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
小白探保記
◆ ◆ ◆ ◆ ◆
經常有朋友問道:
不同的保險公司為啥價格相差這么大呢?
是否要選“大品牌”才更值得信賴呢?
是否一分錢一分貨,貴的一定是好呢?
那么你知道保險公司是怎么賺錢的嗎?
先來看看影響保持產品的定價因素有哪些:
保費構成
復雜的理論我們不說。
簡單粗暴一點,保險公司營業利潤主要來源就是:已賺保費。 我們現在看看保費是怎么構成的。
保費=純保費(即風險保費+儲蓄保費)+附加保費
①風險保費
所謂的風險保費,就是保險公司給我們提供保障的風險成本。通俗地說,就是“這個產品設計出來,要賠出去多少錢”。
如:給1000個人提供身故保障,假如預定發生率算,會有1個人身故,要賠10萬,那成本就是10萬/1000=100塊/人。
現階段,保險定價參考的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基本來自銀保監會發布的壽險業經驗生命表與疾病發生率表:《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23)》以及《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
所以大部分公司的風險保費不會差太遠,因為都是來自同一批數據所得出的精算結果。
②儲蓄保費
儲蓄保費就是保險公司為了采用均衡費率這種形式,提前收取客戶一部分保費,用來投資產生收益,以抵消未來客戶年齡增長之后,風險保費大于實際保費時的風險。
儲蓄保費和預定利率有掛鉤基于保險既是金融產品又是合同行為的特點上,設計產品之初就要確定投資的預期收益,確保保單正常運轉,這個預期收益就是所謂預定利率。(后面再詳細說)
③附加保費
附加保費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渠道費用、運營成本和預留利潤。
1.渠道費用
渠道費用是指在各個渠道銷售產品要支付的費用,比如讓代理人賣保險要給他提成,讓銀行客戶經理賣也得給銀行分成。
在這一塊上,幾大傳統保險公司利用搶占代理人,跑馬圈地式的發展模式,可想而知,人力成本就上去了。
2.運營成本
運營成本指保險公司運作需要的場地費、員工工資、廣告支出等各項雜費。廣告費用是包含在運營成本中的,圖中之所以單獨畫出來,是因為這項費用在某些保險公司中的占比比較大。
想給大家找最新的官方報道沒找到,看看歷史新聞,知道自己為什么能聽說一些保險公司、知道一些保險公司。
▲中國平安自2023-2023賽季里繼續冠名中超聯賽,合同總價為16億元。
▲2023年春節,中國平安簽約胡歌作為代言人。
▲
中國人壽聘請姚明為形象代言人,把“投保”和“投籃”巧妙嫁接起來。
廣告能帶給羊群們安全感,不看性能看廣告。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不用說,大家各自領會。
3.預留利潤
預留利潤,指的就是保險公司預留給自己的利潤。
保險公司希望有更多的利潤,那么在產品定價上可能會更貴一些。
另外一些新興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提升影響力,可能會打價格戰,薄利多銷,產品價格就會低一些。
如友邦ROE第一,但是投資收益率卻并不高……
凈資產收益率(ROE)是股東們最關注的指標之一,代表了股東每投1塊錢,1年能帶來多少回報。
這背后與公司以往銷售的產品價值較高有很大關系,從新業務價值率(說白了就是新業務帶來了多少利潤)對比也能看到。
友邦人壽的新業務價值率高達67.4%,而行業一般不超30%。從側面反應出的信息:可想而知它的利潤。
保單貴在哪里?你會不會為品牌溢價買單呢?
