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車站的建設工作在1991年,眼看著進入了收尾階段,可火車站的題字還遲遲沒有定下。
此時,有人建議由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李灝來題字。
“不合適,我寫不合適。”李灝本人連連推辭道。他提出,應該由對深圳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的鄧小平同志為深圳火車站題字。
于是,李灝將這份設想上交,一步一步,最終傳到了鄧小平那里。
但題字的事情遲遲沒有消息,這可急壞了李灝。
直到這一年的四月底,在深圳人民的千呼萬盼中,鄧小平的題字終于來到了這片由他創(chuàng)造的神奇之地。
李灝激動地展開寫有題字的宣紙后,卻因眼前的內(nèi)容而困惑不已。
鄧小平寫給深圳火車站的題字,竟然只有“深圳”兩個字。
盡管有著疑惑,但鄧小平的題字依舊被采用了。
同年10月12日,深圳火車站大樓舉行落成典禮。
由鄧小平題字的“深圳”兩個紅色大字,自此被高高鑲嵌在藍色的墻面上,像旗幟一樣,飄揚在深圳人民的心頭。
然而,鄧小平為何如此題字呢?是否另有深意?
(深圳火車站)
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是個試驗,路子走得是否對,還要看一看。它是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們的愿望,不成功是一個經(jīng)驗嘛……
——1985年6月《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
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國內(nèi)百廢待興。
有人卸下滿身戰(zhàn)火,扛起農(nóng)具,以精神為糧就著現(xiàn)實果腹,相信著社會主義的光芒終有一天會照亮每一寸土地;
有人從硝煙中茫然起身,遙望對岸,將遠方的燈火當成希望匍匐前進,渴望著擺脫身后的漁村在資本主義的彼岸能夠翻身。
逃港,一場持續(xù)了幾十年的浪潮,裹挾著一批批人洶涌地撲向香港。
深圳的邊防部隊被這樣長時間、規(guī)模大、情況復雜的逃港問題消耗地幾乎潰不成軍——如此嚴重的惡性事件,把廣東上下的人心揪得緊緊的。
所有人都渴望看到一條出路,可是出路在哪里?鮮有人知。
(深圳大逃港紀實)
鄧小平1977年11月第一次南巡時,與葉劍英等在廣州會見廣東黨政領導干部。
相關人員膽戰(zhàn)心驚地將“逃港事件”上報,聽著報告的鄧小平久久不語。
他靜靜地注視著窗外的街道,良久,才轉過身來:
“我們的政策的確出了問題?!薄斑@件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p>
(主持中央工作期間的鄧小平)
部隊都管不了,難道真的沒有辦法走出這樣的逆境了嗎?
不解的廣東省負責人們一時琢磨不出鄧小平話里的意思,多數(shù)都泄了氣,但也有人從中獲得了啟發(fā)。
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就是獲得啟發(fā)的人之一。
在聽了鄧小平的一席話后,他沒有絕望,而是立即組織了調(diào)查隊前往深圳,進行了一系列的實地調(diào)查。
(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
在實地調(diào)查的過程中,兩個同名的的小村引起了調(diào)查組的注意。
兩個小村都叫“羅芳村”,一個在深圳,一個在香港,一灣之隔,卻是天壤之別。
香港的羅芳村,其實就是深圳的羅芳村人“逃港”過去建立起來的,這樣看來村民的組成也幾乎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呢?不一樣的地方就在兩岸生活水平的天差地別。
深圳的羅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134元;而香港新界的羅芳村,村民人均收入竟然達到了13000元。
這樣的懸殊讓吳南生和一眾廣東省負責人咋舌。
但在吃驚的同時,也默默點燃了深圳人改革進步的決心。
1984年,我國的改革開放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圍繞特區(qū)經(jīng)濟建設的是非出現(xiàn)了一些議論,黨內(nèi)對此也出現(xiàn)了不同意見……在改革開放這條道路上,困難要比以往大得多,眼前的路滿是荊棘。 ——《早春的氣息——一九八四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紀事》
在第一次南巡過去兩年后,1979年,,廣東省領導在中央會議期間向鄧小平作了匯報,并袒露了其對成為經(jīng)濟改革的先行者的心愿和決心。
這次匯報過后,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央便通過了劃分經(jīng)濟特區(qū)的嘗試決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在1980年8月26日決定:
