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生機大會#
國外的一些軍隊被稱之為人民軍、革命軍或者是國防軍等,這些字眼一聽見就會想到革命化的影子。
可我們中國的軍隊卻稱之為解放軍,在整個世界上都可謂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且自從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到至今都沒有進行更換。
很多人對此都感到非常納悶兒,甚至有人猜測說,之所以一直不換名的背后,絕對是大有玄機所在。
那么解放軍三個字究竟承載著怎樣的故事?多年都沒有改名的原因,又是為了什么呢?這一切還得從中國人民軍隊自誕生到一步步發展的歷史來說起。
在南昌起義之前,中國軍隊并沒有正規的軍事武裝力量。1927年,當時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了“國民政府”,因此步步加深著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大力逮捕和殘害共產黨人。
那時由于中國共產黨并沒有正規及完善的組織建設,所以黨內多數人都受到了國民黨的迫害。
蔣介石
為了對國民黨的大肆屠殺進行抵抗,也為了喚醒廣大的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當即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決定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根據地,實施了全面反抗戰略。
當時中共中央指定周總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起義,1927年8月1日2時,在周總理、賀老總、葉挺、朱老總和劉伯承的共同領導之下,南昌起義正式打響了第一槍。
在南昌起義全面結束之后,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極大的勝利,這也是多年來贏得的最鼓舞人心的一戰,一時之間讓飽受迫害的共產黨人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數萬民眾乃至全國的有志之士,為了這次偉大的勝利而歡呼雀躍。自此,由于本次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打響,屬于中國人民自己的軍隊就此誕生。
可是當時中共中央并沒有決定這支軍隊所應該有什么名稱。一直到了1927年的9月份,毛主席在湘贛邊界進行周密部署,之后發起了秋收起義。
那時正式將參加起義的革命武裝統一整編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這面旗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屬于自己的第一面紅旗,這紅色是千千萬萬共產黨人鮮血的顏色。”
從當時毛主席的講話中可以得知,國民黨背叛革命后已經完全喪失了民心,國民黨的旗幟也早已沒有了號召力,于是才有了整編為“工農革命軍”的做法,并對部隊的番號和旗幟做了統一的規定。
可雖然當時工農革命軍的旗幟已經在全國各地進行飄揚,但當時的革命武裝的稱謂并沒有完全實現統一,之后更改為“紅軍”也完全是因為湖北書法家黃蘭陔即興書寫的對聯當中出現了這兩個字。
1927年12月,葉挺和葉劍英等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并在此次起義中高舉“紅軍”的旗幟,首次運用了“工農紅軍”這一稱謂。
中共中央在1928年5月25日正式頒發了《軍事工作大綱》,并在里面明確規定割據區域所建立的軍隊,可以正式命名為“紅軍”,并全面取消了以前“工農革命軍”的稱謂。
在1933年5月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也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自此“紅軍”的稱謂再次在中華大地上隨風大肆傳揚開來。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島的駐守軍隊,率領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將南滿鐵路公然炸毀,并以此反駁是中國軍隊進行的破壞。
之后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對沈陽發動了襲擊,并以猛烈的火力侵占了整個東北。
日本蓄意制造“918事變”,其目的就是想要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攻占整個中原大地的開始,從此中國局部抗日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明白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狼子野心之后,中國共產黨迅速舉起了武裝抗日的旗幟,號召全國工農武裝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進行民族自衛戰爭。
隨著“918事變”的爆發,最先受到傷害的就是東北一帶的民眾,正是在那時東北地區涌現出了眾多抗日武裝力量。
這些抗日武裝力量,深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的影響,一些人民群眾和東北軍中的愛國官兵公然違抗了國民黨南京政府“不抵抗”命令,組建了“東北抗日義勇軍。”
為了推動東北抗日義勇軍運動更具規模的對侵略者進行反抗,當時中共中央和中央滿洲省委對東北抗日義勇軍運動加以領導。
可是即便如此,東北抗日義勇軍由于遭受到日本侵略軍的血腥鎮壓和屠殺,在1933年初的時候,基本上得到了瓦解。
隨著東北抗日義勇軍的逐漸瓦解,在1933年5月中共滿洲省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以抗日游擊隊為基礎組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以此繼續與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戰斗。
“我們東北人民革命軍一律改組,軍隊建制為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10日,在《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中》明確指出,東北人民革命軍再次進行改組。
此次改組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結束之后,在1945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才與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合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
1935年8月,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布了通告,主張全面停止內戰而采取一致對外的戰略,此項重要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隨著1937年“七七事變”的全面爆發,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聯合抗日并宣布取消了紅軍番號,將紅軍主力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此軍全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全面統轄,隨時前往前線抗日。
