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進入四月份了,也是年報披露的集中期,這個時候,很多股民朋友手上的股票可能會出現分紅的行為,但大家都有個疑惑,分紅不是上市公司從公司賬上劃分的么?為啥二級市場的股價在除權除息日就出現了打折的現象?哪分不分紅有什么區別?
大家稍安勿躁,就以上幾個問題,我逐步一一解答:
1、上市公司分紅后為什么股價會下跌?這個邏輯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股價是對上市公司估值的一種體現,那么分紅這個行為對于公司來說是把利潤分給了投資者,也就是分紅后公司“總財產”是降低了,那么二級市場對它的估值也必然要作出相應的遞減。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0億元,總股本是1億,那么它的每股價格就是10元。當該公司決定每十股分紅5元時,也就是每股分0.5元。那么它需要拿出0.5*1億=0.5億(元)來作為分紅的資金,那么分紅后該公司的總市值就是10億-0.5億=9.5億元,總市值降低了,所以每股價格自然也就降低了,每股價格計算為9.5億/1億,或者10元-0.5元=9.5元。這樣一來,在除權除息日該股的開盤價就是9.5元了。(派股、配股的道理是一樣的,計算方式就是除權除息后的總市值/總股本=每股股價).
股票分紅,股價下跌我們稱之為除權,如果再后續的市場走勢股價重新回到股權登記日的價格,那么這就稱之為“填權”。
2、那既然是投資者的總資產不會因為分紅派股而產生變化,而分紅還要上繳所得稅,那是不是還不如不分紅?
我們應該這樣子去理解上市公司的分紅,對于上市公司的股東來說(大小投資者一樣),投資一家公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在上市公司還沒有進行分紅的時候,所有的市值只是一個數據,你股票賬戶上的市值也只是個數字而已,上市公司賺了多少錢并不能讓投資者“落袋為安”。這好比你買了一個理財產品,你看到的只是凈值的變化,在你還沒有退出的時候,這一切都是數字,只有當分紅了之后,利潤才真正到你的賬上。
那么這個時候就會有朋友會這樣想,只要股票價格能體現出企業盈利,為何分紅比不分紅好?
這個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降杠桿,也就是降低投資風險。一個股票如果每年堅持分紅,那么我們可以長期地持有該公司股票,因為每年的紅利可以保證我們手中資金的流動性,而且我們投資的杠桿逐步降低了,風險得到釋放,會有更多的投資者追逐這樣的優質企業。而我們反過來考慮,假設一家公司一直不分紅,企業盈利了,雖然可以從股價上面去體現出來,但是只要你沒有離場,這些盈利的資金都是在上市公司手中,使用權也在上市公司手中,如果后續的市場發生變化則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出現虧損,那么原有的利潤也將隨之流逝。這樣對于投資者來說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3、那如果上市公司不分紅,投資者自己通過賣出來降低杠桿是否可行?跟分紅又有什么不同?
如果單從炒作角度去考慮,股票漲了我們把獲利部分賣出去鎖定收益,這操作是沒問題的。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你持有的股份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話事權降低了。當然,作為小散們可能沒太在意這些,而如果是股份占比超過5%的股東就不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區別就在這里。這也是為什么分紅比配股更加受市場的青睞,也是這個道理。
總的來說,作為上市公司在市場圈到了錢,公司得到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履行對投資者的義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23年修訂)中,要求公司章程中載明現金分紅政策及調整分紅政策的決策程序和機制,細化現金分紅政策的具體內容,加強獨立董事和中小股東在分紅決策中的作用。就是對上市公司作為公眾企業的要求,避免鐵公雞再現。希望A股里面的企業都可以做到這一點,真正做到取之于民,回饋于民。
感謝關注,精彩不斷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