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很多人以為取保候審就等于不用再追究刑事責任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取保候審不等于不追究刑事責任,通俗點講,取保候審就是采取保證的方式,讓犯罪嫌疑人、被告回家等待開庭審判。如果法院經過審理后判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服刑,那么被取保候審人還是要繼續服刑的。接下來就讓找法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取保候審制度。
取保候審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強制措施,其本身不是刑罰,它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刑事訴訟能夠順利進行。至于當事人最終是否有罪,有什么罪,判什么刑,這要由法庭開庭審判后來認定。
一、取保候審的對象
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二、取保候審的條件
《刑事訴訟法》規定,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審。公檢法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因此,取保候審的條件就是提供保證人或者保證金。
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與本案無牽連;
(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
(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
三、取保候審的程序
(一)取保候審的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犯罪嫌疑人聘請的律師,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
(二)取保候審的決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審的申請書后取保候審開庭后還要坐牢嗎?,應當在7天之內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
(三)取保候審的執行。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在執行時,應當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讀《取保候審決定書》,并令其簽名或蓋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審期間應當遵守的規定。
(四)申請人交保證金或者提出保證人。
(五)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六)如果取保候審不批準,應該及時告知申請人。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取保候審制度都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小編還是要在此提醒,取保候審后,案子并沒有了結,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會將案件送到法院,由法院進行開庭審判,依法對取保候審的被告人判刑。因此,被取保候審期間,被取保候審人一定要遵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保證隨傳隨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