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規定上說,是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更重。但是從現實中來說,很多人都覺得實刑重于緩刑。接下來我們詳細說明一下。#普法行動##法海說法#
1.有期徒刑是一種刑罰,而緩刑則是一種刑罰的執行方式。這種類似于死刑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根據我國的刑法規定,刑罰有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其中主刑由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組成。
而緩刑則是一種刑罰的特殊的執行方式,正常情況下來說判處無期徒刑、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的,需要在看守所或者監獄服刑。
不過,根據刑法第72條的規定,對于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如果具備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沒有再犯罪危險、判處緩刑對居住的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的,則可以宣告緩刑。
2.這也就意味著是否判處緩刑,屬于第2個考慮的要素,而判處多長時間的刑罰,屬于第1個要考慮的要素。
比如說最常見的故意傷害罪,如果致人輕傷,則一般情況下可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但是如果致人重傷的話,則需要判處3~10年的有期徒刑。
再比如盜竊他人財物,如果盜竊的數額較小,只有一兩萬錢,那么有可能判處到一年有期徒刑,但是如果盜竊的數額巨大,比如說10萬元,那么則有可能判到三年的有期徒刑。
3.在第1步確定了有期徒刑的刑期以后,然后再進行第2步,就是看是否適用緩刑了。也就是是否適用刑法第72條規定的條件了。
還是以盜竊為例,如果之前因為盜竊被判處過刑罰,甚至屬于累犯,那么即便是只盜竊了三五千塊錢,一般也是會判處實刑的。但是如果只是首次盜竊,雖然盜竊了10萬元,但是事后賠償了被害人損失,并且取得諒解,那么也有可能會判處緩刑,三年緩刑三年。
故意傷害也是這樣,其實主要的區別就是在看有沒有前科,是不是累犯,有沒有賠償被害人損失了。
4.但是對于判處緩刑的人來說,并不意味著判處緩刑就肯定不會進監獄了,不會進看守所了,緩刑只是一種附條件的、暫不執行刑罰的制度。
如果在緩刑考驗期內沒有任何違法犯罪的行為,也沒有違反社區矯正的行為,那么在三年的考驗期滿以后,原來的三年有期徒刑即不再執行,也就是不用再進監獄了。
但是如果在這個期間有違反社區矯正的行為或者有新的違法犯罪行為,則一般是會收監執行的,繼續執行本來的三年有期徒刑。
比如,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25條的規定,如果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即可撤銷緩刑。此外,如果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也可撤銷緩刑。
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三年緩三年,比一年實刑更重的原因了。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