可是當時的蔣介石企圖對“國民革命第八路軍”進行更名,想要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當時的命令已經發布了全國,八路軍的名號已經深入了人心,蔣介石的提議并沒有得到反響。
于是之后,中共中央決定將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為新四軍,并在1937年蔣介石任命葉挺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
同年10月6日,南方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也全部編入了新四軍當中。一直到1938年4月份,才將整個編入工作基本完成,并將10月12日確立為新四軍成立紀念日。
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之后,國民黨突然宣布撤銷新四軍的番號,當時的毛主席就嗅到了危險氣息。
1941年1月20日,毛主席在延安發動了命令,決定讓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軍部,對其進行統一整編。繼續高舉抗日的旗幟,抵抗侵略者,一直到抗戰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戰期間中共中央在廣東省領導創建了7支人民抗日游擊隊,這支隊伍為了抗戰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和英勇的貢獻,因此后來被統稱為“華南抗日縱隊。”
“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是中國抗日戰爭里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全面結束之后,1945年朱老總在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明確作出講話。
解放軍三個字最后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軍隊的統一稱謂,還得源于劉少奇在1944年的8月20日,在中央軍委舉行的一場高級干部會議上明確的提出。
當時他提議,將中國各地正規軍和游擊隊應該組合起來,不應該像如今這么一個十分散漫且沒有一個明確組建制度的軍隊,想要重新進行組建而統稱為“解放軍。”
隨著劉少奇在會議上的明確指出,1944年10月7日,新成立的河南軍區在延安領導的指揮之下,正式命名為“河南人民解放軍。”
1944年10月14日,毛主席在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新四軍的電文時,明確運用了“人民解放軍”這一稱謂。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解放軍”三個字未來在軍隊中的主體地位。
隨著毛主席的運用,1945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和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正式使用了“解放軍”這一稱號。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中共中央在《解放日報》上第一次公開使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自此向全國人民昭示著,以后中國軍隊將以“解放軍”為主要稱謂出現。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統一全國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劃分,自此各具規模的軍隊有了自己分門別類的稱號。
在全國部隊進行了統一的整編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全面進行了使用,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都沒有進行絲毫的更改。
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當時的蔣介石因為大勢已去而選擇退守了臺灣島。
當時的很多人就建議中央把解放軍的名號改為國防軍或者是人民軍等等,但都沒有得到中央的同意。
說到中央為什么不將解放軍更名,從粟裕當初對一個軍校畢業的大學生的提問當中,就能夠得到答案。
“為什么從建國到現在,我們的軍隊還叫解放軍,而不叫國防軍或者人民軍呢?”這是粟裕到軍區大院,對一個剛從軍校畢業回來的一個學生的提問。
當時那個學生低頭想了想,隨后十分自信的對著粟裕說道:“因為臺灣還沒有解放。”
粟裕
戎馬一生的粟裕聽到這個學生如此回答,不禁面露微笑并深深的點了點頭,顯然這位學生的答案正是此件事情的關鍵所在。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那時的中國確實還未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當初香港以及澳門、臺灣等地依舊在外,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解放事業并沒有一蹴而就。
從新中國正式成立以及解放軍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對黨和人民有著最高的責任感。
解決流落在外同胞的問題,可以說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愿望,身為解放軍,更是有著首當其沖的責任。
之后隨著祖國的不斷發展和強大,在國際之上越來越有了話語權和地位。憑借著日復一日的繁榮富強,最終香港和澳門成功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然解放軍還沒有真正完成這一項重大的歷史責任,他們的肩上依然維護著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任務。
同時,兩岸和平的真正統一也是全國各族人民希望早日出現的和平景象。
另一個之所以沒有更名的原因,是因為在解放軍隊伍日漸壯大以及成立的過程當中,歷經了艱難曲折的過程。回顧過往整個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戰勝了國內外數萬的敵人。
“解放軍”三個字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中國各族人民的心中,他們為中國的解放事業立下過不朽的功勛,也贏得了國人的一致愛戴和擁護,所以他的地位有著堅實的基礎。
如今,當我們聽到“解放軍”三個字,想到的都是滿滿的安全感。這三個字當中,無時無刻不透露著溫暖和希望,凡是有解放軍在的地方,都是中國人民放心的地方。
其實改不改名字對于廣大人民群眾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值得關注和必要的事件,因為解放軍三個字早已在廣大人民心中生根發芽,永遠都不會忘記。
無論是什么樣的稱謂,它都只是一個名字而已,身為老百姓真正想要去擁護的,是那些為了祖國事業選擇無私奉獻全部的人。
而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是此類英雄,只要有他們在,中國的未來必會走向更令人矚目的繁榮和輝煌。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