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人物名片:吳良,成都市政協委員(教育界別),致公黨成都市委常委,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味著A股全面注冊制改革序幕正式拉開。按照此前成都市目標,力爭“十四五”期間,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200家。
注冊新規之下,成都市對企業上市可以有哪些推動空間?2月21日,成都市政協委員吳良在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分享了建議。
數據:成都現有上市公司114家
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
“上市企業是承載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對地區經濟發展有強烈的帶動作用。成都現有上市公司114家,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國排名第8。”吳良注意到,近年來,成都針對目標在科創板、北交所等的上市企業,出臺過一些支持政策。但是,現行的政策仍有存在的問題。
具體而言,全面注冊制體現了新的上市企業遴選標準,體現了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理念,對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風險特征企業更加包容,成都市的現行政策也還沒有來得及融入這些理念。比如放寬了企業盈利的要求,代之以考察企業的市值、營業收入和現金流。成都市的現行政策中,比如上市企業后備庫的選擇條件還沒有現金流等的相應指標。
此外,對推動企業上市的階段性支持還不夠。成都市現行的產業政策更多傾向于那些即將上市或者上市成功的企業,沒有針對全面注冊制下上市企業遴選標準系統性地研究企業發展路徑,沒有針對性地對滿足不同標準走不同通道的企業,在不同階段給予相應的產業政策支持。
吳良還認為,目前對發揮已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本在培育新的上市公司方面的作用還不夠。沒有充分調動上市公司產業資本的投資能力,在政府設立的產業基金中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本參與也不多,沒有充分發揮上市企業在產業鏈上的整合產業的能力,來打造上市公司生態圈內的上市公司集群。
建議:強化政策的激勵機制
鼓勵企業向上市目標一步步邁進
“全面注冊制下更包容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將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風險特征的企業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吳良對此提出建議,成都市應構建體現全面注冊制理念的企業上市支持政策體系。全面系統地解讀和梳理全面注冊制下企業上市的遴選標準,包括各個交易所的上市條件,來構建適合不同交易所板塊的后備企業庫。除了給予企業資金和金融支持之外,也要重視對企業產業布局等非財務支持,比如科創板企業需要與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相關的發明專利50 項以上,就需要在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上打出組合拳,強化對科技企業專利布局的引導和支持。同時,關注上市審核問詢涉及的企業業務等非財務指標問題,設立上市企業后備庫的負面清單來規范企業的業務和經營行為。
還應強化對備選上市企業的階段性支持,應需要考慮政策的銜接性和延續性,根據企業上市成長路徑設計配套的政策支持體系,對不同類型企業都有專業的輔導和幫扶方案,對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給予支持,發揮政策的雪中送炭功能而不是錦上添花。吳良提到,政策支持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避免給企業獎勵就算是完成了政策目標的簡單化操作。強化政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向上市目標一步步邁進,同時也要注意政策的道德風險,強化對政策效果的評價和完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