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梒,快幫我看看,我爸社保足足交了23年,原以中個人賬戶怎么也能有個五六萬元,可萬萬沒想個人賬戶只有27000元,交23年社保,個人賬戶怎么會這么少呢?如果按這個標準退休豈不是每月只能領到194元的個人養老金,這也太少了。
社保交滿23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日子,按每年6000元的社保費來計算的話,23年總共花費大概13.8元,而個人賬戶只有27000元,是算錯了還是沒搞懂呢?
另外,個人賬戶還關系到退休后能領個人養老金有多少?所以說個人賬戶的錢多錢少還是很重要的。下面就和【曉梒聊社保】深入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制度是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組合而成。
其中:統籌賬戶,根據繳納形式的不同計入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比如:作為在職員工,通過企業繳納,計入到統籌賬戶的比例則為16%,而這筆錢全部由企業承擔。而靈活就業繳納,計入到統籌賬戶的比例則為12%,而這筆錢全部由個人承擔。
至于個人賬戶嗎?
則無論是通過企業繳納,還是以靈活就業形式繳納,比例均為8%,也就是說個人繳納的8%全部計入到個人賬戶內。
那就是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是指社保按什么標準進行繳納。
通過企業繳納的在職員工的繳費基數,一般是指員工本人上一年度平均工資,所以繳納的高低完全取決于勞動者工資的高低;
而以靈活就業形式繳納的自由職工的繳費基數,則是根據當地社保局設置的繳費標準。
另外,繳費基數根據社會平均工資設置上限和下限。其中,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有所上漲,就像近幾年的物價一樣,比如:上世紀90年代100元能買21斤豬肉,2000年100元能買18斤,而如今,100元頂多買2~3斤
所以說,社會平均工資在調整,繳費基數也在調整。
以長春為例,1996年的繳費基數251,1997年的繳費基數297,2000年的繳費基數431,2003年的繳費基數554,2023年的繳費基數3967.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養老金。
其中,個人賬戶有27000元。
60歲退休,每月能領27000/139=194.24元;
55歲退休,每月能領27000/170=158.82元;
50歲退休,每月能領27000/195=138.46元;
至于基礎養老金嗎?
這個就需要知道退休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以及歷年按什么基數繳費。
今天曉梒聊社保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更多社保問題歡迎關注。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