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靜思有我”,作者授權推送
在8月12日中國的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這五大國企分別是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鋁業和上海石化。
中國人關心這一次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首要關注的是中國會不會吃虧。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什么叫退市。
要搞清楚什么叫退市,就要先搞清楚什么叫上市。只有上了市,才能退市。退市是相對于上市而言的,但又不完全按照上市的路子原路退回。
上市是什么呢?我打個比方。
如果我有一個企業,經營得還不錯。接下來,我想擴大生產規模,或者我想多搞點兒技術研發,那么就需要錢,可是我沒錢,我目前的錢只能維持我現有規模的現有運行,那怎么辦呢?
通常,我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向銀行借款。這個辦法是不錯的,但是也有它的弊端,比如,像銀行借的這個錢,必須要還。
那能不能找到一個辦法,讓錢到我手里來,讓我擴大生產規模或者搞技術研發,同時錢又不用還了呢?
這個辦法有,這個辦法就是:上市。
那上市是啥意思呢?
比如我現在這個企業的凈資產是1億元,我把它分成1億份,每一份就是一股,一股就是一塊錢,當然這是指賬面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我經過算賬之后對外發布一個通知,說我現在要再發行1,000萬股,每一股賬面價值一塊錢。我號召有錢的人來買我這個股票。
如果有人買了,比如有人把這1,000萬股都買走了,那么這個股票就到那些人手里,相應地,錢就到了我手里。
這每一股股票的賬面價值一塊錢,通常在市場上實際賣出去的價值會超過一塊,比如兩塊,那么1,000萬股,就是2,000萬塊錢。
經過這樣的一番操作,我就收進來了2,000萬塊錢。
更重要的是,我得到這2,000萬塊錢,是不需要還的,不像銀行貸款那樣最終要還錢。
為啥我拿著這2,000萬塊錢不用還了呢?因為我給對方的股權。啥意思呢?那些總共花2,000萬塊錢買了我1,000萬股份的人,都成了我公司的股東。假設過去我這個企業是一個原創企業,總共有十大股東。新增加的這1,000萬股,假設是被10萬人買走的,那么現在我公司的股東就變成了10+10萬=100,010個。
企業還是這個企業,但股東變了,過去是10個,現在是10萬零10個,同時股份數也變了,過去是1億股,現在是1億1,000萬股,也就是1.1億股。
當然,最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是,公司收了2,000萬塊錢,而且這錢不用還。
這就是上市。
那么退市是什么東西呢?退市是相對于上市而言的,但不是跟上市沿著上市路子原路返回。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先說清楚,企業上市之后,那10萬個總共花2,000萬塊錢買了我公司1,000萬股的股票的人,接下來會干什么?
最基本的邏輯是,他們成了我公司的股東,他參與我公司的管理,我公司掙了錢要給他分紅。
這是最正常、最基本的邏輯。那還有不正常、不基本的邏輯呢?