利潤來源
在保險行業里,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通常叫做“三差”:死差、費差、利差。
①死差
“死差”指的是實際死亡率和預期死亡率的差距。
假設來保險公司投保的人數有100人,保險公司保守預計100人中有10個人會出險索賠,賠款每人是1萬。
為了保本,保費最少要定為10萬/100=1000。但是很幸運的是,這100人中只有5個人出險了,那么剩余的的1萬*5=5萬就是保險公司的盈利。
由于精算的依據都是根據生命周期統計數據,所以各個保險公司的死差相差不會很大,所以死差不是保險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②費差
費差是指保險公司的預估成本與實際支出之間的差異,包括場地、人力成本、銷售等費用。
舉例:公司計劃租職場,預算50萬元,結果,最后花了45萬元,省下了5萬元。
這5萬元利潤在保險公司這里就是費差益。
③利差
預定利率和實際投資利率之間的差異,同樣有利差益和利差損。
保險產品的保費都有一個定價利率。
舉例:精算時的預定利率是3.5%,但是實際保險公司把收來的保費進行投資后獲得的回報是4%,那么4%-3.5%=0.5%就是利差益,反之就是利差損。
財險公司多數都是短期險產品(比如車險一年一繳),利差不會非常明顯,但是對于壽險公司動輒數十年的保單,利差對保險公司的利潤影響會非常大,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具體的預定利率我們單獨來說說。
預定利率
什么是預定利率呢?
簡單來說,保險公司拿了每年收來的保費不是放著不動的,它會去做投資。預定利率就是,預計能而承諾給到客戶的收益回報率。在整個保險期間,預定利率不會發生變化。
假設預定利率是0,也就是說,保險公司拿了客戶的保費沒有一分錢投資收益。
不考慮其它影響價格的因素的情況下,預定利率為0時,保險公司要向客戶收10個億對應的保費,才能保證到時候有10個億的錢賠出去。
如果預定利率是100%,也就是說,保險公司用1塊錢保費投資出去,能賺到1塊錢收益。
這時,只需要5億對應保費收入就可以覆蓋10億的錢。
預定利率越高,產品的保費就越便宜。
2023年8月5號保監會放開了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之后,各家公司產品價格就會差異,由原來的2.5%放到了3.5%。
采用3.5%預定利率的產品比采用2.5%的產品便宜30%到50%,這是預定利率不同導致了產品價格不同。
目前的絕大多數的公司采用了3.5%的利率,但還有少數公司仍然使用2.5%的預定利率。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保險公司的“一筆壞賬”
在利差損這個部分,主要是在1996年-1999年爆發的央行降息。
從10%一路降息到2%,在這期間老牌的保險公司,幾乎都遭遇了利差損。
比如某“大公司”(當年還是小公司),當年銷售的終身壽險的預定利率高達8.8%,可以簡單理解成每年都執行8.8%的利息給你,直至終身。
從后面的時間看保險公司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看,均遠遠沒達到8.8%,意味著現在還在執行的這些老保單,讓這些當年的小公司,現在的“大公司”源源不斷的在虧錢。
其實很多“大公司”都經歷過這樣血淋淋的教訓,至今仍受其影響。“小公司”則吸收了前輩們的經驗,不背包袱,有效規避利差帶來的巨大風險。
所以某些公司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很大的可能現在的新保單,還背負著“以前的債”呢。
小白總結
洋洋灑灑2000多字的文章,很高興你能看到這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人這樣說:買保險要買大公司的,小公司不安全。這個問題從產生之初起,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以訛傳訛,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小公司的理賠就不安全。
推薦閱讀>>>
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理賠哪家好?30家保險公司理賠年報匯總大揭秘
因為保險產品賠付的安全性是受到法律、監管、合同條款等保護的。賠不賠,不是公司一張嘴說了算。
謠言止于智者,卻讓愚者迷亂,很多人就是只敢買貴的,浪費掉政策紅利。
產品好不好和價格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便宜的產品中也有保障好的,貴的產品也有保障不全的。
不是便宜的產品不靠譜或者保障不好,而是有些產品品牌溢價太高。
蒂芙尼的一款曲別針售價$165美元,約等于上千的人民幣。
而我的桌上回形針是2塊錢一盒。雖然材質做工不盡相同,可是不可否認我們是為品牌溢價付費,并且有時候為此沾沾自喜,甚至引以為傲。
雖然這個比方不太恰當,但是當你看清內心的需求時,認清保險是用來干什么的,就很容易回到選擇的初心。
最后,希望你擁有知情權,在信息對稱的時候做選擇。
———— / END / ————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