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客戶說5-8%初始回報率的房產太低了。沒關系,我就簡單講下
投資有風險,這句話都不陌生。
風險的大小可以用收益率來評定,因為一般來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今天多多就給大家講4個收益率,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理解。
1. 保本的收益率:2.75%
國家要求打破剛性兌付,“保本”的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不過保本的銀行存款還在。
名義上存款不是理財產品,但確實是大眾最常用的理財方式,而銀行是必須保障存款利息的。
比如普通定期存款與大額存單,由于大額存單門檻高,所以普通人能接觸到的保本收益率其實也就是三年期的存款收益率2.75%。
如果你年紀比較大,又或者風險承受能力低,2.75%則是你的投資上限。
2. 類保本的收益率:4%
這里以5年期儲蓄式國債收益率為分界線,也就是4%左右。
類保本并不保本,不過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虧損,比如:國債,國家安好則會給你兌付,國家出事了那就......貨幣基金,之前是按攤余成本法計算收益的,虧損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也有個別虧損的情況,而今按照凈值法計算,虧損的可能性會更高一點;銀行理財,銀行借我們的錢去投資其他產品,如果投資虧損,那么在國家打破剛兌的要求下,投資者風險自擔;保本基金,名字上有“保本”兩個字,但要達到保本必須在認購期內買入持有期結束后贖回,一般是三年,多多去查了一下近3年期的收益率,除了個別幾只能超過12%的,絕大多數都比較低,也就是說平均每年收益率大都在4%以下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4%是什么含義了吧,如果說2.75%是低風險無虧損,那么4%就是低風險可能虧損,而且從這一分界線開始,就要記得風險自擔。
3. 對抗通脹的收益率:6%
我們投資的最低目標其實就是為了對抗通貨膨脹,也就是保值,那么最低限度收益率可以設定為6%。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一句話:
保證6%回報率以上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重點是“保證”兩個字,剛剛4%已經要風險自擔了,而如果說保證6%,那真的是騙子,不能相信。
一般正規的理財產品,不會寫“固定收益6%”或“保證收益6%”,而是“預期年化收益”、“浮動收益”這樣的表述,也就是暗示這不是保證收益的,不保本哦!
類似的,今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有一句也是被媒體廣泛傳播的:
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劃重點,這里針對的是“非法集資”,不是理財產品,這一點銀保監會新聞處已第一時間通知記者,避免被媒體曲解。
非法集資是國家一直以來嚴控打擊的,去年國務院已明確提出:非法集資參與人應當自行承擔因參與非法集資受到的損失。
也就是說,國家不給你兜底了,一旦你買的理財事后被認定為非法集資,那么風險自擔、后果自負。政府會追查和清退資金,但不100%兜底,具體可以點擊這里回顧?莫慌!一文教你如何防范非法集資
4. 投資的底線:24%
為了抗通脹,我們要冒一點風險把收益率提高到6%,而為了追求高收益,則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最高可以去到那里呢?經常聽到某些人說投資XXX,保證翻倍,也就是100%的回報率,可信嗎?
當然不可信!
多多所理解的投資底線就以民間借貸收益率為界限:
最高法第二十六條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也就是說,國家會幫出借人追回24%以內的利息,超過36%以上的高利貸國家不管。
所以你再怎么大膽,也千萬不要碰24%以上收益的理財產品。
5. 大家現在應該明白4個收益率分別代表什么了吧!有沒有發現第三和第四之間的間距特別大?從6%跨越到24%!
而這個區間則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投資目標集聚地,換句話說如果你參與6%-24%的投資活動,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風險自擔。
因為代客理財的一方,如果要想給你爭取到這一個收益率,它就要冒險去參與高風險投資,它的回報率達到10%,可能會給你6%,收取4%的服務費。
而如果它虧損100%,國家不允許剛兌,那么100%的風險是由你來承擔。
為了讓投出去的錢能得到國家保護,它最好把收益率控制在24%,而能給到你的肯定不會超過24%,所以聽到那些保證翻倍的吹噓,一定不要相信!
其實超過10%收益的風險敞口就已經非常大了,24%也不過是那些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人最后一條底線。
膽量固然是要有的,但理智也是要有的。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