實際情況是,不正常、筆記本的邏輯才是大戲,這個大戲在后面。
為啥呢?就是因為這10萬個總共花了2,000萬塊錢買了我公司1,000萬股的股份的人,他不是想著要當我公司的老板,分我公司的紅,而是想倒騰他手上的這些股票,來賺差價,這就是炒股。
于是,這些人可能不太關心我是怎么經營管理企業的,甚至不看我這個企業的年報,也不關心我這個公司一年掙了多少錢,他只關心的是他手上的那個股票的價格是上漲了還是下跌了。如果漲了,他就考慮賣,賺點差價;如果跌了,他可能會憂心忡忡,反而會轉過頭來看我公司是否賺了錢,如果我沒賺錢,他可能會罵我。這是目前資本市場上的常態。其實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講是不正常的,但沒辦法,現在不正常的東西成了正常的,我們只能按照這個現實情況來說事兒。
那這也就意味著,那10萬個總共花了2,000萬塊錢買了我公司1,000萬股股票的人,他接下來就把他手上的股票倒過來、倒過去,于是市場上股票價格起起伏伏、波動不已。
繞了這么大一個圈子,說了這么多前提的事情之后,現在可以說退市這件事兒了。
所謂退市,不是說要讓我拿錢把那些股票再買回來,而是說這些股票不允許在這個市場上買賣了,也就是不能在這個市場上倒騰了。
當然這是一個粗略的說法,細說起來還要這樣說清楚兩個具體情況。
第一在美國市場上退市,指的是在美國的最常見的二級市場上不能倒騰了,但事實上它還有三級市場,也就是在二級市場后面還有一個小市場還可以買賣。
這就好比是,我們在菜市場上老是倒騰白菜,突然一下這個白菜不能在這個菜市場買賣了,但是這個白菜其實還可以到后面那個小屋子里面買賣。當然在那個小屋子里面參與買賣的人數不多,通常價格也賣不起來,操作也不是很方便。但不管怎么說,還是可以倒騰。
這是對于退市的第1個說明,對于退市的第2個說明是,這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我們就簡單理解成在美國不能買賣了。但是這五大國企同時還在香港上市,他們的股票本來就可以在香港市場上買賣,那么這些本來在美國市場上買賣的股票,在完成一定的手續之后,就可以在香港買賣。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第一個我們關心的問題是,是不是要讓中國的五大國企業要拿錢出來把市場上的一些股票買回來呢?回答是:不是。那也就意味著,當初發行股票的時候,錢到我兜里了,就是我的了。所以朋友們不要著急。
第二,即便是在美國二級市場不能買賣了,還有一個香港市場,在履行一定手續之后,擁有這些股票的人可以把他們當初從美國市場上買到的股權憑證拿到香港市場去賣。順便說一下,在美國市場上的那個股權憑證不是地地道道的股票,這在經濟學上稍微有點區別,今天不展開說,他們叫存托憑證。
當然我說這五大國企的股票都可以到香港市場上去買,有一個前提就是,這五大國企都本來就在香港上市了。
我們鉆一個牛角尖,如果沒有在香港上市怎么辦呢?
如果沒有在香港上市,我們可以考慮因為這件事情而到香港去上市,上市了之后,本來在美國市場上流通的這些股票,在履行一定手續之后,就可以到香港市場上倒騰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滴滴。
滴滴公司去年6月份在美國市場上市,隨后很快受到了中國行政部門的調查和監管,去年12月,滴滴公司發布公告說計劃在美國退市,與此同時滴滴公司啟動了在香港上市的工作。這兩個行動是遙相呼應的,是一環扣一環的。
其實這就有點兒像菜市場一樣的,如果你手上有一筐子白菜,上面寫著很多標簽,比如滴滴,比如這一次從美國退市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上海石化,可以在美國那個菜市場上倒騰來倒騰去,然后,滴滴公司也好,五大國企也好,宣布從美國市場上退市,也就意味著標簽上寫有這些公司的白菜,在美國市場上不能買賣了,當然只是指在二級市場上不能買賣了。
可是你可以把那些白菜運到香港來賣啊,而且股票這玩意兒不像白菜,不需要用貨車或者飛機運來運去的,就在網上操作就行了。
所以總之一句話,一般情況下這不是多大事,但是我不得不說,這是就事論事而言的。如果展開一下說的話,這事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首先說五大國企為什么要從美國退市?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2023年12月份,美國生效了一個法律叫《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這個法案規定,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必須要把“審計底稿”這樣一個東西,交給美國監管部門查看。
什么是審計底稿呢?其實也就是專門的審計機構對這個企業進行審計的時候所看到的那些原始資料。比如中國石油每年具體的經營情況,從哪買了多少石油?把石油賣給誰了?比如中國人壽每年做保險,具體有哪些險種?對應的是哪些人群?哪些年齡段?用什么樣的方式做出來的?利潤如何?等等……
這些東西在審計報告里面有一個粗略的描述,但是很粗很模糊。審計底稿,基本就可以理解成是那些原始資料。有了那些原始資料,美國人就可以從里面分析出我們國家的很多國家秘密。
在我們當下這個時代,我們一定要有一個理念,那就是一些碎片化的、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多大意義的信息,如果合在一起就極其有價值。
我們說一個非常有名的真實的故事。
2023年,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收到了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個投訴,一個男子投訴時憤怒地將一疊優惠券甩在負責接待的店員面前,他說塔吉特竟然給他還在讀高中的女兒郵寄關于嬰兒和孕婦產品的優惠券,實在是太不道德了。他憤怒地說“我的女兒還在讀高中,你們給他寄這些優惠券,是在鼓勵一個讀高中的女孩子懷孕嗎?”