在中國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qū)題字)
如愿以償?shù)纳钲跊]有讓中央失望,一夜之間,人們紛紛為這個瘋狂成長的小城驚嘆:“逃港”如海水退潮,迅速地消失殆盡。
小漁村的小道、破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深圳國貿(mào)大廈三天一層如雨后春筍般生長;第一次以拍賣的方式拍賣土地使用權;中國首家麥當勞在東門老街開門營業(yè)……
(20世紀80年代,建設中的深圳國際貿(mào)易中心大廈)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边@句深圳的發(fā)展口號,很快就和深圳的繁榮和美麗一道,神話般傳遍了全國上下。
擺在眼前的成就和進步,卻并沒能讓深圳人堂堂正正地挺起胸膛。
深圳的美好同樣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質疑。
他們在各類媒體上抨擊深圳,犀利刻薄地拷問著深圳人來之不易的信心。
這下看似興旺的前景也使他們發(fā)愁了,這樣做究竟對嗎?究竟做得好嗎?究竟達沒達到中央的預期呢?
就在深圳人搖擺不定的這個時候,鄧小平來到深圳視察了。
“經(jīng)濟特區(qū)是我的提議,中央的決定五年了,到底怎么樣?我要去那里看一看?!?/p>
(1984年鄧小平首次視察深圳,與蛇口工業(yè)區(qū)的工人握手)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1984年1月24日,首次到成立了4個念頭的深圳特區(qū)視察。
這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中,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重要事件。
(鄧小平1984年1月,第一次視察經(jīng)濟特區(qū)之行)
深圳方面的負責人卯足了一股勁,工作報告作了兩個小時有余,一刻不停,時不時還配合著墻上的地圖為鄧小平詳細地講解深圳發(fā)展的細節(jié)和走勢。
匯報結束后,鄧小平又在他人的陪同下實地視察整個深圳的建設情況。
整個過程中,他偶爾做一點筆記。
能看出他是高興的樣子,可是沒有說話和表態(tài),這可急壞了深圳的負責人員。
隨行人員告訴他們,此次視察鄧小平是不會有表態(tài)和題詞的。
這無疑是給深圳的負責人員潑了冷水——如果得不到鄧小平的首肯和表態(tài),深圳人民的心怕是都無法放下去了。
(鄧小平登上深圳國際商業(yè)大廈樓頂 1984.1)
深圳之行很快便結束了,兩日后,鄧小平視察完蛇口工業(yè)區(qū),便登上艦船前往珠海去了。
但在珠海的鄧小平與在深圳時態(tài)度大不相同:
不僅頻繁講話,甚至直接題詞“珠海經(jīng)濟特區(qū)好“,這讓聞訊的深圳人民無比沮喪。
(鄧小平視察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
鄧小平究竟對深圳滿不滿意?
深圳市委經(jīng)過商議,最終還是派出一人前往廣州,請求當時正在廣州的鄧小平為深圳題詞“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好”。
此人在同年1月29日到達鄧小平暫住的地方,說明來意后,鄧小平很快同意了。
在女兒鄧楠的攙扶下,他來到寫字臺邊,不假思索地揮筆寫下:
“深圳的發(fā)展的和經(jīng)驗證明,我們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政策是正確的?!?/p>
(鄧小平為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題詞)
題詞的落款是26日,正是鄧小平離開深圳的日子。
原來鄧小平那天要離開深圳的時候,就已經(jīng)想好了這句題詞。
只是不知為何那時沒有寫下來,直到深圳派人向他來要題詞,他才將這件事做成。
深圳人拿回題詞,興高采烈——深圳的成績得到了認可,深圳所做的探索和發(fā)展被中央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中。
深圳的同志告訴我,那里的工業(yè)產(chǎn)品50%以上出口,外匯收支可以平衡?,F(xiàn)在我可以放膽地說,我們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的決定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懷疑都可消除了。 ——1987年6月《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當時擔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的陳開枝1992年元旦到南海檢查工作,忽然接到省委書記謝非同志打來電話:
“我們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來了,請你趕快回來研究一下總體安排和接待警衛(wèi)工作。”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小平同志要來了!
