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14時,上海一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車一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支持原告陳先生提出的訴求,被告需賠償摩托車受損費用元并承擔訴訟費。原告、摩托車車主陳先生出席了庭審,老人家屬缺席。
由推倒摩托車老人的繼承人負責賠償
原告陳先生向記者展示其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新京報記者 俞金旻 攝
原告陳先生提出對方賠償摩托車受損費用元并承擔訴訟費的請求,并指出推倒摩托車的老人陸某某目前已去世,刑事調查階段已經結束,其所承擔的民事責任應由其遺產繼承人承擔。法官詢問了車輛受損情況及報警過程,原告表示車輛共有15項損失。在法庭辯論階段,原被告雙方主要針對兩個問題展開了辯論,一是推倒摩托車行為的責任界定問題,二是推車老人去世后,由誰來承擔損失。
最后,法院判決支持陳先生的訴求,認定老人陸某某的確有故意推車行為,在其死后,由于老人擁有遺產,且其遺產繼承人未聲稱放棄繼承遺產,將由其遺產繼承人負責賠償。法官表示,在開庭前,經法院調查核實,陸某某名下有一棟房產,目前仍未過戶。被告因無正當理由缺席庭審,認定為放棄抗辯權。
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對判決結果表示滿意,“我拿到了屬于我的公道,希望能盡快拿到賠償,讓我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對于被告的缺席,他已有預期,“最開始我是愿意接受調解的,但去年6月事發至今,老人家屬一直避而不見。”
原告稱若拿到賠償金會捐出去一部分
陳先生坦言,最近幾個月,輿論壓力大到讓他喘不過氣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車案宣判,由其遺產繼承人賠償,甚至還會遭遇網暴。尤其是在老人被批捕及去世的那段時間,很多網友開始對陳先生產生質疑,“老人年紀那么大了,為什么不放她一馬”“人都去世了,為何還這么不依不饒”……面對這些輿論壓力,他只能自我調節,甚至出現過抑郁的傾向。
不光是生活,陳先生的工作也遭受很大的變化,陳先生說,自己已經失業一個多月了。“其實我的領導和同事在這件事上都挺支持我的,但是我由于受到輿論壓力的影響,工作上經常出現失誤,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陳先生表示,他也早已承受不住這樣的狀態,只能先離職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
“老人去世是不幸的事情,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想要的只是公平公正。”陳先生說,對他而言,賠償多少并不是重點,他注重的是一個態度,這也是支持他維權9個多月的動力,家里人對他的維權也很支持。
陳先生介紹,他原本是可以接受調解的,但老太太的家屬一直避而不談,最后只能起訴維權。維權后,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離職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維權的官司上。
“這次庭審結束后,不管有沒有結果,我都要重新找工作了。”陳先生說,對方不愿意執行的話,他會申請強制執行。“這件事情對我而言已經結束了一大部分,后面可能還需要等強制執行,要幾個月的時間。”他向記者表示,如果最后能拿到賠償金,會捐出去一部分。
2022年6月25日,上海一老人推倒一輛停放在小區里的摩托車。受訪者供圖
2022年6月25日,上海一老人陸某某推倒一輛停放在小區里的摩托車,車主陳先生報警后堅持追究其刑事責任。經鑒定,摩托車損失為9000多元。
上海警方對老人進行了精神鑒定,結果為其患器質性精神障礙,但是具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有受審能力,隨后當地警方以老人涉嫌尋釁滋事為由立案調查。后經檢察院批捕,老人被拘押至看守所,2023年1月3日,老人因病取保候審后被送至醫院治療,于1月24日去世。刑事案件由此終止,車主陳先生決定向老人的遺產繼承人提起索賠修車款的民事訴訟。
來源:中國青年網、新京報、揚子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