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核實信息來源。在看到某篇特別聳人聽聞的信息時,不要著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來源是否權威可靠,發消息人能否為所發的消息負責,如果來源僅僅是來自個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傳播,而非主流媒體,其作為謠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靜分析。針對一個事件仔細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問題。
3、要增強責任感。網絡謠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網民都是網絡構成的主體,都應該有責任意識。為自己在網上所說的每一句話,傳播的每一條消息負責,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關系到整個互聯網大環境的純凈,網絡謠言也會隨之減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學、法律、社會常識,提高“免疫力”。比如,傳言說吃“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運用高中生物學知識可知,我們食入的食物,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體內重組成構成人體的肌肉等物質,所以不能吸收“轉基因”。
5、對網上瘋狂煽情、口水四濺,感嘆號密集的,有“是某當事人就頂”之類話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實性,因為真相的力量足夠強大,不需要煽情。
散播謠言會收到什么處罰
?1、侵犯特定個人利益類犯罪
例如,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
2、侵犯特定公司、企業、單位利益類犯罪
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3、危害國家安全類犯罪
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構成煽動分裂國家罪。以造謠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構成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4、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
編造并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后果的,構成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
5、擾亂公共秩序類犯罪
(1)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構成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
(2)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案例:陳某某撥打110電話報警,編造在鐵路上海站及候車室內放有炸彈的虛假信息。公安機關接報后啟動應急預案,迅速調動刑偵、反恐等警力趕赴現場進行布控、人員疏散、搜爆排爆等工作。
(3)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4)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案例:房產中介人員沈某某編造虛假的收緊信貸政策信息在微信工作群中散布,要求下屬業務員告知客戶并通過微信朋友圈等予以散布,該信息短時間內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評論及數十家媒體報道,致房地產市場出現非理性購房情緒,成交量劇增,政府部門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啟動重大輿情處置預案,加強交易中心現場應對,提前開門受理,延遲下班等,且經3次發布辟謠貼仍余害難消。
6、擾亂作戰秩序類犯罪
不具有軍人身份的自然人戰時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的,構成戰時造謠擾亂軍心罪。軍人在戰時造謠惑眾,動搖軍心的,構成戰時造謠惑眾罪。
此外,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還可能作為詐騙等犯罪的手段行為。例如蔣某某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超低價赴國外旅游的虛假信息,后騙取多名被害人錢款,構成詐騙罪。
1、行政責任
利用信息網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等,具有社會危害性,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給予處罰。
★有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分別決定,合并執行。行政拘留處罰合并執行的,最長不超過20日。
2、民事責任
利用信息網絡編造、傳播虛假信息侵犯特定公民、法人的名譽權、榮譽權等,還應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承擔民事責任主要方式
?★行為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