于是經理出面先表示歉意,保證一定要好好調查,給他一個負責的答復。過了幾天,經理撥通了這個男人的電話,再次表示歉意同時又告訴他了背后的原因,那就是塔吉特這個零售商確實知道了這個男子的讀高中的女兒懷孕了。
這個男子感到非常詫異,他的女兒在讀高中是否懷孕,他自己都不知道,零售商是怎么知道的。
零售商就告訴他,零售商關注了他女兒在網站上瀏覽的一些網頁,關注了哪些文章,都是跟懷孕有關的,根據這個女孩的年齡,這個零售商判斷這個女孩懷孕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在網絡上瀏覽哪個網頁,這個信息可能沒有多大價值,但是你經常瀏覽的一些網頁,你閱讀的一些文章,你在購物商店上經常關注哪些商品,合在一起就包含了你最深刻的秘密,這個秘密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
這就是大數據的巨大威力。
為了加深朋友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我再深入地打個比方,比如說一個老男人,通常是不會去瀏覽有關孕婦方面的網站和網頁的,也不會在購物網站上關注孕婦和嬰兒方面的商品的,但是如果哪一天有一家公司把這個老男人在網站上的痕跡的原始資料都拿到手了,然后進行分析,而且發現我經常關注孕婦和嬰兒方面的文章、網頁信息和商品信息,甚至購買了一些這樣的商品,那么這個公司就會對這個老男人做出新的判斷。其實,不需要這樣的專業公司,如果我們一個普通的百姓看到了這個老男人在網絡上瀏覽的原始足跡,認真分析分析,有這樣的一個特征,就會對這個老男人做出新的判斷。
我想提醒朋友們的是,這每一條單個的信息都是沒有價值的,比如這個老男人上了哪個網頁,讀了哪篇文章,給誰打了電話,接電話的那個人的性別、年齡等等好像都沒有什么價值。但這所有海量的信息,也就是大數據,也就是美國要的那個“審計底稿”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而這一次從美國退市的都是中國的大型的國企,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海石化,中國鋁業,他們的“審計底稿”必然包含中國的很多國家秘密。隨便分析一下,就泄密了。
這樣說來,對于美國的這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這條規定,中國是不接受的。要讓我說,美國簡直就是“白日做夢”。但是,我們要承認,美國的那個法律不是針對中國一家的,是針對世界上所有的國家的,其它國家都乖乖遵守了。你想啊,遵守就意味著什么?那基本上意味著自己脫光了給美國看啊。可是,其它國家沒辦法啊!我們常說美國霸權,美國霸權,這就是美國霸權。不溫不火的,就出臺一個法律,不打你不罵你,霸權就來了!而且,當下敢挑戰這個霸權的國家為數不多,中國算一個,可能中國還算最硬氣的一個。但是,也就是為一個法律的條款,沒看到擦槍走火拍桌子掀板凳啊,所以國際上很多事情真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于是,這兩年,中國和美國兩家一直都在為這個事談判,看看能不能有所妥協,目前還沒有談出結果。
在這種背景下,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隨后中國在臺海周邊開展封鎖式演習,而且后續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中美關系的前景更加黯淡。8月10日中方的演習結束,兩天之后的8月12日,5家中國國企主動從美國退市。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主動退,按照美國2023年底公布的那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三年內不交出審計底稿,將被強制退市,那也就是大約在2023年底會被強制退市。
而佩洛西竄訪臺灣,因導致中美關系的巨大倒退,中美兩家在他那個所謂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方面的談判,美國讓步的可能性進一步下跌。中國本來就不可能讓步,于是,5家中國國企就主動退市了。
這就是我的分析。
不過朋友們仍然可能還會有一些疑問,比如:這件事真的像我說的這樣云淡風輕嗎?難道真的對中國沒有任何的負面影響嗎?通常,上市肯定是有好處的,既然上市有好處,那么退市肯定有壞處。
這個思考邏輯是對的。要說對中國沒有影響那是假的,肯定有負面影響,那影響是什么呢?剛才已經說了,過去收的錢肯定是不會退了,請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那負面影響在哪里呢?