(鄧小平在深圳)
已經(jīng)87歲的鄧小平,在這一年再次來到深圳。
與上次不表態(tài)、不說話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這次他一來就迫不及待想要仔細看一看深圳的發(fā)展情況,連隨行人員勸他休息好了再出發(fā)也不聽。
他對李灝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處去看看?!?/p>
(鄧小平在深圳國貿(mào)大廈察看深圳規(guī)劃模型)
汽車載著他和隨行人員,緩緩行駛在深圳市區(qū)。
高樓鱗次櫛比,道路縱橫交錯,綠樹成蔭,花木喜人。
小平同志看著眼前變換的繁華,慢慢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鄧小平參觀深圳國貿(mào)大廈)
他和一同視察的省市領導人說:
“8年過去了,這次發(fā)現(xiàn)深圳特區(qū)和其他一些地方發(fā)展得這么快。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看過以后信心增加了?!?/p>
(鄧小平參觀深圳先科激光公司)
當談到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問題時,小平同志說:
”對辦特區(qū),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視察之行來到了火車站,人們把他題的字指給他看。
女兒鄧楠笑著說:“這是您的專利,也屬知識產(chǎn)權問題?!?/p>
鄧小平聽罷,也笑起來,十分高興。
(鄧小平抵達深圳火車站視察廣東)
這是一趟愉快的視察,鄧小平欣慰于深圳今日的成就,不禁發(fā)出感慨:
“深圳發(fā)展這么快,是靠實干干出來的,不是靠講話講出來的,也不是靠文章寫出來的。”“要多干實事,少說空話,會議太多,文章太長,不行。”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試驗田,無論是當時,還是今后,深圳都不能“靠站”,“停站”,而必須勇敢地闖、義無反顧地沖鋒陷陣,一直向前,向前。“——《鄧小平文選》
我們最終在《鄧小平文選》中,找到了關于“站”字的解釋。
細細回想,僅僅“深圳”兩字所帶來的緊迫和嚴肅,似乎和鄧小平那時不曾解釋的期許殊途同歸。
縱觀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一路走來的發(fā)展歷程,不難看到他們將“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經(jīng)典口號落實到了工作和發(fā)展的每個細節(jié)中的誠懇和血汗。
深圳的成功是拼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是深圳人勇做先鋒為中國探索發(fā)展道路的冒險和堅定換來的寶藏,是他們在中央的陽光下奮力耕耘的可喜收獲。
而深圳,又不僅僅是深圳,至少在鄧小平的眼中,那是一條寶貴的探索道路,是一份成真的期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祝福。
深圳,就像是他的孩子。
初見時還是頑皮的、不安穩(wěn)的樣子,在他的照料和關心下,一點點、一步步成長起來。
就算對深圳的決心和希冀?jīng)]能從一開始就像橫幅和口號一樣,具象出來正經(jīng)地掛在墻上,喊在嘴里,但深圳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他證明:
深圳不會停下腳步,它會一直作為改革開放發(fā)展隊伍的先鋒,在闖出的這條大道上,義無反顧地前進下去,如他所愿的那樣,一路“向前,向前”,永不停歇。
由深圳卷起的改革開放的浪潮,很快就刮遍了全國。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改革開放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帶一路”建設的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的成立……
在合作共贏的時代召喚下,中國也一定能穩(wěn)步前進,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近在咫尺。
編輯:辛滿
責編:Thalia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