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買房子都要有公攤面積,世界上也只有中國才有。房產證上明明是100平米的房子,實際使用面積只有70平米,甚至更低,此舉讓購房者十分詬病,購房者花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錢,買來的卻是有著公攤面積的房子。于是,大家要求取消公攤面積,按實際套內面積來計算房價的呼聲越來越強了。更關鍵的是,業主要按照房產證上的面積繳納物業管理費、地暖費用,這讓業主又多花了一筆冤枉錢。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只有中國才有公攤面積呢?對此,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全世界所有國家在計算住房面積時,都是按“套內面積”來計算。但是,國內開發商卻不能按國際通行的計算方法來換算,因為開發商知道,國內房價實際高得實在太離譜。如果使用“公攤面積”這個概念,還能夠稀釋掉購房單價,如果拿掉公攤面積,那購房者面對的房價會遭到天怒人怨的。
第二,利用公攤面積這個概念,可以做到無中生有,有利有與開發商多收錢。現在的每個小區所有房屋的公攤面積加起來,肯定會超過該小區實際公攤面積。公攤面積主要包括電梯間、值班室、走廊過道、地下室、設備間、變電室、電梯井、管道井、垃圾通道、管理用房等。
而身為業主,你完全可以把自己住的房子實際使用面積丈量一遍,但是公攤面積你卻永遠算不出來,更是無法平攤到每一戶人家,一切都是由開發商自己說了算,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來測量。不過,在通常的情況下,如果你是住高層的房子,要分擔較大的公攤面積,如果你是住多層房子,公攤面積會分擔的小一些。
第三,有了公攤面積就能多收取物業費、暖氣費等相關費用。如果你買了一套房子,房產證上是使用面積100平米,實際套內面積只有70平米,但是你還是要交納100平米的物業費。要知道,交70平米的物業費和100平米的物業費相近40%。更搞笑的是,連收取暖氣費也是要按使用面積100平米收取的,試問,走廊有暖氣嗎?電梯間有暖氣嗎?變電室和設備間也需要使用暖氣嗎?而這只不過是在重復收費。
面對國內的公攤面積的亂像,廣大百姓希望相關部門能早日取消公攤面積,讓老百姓買房更實在一些。對此,我國的官媒《人民日報》就用12個字來回應,這一現象“長期的存在并不意味著合理”。這一句話,也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同時,住建部也用了14字進行了回應:“住宅建筑應按套內使用面積交易”。不過,這是官方在征求意見稿中首次亮明了自己的態度。
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國內取消了公攤面積,那么之前購買商品房的業主,是否可以要求開發商對公攤面積進行相應的補償呢?對此,我們認為,這種可能并不大,即使國家取消公攤面積,原來的業主也很難獲得補償:一方面,我國商品房實行公攤面積制度已經二十多年了,不要說開發商不在了,就連小區物業公司也換了好幾家了,老業主即使想找到開發商,恐怕都很難,當年的開發商不是倒閉了,就有可能轉行了。
另一方面,就算商品房小區業主能夠找到開發商,要求進行適當補償,開發商也沒有這么多錢給你。如果一套房的公攤面積是30平米,每平米單價算是1萬元,而這棟樓住著50戶人家,那么開發商就要補貼1500萬人民幣,如果是好幾個樓盤一起進行補償,那就要上億元人民幣。如果是這樣的話,開發商還不如歇業倒閉得好。所以,盲目要求原來開發商進行補償,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