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潘顯璇)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2023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全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低利率時代下,居民如何打理“錢袋子”才能更好的讓資產保值增值呢?
理財投資者整體更趨保守
2023年銀行理財規模出現了明顯下滑。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從投資者數量及結構來看,截至2023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96%。其中,個人理財投資者數量為9575.32萬人,占比99.01%;機構投資者數量為95.95萬個,占比0.99%。
從投資者風險偏好分布情況來看,2023年,理財投資者整體風格更趨保守。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 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上年同期進一步增加,分別增加1.1個百分點和 0.55 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則相對減少。截至 2023 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 35.44%。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實現了較為平穩的產品收益,2023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配置個人養老金產品提高收益
去年以來,各家銀行普遍下調個人存款利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跟著節節下降。同時,受債市調整影響,2023年銀行理財產品還出現了兩輪大規?!捌苾簟钡那闆r,引發短暫的“贖回潮”。低利率時代下,居民如何打理“錢袋子”才能更好的讓資產保值增值呢?
銀行人士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應該著眼于長期投資,理性看待銀行理財產品的短期凈值波動。隨著近期股市回暖、債市修復,2023年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有望復蘇。
對于追求保本理財的市民來說,存款產品和國債一直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拿到穩穩的收益。2月20日,記者走訪了長沙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目前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及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大多為0.25%、1.5%、1.7%、1.95%、2.4%、3%。2023年11月份財政部發行的2023年第五期和第六期儲蓄國債(憑證式),3年期年利率為3.05%,5年期年利率為3.22%。
銀行人士還建議,去年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想要追求更高穩健收益的市民,不妨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配置些個人養老方面的產品。目前各大銀行的個人養老金存款產品,要高于銀行同樣期限的普通定期存款;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也要高于銀行普通的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繳存的上限為1.2萬元,資金額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資金一旦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就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取出,不能像銀行活期存款一樣隨用隨取,因此需要投資者提前做好長期資金規劃。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