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貿易摩擦相關消息沖擊,人民幣匯率昨日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過山車”行情。
5月7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614,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70個基點,創下2月19日以來的新低。在經歷一天的恐慌性調整之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企穩。
截至記者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6.7620,而昨日收盤價為6.7661;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7753,對比昨日收盤價位6.7914,繼續穩住6.80關口。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波動較大。在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存在不確定性、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的背景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解讀人民幣匯率波動背后的原因以及中國外貿企業在錯綜復雜的環境的應對策略。
受特朗普關稅言論沖擊,5月6日早盤,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直線下跌,一度跌至2月中以來最低點6.7986。直到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市場對下一輪中美貿易磋商會否進行的憂慮得到緩解,人民幣匯率隨即觸底反彈,一度反彈逾300個基點。
譚雅玲認為,人民幣貶值已經背離美元走勢是今年以來的一個新動向。(昨日)美元升值有限、人民幣貶值擴大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人民幣經濟基本面和政策訴求明確的結果。在她看來,人民幣升值是有節制的, 6.7這個位置是明朗的。她認為人民幣匯率雙邊走勢、穩定為主的政策方向是偏向可控、可調和自主,而非刻意、攀比的貶值。
二是美國貿易談判翻臉的沖擊。一方面五一節前美國財長樂觀引導市場心理預期,另一方面特朗普威脅加關稅,這直接刺激我國市場期待過高、希望過大,人民幣貶值是心理預期刺激的結果。
三是人民幣假期囤積技術基礎的釋然。小假期期間海外市場波動較大,人民幣比較之下的技術刺激作用是影響人民幣貶值加大的背景,包括是石油與黃金交易關聯連帶性也在其中。此外,我國股市效應推進作用也在所難免。
廣交會歷來被視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與“風向標”。在日前剛結束的第12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上,官方通報的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到會同比2023年春交會下降3.88%,累計出口成交同比下降1.1%。
在5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本屆廣交會的數據表明,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這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走訪展會及參與行業論壇期間與企業交流獲得的信息一致。對不少外貿企業而言,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貿易不確定性及匯率波動已成為最關心的問題。如今,中美貿易談判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出現大幅波動,也是外貿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
譚雅玲指出,企業期待、觀望與等待中美貿易結果的(代價)嚴重。她認為,目前我國經濟和企業快速增長周期已經進入瓶頸,周期和結構調整的雙重性,必然會給企業收益 帶來“屏蔽期”,而企業心態的急躁和煩躁是當前發展的重大問題。她認為美國策略側重打擊產業和企業,并非市場傳聞的人民幣匯率問題。
譚雅玲認為,外貿企業應該增強匯率應對能力,一方面是實業基礎要提高,加工局面轉向自主產品;另一方面是匯率管理水平,不僅僅是財務計算模式收付支出理念,而要有前瞻性匯率評估預測管理思路。她認為,企業應加強與金融機構和智庫機構的合作,培養企業自主管理匯率的能力和防范匯率風險的意識。
在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之際,昨日美元指數的波動不大,彭博美元即期匯率指數當天僅上漲0.09%。股市方面,在中國A股市場慘烈下跌的情況下,美股市場低開高走,跌勢并不明顯。
但回顧今年以來,無論是全球股市還是匯市的波動都與美國經濟及其貨幣政策形勢息息相關。市場為何一度對美國經濟前景出現重大分歧,甚至圍繞經濟“衰退風險”的討論甚囂塵上?美聯儲今年為何突然從去年的“鷹派”轉向了“鴿派”,最近又開始打壓市場“降息”預期?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與輿論環境,令不少企業感覺捉摸不透。
美國商務部最近公布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2%,遠超市場預期,與此前擔憂的 “經濟衰退”情形截然不同。譚雅玲認為,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年率漂亮,但季率指標下挫明顯,她認為市場評估美國經濟喜悲分明的預期具有人為主觀把控的跡象。
“從目前看,美國經濟今年穩定概率較大,經濟增長3%有難度,但2%以上的增長沒有問題。”譚雅玲指出,美國經濟新周期、新經濟、新技術、新結構的布局異乎尋常、難以識別,成為當前市場最大的困頓,也提供了炒作的空間,“新經濟與傳統經濟不同之處在于難有規律、邏輯以及預期發現。”
至于“多變”的貨幣政策,譚雅玲認為,美聯儲戰略有高度、實施有策略,應運而生、靈活主動是優勢。在她看來,美聯儲貨幣政策側重打擊目標與對手明朗,階段調節與周期擺布并不是一回事,短期輿論與長期宗旨有別,暫時和耐心是關鍵詞。美聯儲加息不變,只是時機與條件有變。
另外一個讓市場困惑的現象是,特朗普政府多次抨擊美聯儲加息,甚至在美聯儲轉向“鴿派”的情況下,仍多次呼吁美聯儲“降息”。這也一度引發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憂慮,盡管美聯儲官員自己曾多次強調,會忽視“政治壓力”。
譚雅玲認為,這是美國對內和對外的一種手法,造勢假象、掩蓋真實是美國老道的貨幣運用,并且其貨幣匯率水平取向堅定,保護美國經濟利益和企業收益是核心。在她看來,美聯儲與美國政府表面看起來是在“打架”,實際是“默契的配合”。美國內部是“心里有數”,輿論打架是向市場和外部的“造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