其實負面影響都是間接的,前面的分析都是從直接的角度來說。這要說到為什么中國企業要到美國去上市。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很方便地捋出一個思路,為啥要去上市啊?因為想要他們的錢啊。
必須要承認,美國的資本市場在全世界是最開放、也是最成熟的,所以,所有手上有錢的地球人都喜歡跑到美國市場上去買全世界某一個公司的股票,這就好比是某一個菜市場管理得非常規范而且非常開放,來去自由,所有想倒騰菜的菜販子都到這個市場上去買菜賣菜,那么你想賣菜換錢,自然也想到這個市場上去。
可是我們前面已經說了,那這5家國企早就上市了,該賣的菜都已經賣出去了,從美國市場上退市又不退錢,那還會有什么損失呢?問題在于,你賣了一次菜還錢,難道不想賣第2次換錢嗎?難道不想再賣第3次換錢嗎?如果你現在退市了,雖然你過去賣菜換的錢不退了,落袋為安了,但你想以后再到那個地方去賣菜換錢可能就不行了。
這就是中國的損失,這是一種隱形的、未來的損失。
那美國有沒有損失呢?當然有。這還是要從賣菜的角度來說,我到美國的那個市場上去賣我的菜,那美國人,或者是從世界各地跑到美國這個市場上去的人,他為啥要買我的這個菜呢?原因是買我的這個菜去倒騰可以賺錢啊,比如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增長潛力最好的國家,相應的企業的發展也是最有前景的,國家企業發展好了股票價格自然上漲,所以美國人也好,從世界各地到美國去的人也好,買中國的菜未來是可以賺錢的,不然他為啥要買中國的菜呢?他又不是做慈善的。
那么現在好了,美國出了一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國的5家國企也好,滴滴公司這樣的民營企業也好,相繼從美國退市,退市了,中國的菜就不能在美國市場上賣了,那么美國人也好,從世界各地到美國去的人也好,就甭想買中國的好菜來賺錢了。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有經濟潛力的國家,美國市場上的那么多人,拿著那么多的錢,卻失去這樣的賺錢的機會,你說他虧不虧?
不過,美國人虧不虧,我們今天不說,我們今天重點說中國。
比如,中國的這種隱形的、未來的損失,能不能找回來呢?
回答是:能。具體來說:能在香港找回來(幫香港)。
這就要說一下香港的特殊性。也就是,為什么我說可以在香港這個市場上把中國的損失找回來,我不說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上把中國的損失找回來呢?
