁進稱,根據支付寶的服務協議,賬戶僅限本人使用,逝者的支付寶賬戶目前無法被繼承使用,“但有繼承權的繼承人可以來訪處置逝者的賬戶財產,通常為逝者的配偶、子女、父母或繼承公證書上其他被指定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同時,支付寶有守護逝者個人隱私的法定義務,一般情況下,繼承人不能獲取逝者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除外。”
關于微信支付賬號里面的遺產如何繼承,記者咨詢騰訊方面未獲取相關回復。但記者通過“騰訊客服”微信公眾號獲悉,賬戶內的資金可以繼承,但賬戶不可以繼承。若繼承人想提出申請,需提供逝者死亡證明(需街道、公安局或醫院開具)/火化證明(火葬場開具)/銷戶證明(派出所開具),三個中有一個即可。還有直系親屬關系證明(如戶口本、結婚證等,或派出所、街道、居委會開具的證明直系親屬關系的證明)。上述材料備齊后,在“騰訊客服”微信公眾號對話進行提交。
社交平臺賬號如何繼承?
不同平臺各有規定
數字遺產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個體離世后,其在網絡的大量數字痕跡變為“數字遺產”。逝者注冊的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賬號,將被如何處理,賬號能否繼承?
根據微信客服回應,賬戶使用人過世后,賬戶不支持找回或繼承,近親屬可以基于自身合法利益,在“騰訊客服”微信公眾號提交相關資料,獲取過世者相關資料副本。QQ號碼屬于注冊初始人,非本人不支持找回。微博則為了保護逝者隱私,“逝者賬號”會被設定為保護狀態,相關賬號不能登錄、發布或刪除內容。
而抖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抖音為30位用戶設立逝者紀念賬號。對于用戶反饋的疑似逝者賬號,平臺將要求該反饋用戶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與逝者之間關系證明、逝者死亡證明等證明材料,相關材料一經審核確認,平臺將對該賬號設置保護狀態。賬號設置保護狀態后,將不能變更手機號、密碼、實名信息,避免賬號被盜、被違規利用的風險。
而對于逝去用戶,其賬號仍然包含個人隱私的部分,如聊天記錄、好友列表等,直系親屬是否能夠繼承賬號?對此,抖音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被認定為已故用戶的賬號,其直系親屬等合法繼承人在提交相應材料后,可以將該賬號下的財務財產轉移至繼承人自己的賬號,包括抖幣、直播收入、創作收入、活動紅包、音浪、dou+幣、零錢等。“但若需要繼承并繼續使用已故用戶的賬號,則需提供相關遺囑證明。否則,抖音開啟賬號保護后,為保護用戶隱私,將禁止任何人登錄、發布、修改、刪除賬號內容。”若已故用戶曾有遺囑,允許繼承人繼承其抖音賬號,繼承人完成賬號繼承動作后,可以發布置頂帖,回應好友請求,更新頭像和背景圖等,但無權登錄賬戶、查看消息和刪除好友請求。
游戲賬號能被繼承嗎?
律師:賬號使用產生的虛擬財產可繼承
當前,網絡游戲已成為年輕一代熱衷的娛樂方式。據相關統計,國內游戲用戶多達數億人,年輕人占了大頭。打游戲購買的游戲裝備、一路通關獲得的游戲等級升級、留存在游戲中的美好記憶,這些能被繼承嗎?這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
記者查詢有關法律發現,游戲賬號能否被繼承,主要看游戲公司簽訂的服務協議約定,一大部分游戲公司規定游戲虛擬物品所有權歸公司所有,即玩家僅有使用權,賬號不能被繼承。如游戲平臺steam曾經明確發布公告說明:steam賬號屬于個人,不得繼承不得轉讓。但也有部分公司如網易同時設有“逝者近親屬的權利”規定,逝者近親屬可以聯系公司對逝者的相關個人信息行使法定權利,如查閱、復制、更正、刪除等。
根據民法典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依照其規定。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公益律師廖建勛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法律層面來看,對虛擬財產和數字財產的規定還不是很明確,民法典第127條規定做出了概括性的規定,為以后的虛擬財產立法打下了基礎。社交軟件賬號從網絡基礎原理的角度來分析,其所有權屬于平臺,用戶享有使用權,但基于該賬號所產生的財產權益屬于用戶所有,比如游戲賬號里的裝備、圖片、視頻等,公民可以通過遺囑或者法定繼承方式繼承這些具有虛擬財產權益的虛擬財產。”
統籌:李欣 蘇芬南 陳杰生
采寫:南都記者 張思琦 魏志鑫 許爽 實習生 陳佳琪
創意:吳金泳 陳錦瓊 詹曉贊 實習生 詹紫
設計:沈淑婷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