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經濟越來越發展,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參加養老保險成了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的選擇。事實就是這樣,當我們的生活越幸福,我們就越想讓這樣的日子更有保障。因此,經濟越發達,保險就越會被人們接受。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靈活就業人員、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群體可以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保險,如果需要個人繳納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用。如果是企業職工,保險費是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的。
如果是個人繳納的話,負擔會比較重,一般適合有穩定收入來源的人。比如絕大多數地區的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20%,而各地普遍的最低繳費基數已經達到了3000元,現在每月需要繳納600元,一年是7200元。多數地區的繳費錢數比這更高。當然,如果算上醫療保險,一年可能達到1.2萬元以上。
拿這樣多的錢繳費,累計繳費15年以后,到退休年齡就可以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究竟能領多少呢?
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個別參加工作較早的老人會有過渡性養老金,但他們一般是1995年以前參加工作的企業職工和2023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但是現在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待遇。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根據國發2005年38號文件規定全國統一。
①基礎養老金等于退休時計算養老金的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退休時計算養老金的基數,一般是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國家從2023年5月起對社保繳費基數進行了統一,要求全國各地使用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未來退休計算養老金的基數將會統一使用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平工資,但是現在正在制定出臺過渡性方案。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就是所有繳費年限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如果按照60%檔次繳費15年,實際上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如果15年是60%,15年是100%,30年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8。
繳費年限要具體到月,每月可以轉化為0.0833年。
因此,一般按照60%基數繳費,15年最終的基礎養老金待遇,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余額很容易查,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個人賬戶的余額是怎樣形成的。每月我們社保繳費以后,個人賬戶就會記一筆錢,也就是月繳費基數的8%。個人賬戶的錢數也是要記發利息的,從2023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這一記賬利率普遍很高,一般在7%~8%之間。由于是利滾利,所以個人賬戶的錢數要比存銀行劃算。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是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計發月數表查找的。這一計發月數表2005年開始就沒有改變。60歲是139個月,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
所以,養老金應該這樣算:
如果未來退休時社會平均工資能夠達到1萬元每月,那么我們基礎養老金每月可以領取1200元。個人賬戶余額能有7萬元,這樣每月可以領取約50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合計每月的養老金待遇能達到1700元。養老金水平不高,但是相對于現在一年繳納八九千元的養老保險。
這樣當然是劃算的。畢竟退休后的養老金水平還會年年進行調整,退休后的養老金會發放到我們去世為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是越來越長壽的。總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是為了我們老年之后有一份穩定的待遇,相應的待遇水平是絕對不會吃虧的。如果需要更高水平的養老金待遇,建議更長時間繳費才能得到。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