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或租借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身份證
就能享受“分紅”?
輕松獲利高額報酬?
你以為是“生財有道”
殊不知是邁進了犯罪的深淵
千萬不要輕信!
當心被不法分子利用!
涉嫌“幫信罪”
最終淪為犯罪“工具人”!
案例警示
“不要隨意出借銀行卡,永遠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22歲的小杰曾在酒吧工作過,在朋友的介紹慫恿下,租借出了自己的銀行卡用于他人流水過賬,以此獲得“分紅”,拿取“報酬”。小杰也曾通過短視頻平臺看到過類似反詐宣傳信息,但他并未引起重視,總是草草滑過,不做了解。
看到自己的銀行卡中大額的“流水”轉賬,也曾有過警惕,但在“省力”“快利潤”的不斷誘惑下被蒙蔽了雙眼,畢竟在他看來,自己“并沒有直接參與犯罪,應該沒事的吧”?
直到辦案民警聯系他時,想后悔卻為時已晚。因為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小杰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究竟什么是“幫信罪”?都以什么形式出現?涉及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接下來的內容,一定要認真看!
什么是“幫信罪”
“幫信罪”即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設的罪名。簡單來說,就是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電信詐騙)還為其提供幫助的犯罪。
將自己辦理的手機卡、個人銀行卡、對公賬戶及結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出租、出借、出售或幫犯罪分子收錢,都可能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什么是“跑分”
詐騙分子收到贓款時為了確保安全,需要先“跑分”洗錢,把錢洗“白”了才轉到自己的賬戶。而在這個“跑分”的過程中,就需要借助大量的他人銀行卡。這些“銀行卡”相當于詐騙分子的得力助手,大大增加了公安機關案件追查的難度。
“幫信罪”有哪些類型
收購、出售、出租“兩卡”(即銀行卡、手機卡)的行為是目前司法實踐中“幫信罪”適用最多的一種類型。
此外,提供或操作“GOIP”“貓池”“多卡寶”等設備,為電詐團伙搭建遠程“機房”;利用社交媒體賬號等方式為電詐團伙推廣引流;為網絡犯罪分子制作、封裝、維護非法軟件;職業“碼農”團伙依附非法平臺瘋狂“跑分”等,都涉嫌“幫信罪”。
“幫信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規定:
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2.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3.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些單位和人員開辦販賣“兩卡”尚不夠刑事處罰,但仍逃不過法律懲處。
對銀行卡,會有信用懲戒、限制業務、嚴管賬戶等措施,不僅在一定時間內影響相關人員的貸款和信用卡申請,5年內還會被暫停相關單位和個人銀行賬戶非柜面業務(即在5年內不能使用銀行卡在ATM機存取款,不能使用網銀、手機銀行轉賬,不能刷卡購物,不能在購物網站快捷支付,不能注冊支付寶賬戶,不能使用支付寶、微信收發紅包和掃碼付款),支付賬戶所有業務等;
針對手機卡,則會在懲戒期內停止行為人的新入網業務,各基礎運營商只保留1個手機號碼。
警方提醒
切莫貪圖小利
不要想賺“快錢”
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租借、出售自己的銀行卡、身份證、電話卡
均屬于違法行為
時刻保持清醒警惕
勿要輕信他人
不要成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來源: 聽見青海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