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拆遷新政策(國家關于拆遷的最新政策)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走向工業國的必經之路。也因此,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各地紛紛開始大拆大建,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騰退等多種征收拆遷的類型不斷涌現。可時至今日,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4.72%。
過去十年間,城鎮化水平高速增長,住建部曾發文指出2023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看上去,“大拆大建”的時代似乎落幕了,那么今后拆遷可能會以什么類型出現呢?
提到征收,大家肯定并不陌生。不管是農村集體土地征收,還是城市國有土地征收房屋,涉及征收必然繞不開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而關于公共利益,在《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八條中都有明確規定。
因此,如果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比如常見的修路等原因,國家依然可以征收房屋和土地,但是要對被征收人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 *** 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到:鄉村建設應當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嚴格規范村莊撤并。
在近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 *** 工作報告中,又一次強調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安徽、寧夏等省份也相繼出臺了搬遷撤并類村莊認定標準和審批程序。
可見,合村并居(村莊撤并)會成為未來農村地區的一個拆遷重點方向。但要清楚的是,撤并必須尊重民意,不能強制農民上樓。
前不久,律所新接了一個河道整治征收拆遷的案件。實踐中,我們發現這類案件,會有部分出現協議搬遷的情況。
協議搬遷和征收拆遷有所不同,協議搬遷的話更著重強調平等主體之間自愿達成的協議,沒有征收拆遷的國家強制力。如果不想搬遷,可以遵循自由意志。
放到律師的角度來看,那就是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區別,如果是協議搬遷發生爭議,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今年兩會期間,2023年 *** 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個,惠及近萬千家庭。可見,舊改是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其實,在宣布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的同年,國家就提出舊改“5年計劃”,意欲用“舊改”取代“棚改”。
和棚改不同的是,舊改主要針對的是城市里2000年以前的房屋,舊改的基本原則是“誰受益,誰出資”,一般是由居民出資。
當然如有小區過于老舊,已經不是簡單的修繕就可以解決安全問題的房屋,可能也會面臨拆遷重建的情況。
2023年11月4日,住建部發布了開展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包括北京、河北唐山、內蒙古呼和浩特、遼寧沈陽、江蘇南京等在內的21個城市將會納入城市更新的工作中去。
不過城市更新并不是說不拆了,只是會嚴格限制盲目拆遷,原則是“留改存”并舉,也即盡量在保留老城區特色風貌基礎上推進。由此可見,城市更新大概率不會出現“大拆大建”的現象。
雖然目前來看,城市更新還只是在部分城市做試點工作,但應該也會是未來城市拆遷的一個發展方向。
“大拆大建”時代似已進入尾聲,但對于拆遷來說卻還沒有。在城鎮化進程的時代浪潮中,可能還會出現各種拆遷的方式和類型,但這不能影響被征收人享有的知情權、補償權,如果您的合法權益收到侵犯,必要時可以及時咨詢專業律師,訴諸法律。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