因為香港的菜市場和美國的菜市場非常接近,都非常開放,非常自由,也非常成熟,而中國大陸的上海市場也好、深圳市場也好、北京市場也好,都還不具備這個條件。一個現實的表現是,在美國上市的那些股票,當然準確的說叫存托憑證,能夠很方便的在香港市場上去買賣,卻不能很方便的在中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或者北京證券交易所買賣。
這背后的原因要說起來就太復雜了,今天略過,總之結果是這樣的。香港是世界上第三大金融中心。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就是美國的紐約,第二是英國的倫敦,第三就是中國的香港。
說到這里,我特別想跟朋友們再談一談一國兩制。
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中國收回了香港,一直運行得還算不錯,但是從2023年開始發生的香港修例風波之后,很多中國人對一國兩制產生了懷疑,認為香港出現2023年開始的修例風波,是因為不該搞一國兩制。目前臺灣又出這么大問題,又有人懷疑一國兩制不好。
香港出問題不在于一國兩制。恰恰相反,因為一國兩制很好,但沒有把這個好政策落實好,所以才出事。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片面強調的兩制,而沒有很好地落實一國。
什么叫兩制?粗略地說就是,一個是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是資本主義制度。但這是粗線條的說法,具體來說就是,香港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一系列具體做法,這些具體做法又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成績,比如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我們對于資本主義制度,不能持完全排斥的態度,要認識到它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成果,我們要吸取他們的長處,避免他們的短處,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正是基于這個思路來進行的。
如果我們不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那么香港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會失去。如果這樣,這一次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雖然我們可以不退錢,但我們以后再想從市場上面向全世界融資,簡單的說就是搞錢,再也找不到這樣一個跟世界接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來進行了。
目前來看,中國內地的上海市場,深圳市場包括去年新開張的北京市場,最終的奮斗目標,也是要讓要像香港那樣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但這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把中國內地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之前,誰來履行和完成一個世界金融中心所應該完成的任務,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呢?比如,讓全世界的投資者買中國企業的股票,為中國企業發展提供資金,那就是香港。所以我們對香港一定要實行兩制,不能對它也實行跟內地一樣的制度。
在2023年香港修例風波爆發以后,很多人主張派解放軍去戒嚴或者派深圳、廣東地區的特警到香港去彈壓那些亂港分子,如果這樣做,必然動搖全世界對香港制度的信心,香港這塊地方有自己的使命。
金融市場這個東西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死的東西,那就是你固定的制度和規則,另一方面是活的東西,那就是大家對他的看法。全世界的投資者手上拿著錢到哪個菜市場上去買賣,去倒騰,去折騰,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活的東西。
2023年香港修例風波爆發以后,中國在接近一年的時間里,沒有采取雷霆手段,而最終采取出臺港版國安法這樣相對溫和的手段,就是為了保留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這樣一個傳統的印象。如果概括起來說,就是要讓全世界人相信中國確實是在香港搞兩制,而不是一制,港版國安法的主題是強調一國,而不是削弱兩制,
對香港來說,在香港回歸之前,一國兩制可以增強香港人對祖國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因為這對他們來說,用偉人的話說就是“舞照跳,馬照跑”,不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即便是對那些不想回歸中國的香港人來說,他們也會產生一種無奈之下的無所謂的感覺。這和當下我們仍然堅持對臺灣實行一國兩制的邏輯是一樣的,臺灣人里面有些人是向往統一的,有些人是不向往統一的,但是即便對那些不向往統一的人,我們的一國兩制政策,讓他們至少產生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就大大的降低了統一臺灣是那些都反對成分,這樣就是減少我們統一臺灣的成本。
然而,這樣說,似乎有很多無奈的成分在里面。但是香港回歸以后或者臺灣統一以后,繼續堅持一國兩制的好處是什么呢?那就是臺灣和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也有它的優勢和長處,也有為我所用的地方,可以讓他們用一個獨特的視角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整個國家的崛起作出特殊的貢獻,這個貢獻是中國內地暫時做不到的。比如當下五大國企從美國退市以后,有香港這樣一個地方接盤。
擴大來說不管臺獨分子怎么鬧騰,我們必須堅持對臺灣一國兩制,我們對香港的一國兩制也要繼續堅持。
國家治理是一個復雜的邏輯和系統,我們不能因為敵人的幾件過激的事情,頭腦一熱,就把過去制定的好辦法給廢了。
有了一國兩制,有了香港這一個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美國搞的那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簡直就是個那個啥啥啊......那個臟話我就不說了。
這其實也是當下中國綜合國力的一部分啊!綜合國力不僅要看經濟,也就是看是否有錢,不僅要看軍事,也就是看解放軍能否打贏,不僅要看有多少豪言壯語,民族正氣,說多少狠話,還要看精妙的制度設計,巧妙的機制安排,還有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的戰略定力。
美國跟中國玩,確實嫩了點。美國建國于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乾隆41年,公元1776年,隨后迅速崛起,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論綜合智慧和底蘊,中國就是個老江湖。
僅此而已。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