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英語李陽的前妻KIM曾自爆受到李陽家暴,演員蔣勁夫曾被曝因為家暴女友被日本警方逮捕。2009年,26歲的董珊珊被丈夫王光宇打死,這曾是當年轟動一時的案件。2023年,被毆打虐待50余年的韓老太不甘再忍受暴力,用搟面杖將丈夫殺死······
面對這一樁樁悲劇,在今天,在“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我們再次呼吁大家關注家庭暴力,呼吁大家勇敢地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勇敢地對家暴說“不”!
一、到底什么是家暴?
什么是家暴?家暴的標準是什么?
其實很多人對家暴的認識都存在很多誤區,律師接待過很多當事人都說自己被家暴了,很多人認為動手了就是家暴了。但其實法律對家暴的規定,以及司法審判中對家暴的認定,和大家的認知是有一定的不同的。
那首先法律對家暴是怎么規定的呢?《反家庭暴力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第1條規定,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認定為虐待。
所以,到底打幾次算家暴?傷勢到什么程度是家暴?扇幾巴掌能叫家暴嗎?法律實際上沒有明確規定,法律僅僅是做了原則性的規定,這就造成了法院在審判中認定家暴的標準略有不同。
從法院的審判來看,法院認定家暴一般要求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1.家暴需要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結果,一般是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后果。比如造成一方輕微傷或者以上的結果,如果造成輕傷以上的傷害后果可能會涉嫌故意傷害罪。
2.法院認定家暴一般會要求家暴有一定的次數,偶爾一次的動手一般不會被認定成家暴。其實從立法上來看,認定家庭暴力并不要求經常性和持續性。但家暴一般發生在家庭內部,有隱蔽性,偶發性的家暴很多當事人很難拿出證據,所以導致法院認定家暴存在許多困難,這就導致法院在認定家暴時會有一定次數的要求。但隨著《反家庭暴力法》和《民法典》的實施,保護家庭中受家暴的弱勢方是大勢所趨,法院認定家暴的門檻也在降低。
3.要區別家暴和一般的家庭沖突。夫妻或者家庭之間日常有沖突實屬正常,所以日常沖突并不能認定是家暴。那怎么區分家暴和一般家庭沖突呢?其實最主要是看有沒有造成身體或者精神上的傷害后果。比如,夫妻間吵架,互相打一巴掌或者掐幾下,顯然不屬于家暴。
精神暴力
當然,身體上遭受了傷害大家都知道屬于家暴,那精神上的呢?什么樣的精神傷害能算做家暴呢?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一個典型案例,認定威脅也是家暴的一種手段。到底是什么樣的威脅能構成家暴呢?案件是這樣的:鄭麗麗和倪斌結婚后,倪斌把一個裹著白布的籃球掛在陽臺上,上面寫著“我要打死鄭麗麗”這類字句,還經常擊打籃球,后來夫妻發生矛盾時,倪斌還打了鄭麗麗導致她輕微傷。法院認為倪斌的行為是從視覺上折磨鄭麗麗,使鄭麗麗產生恐懼感,倪斌的行為構成精神暴力,認定倪斌構成家暴。
但在審判中,認定身體上受到的傷害是家暴造成的都尚且有一定的難度,更不要說是能認定精神家暴了。想要認定構成精神暴力需要被家暴的一方拿出足夠的證據,但實際上這是很困難的。
二、遭到家暴怎么取證?什么樣的家暴證據在離婚官司里可以用?
遭到家暴怎么取證?什么樣的家暴證據在離婚官司里可以用?
在離婚時,很多人都反應自己遇到過家暴,想要追究對方的責任,但并沒有充足的證據能證明家暴。所以,收集家暴證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遇到家暴怎么取證呢?
1.遇到家暴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但是,報警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報警時要強調自己遇到了家暴,因為針對家暴類的報警,警察必須要出警。其次,即使是很輕微的家暴,也可以要求警察對加害方出一份《告誡書》,這份《告誡書》上會寫明加害方的個人信息、家暴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方再實施家暴等內容。如果后續離婚或者維權,出警記錄和《告誡書》就是證明遇到家暴的有力證據。所以一定要避免警察將家暴處理成一般的家庭沖突或者互毆,要求警察寫明出警原因是家暴并且出具告誡書,否則報警可能就是白報了!
2.如果遭遇的家暴嚴重,報警后警察還會帶著去做傷情鑒定。鑒定機構會出具傷情鑒定意見,這份傷情鑒定也是認定構成家暴的有力證據!《反家庭暴力法》第2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據公安機關出警記錄、告誡書、傷情鑒定意見等證據,認定家庭暴力事實。
如果傷情比較輕,警察沒有帶著去做傷情鑒定的,也可以自己去醫院,醫院的就診記錄和病歷也可以作為證明家暴的證據。
3.遇到家暴還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情況緊急的,24小時內可以申請下來,相對不緊急的,72小時內可以申請下來。保護令可以禁止施暴一方繼續家暴,或者禁止對方在一定范圍靠近。申請下來的人身安全保護令也可以作為證明家暴的證據。
4.被家暴的照片、錄音錄像。被家暴后拍下受傷的照片或視頻,以及警察出警時正在遭受家暴的執法記錄影像,這些都是可以最直觀反應家暴的證據,而且十分具有視覺沖擊力,對法官認定家暴非常有利。在瘋狂英語李陽和前妻KIM的離婚官司中,KIM就提交了很多照片和視頻來證明自己被李陽家暴,這對法院認定她確實受到了家暴很有利!
5.家暴一方承認家暴的微信、短信等記錄,對方寫的不再家暴等內容的保證書等,這些記錄和保證書相當于家暴一方自認實施過家暴。但離婚時雙方處于對立的狀態,很多人都會不承認自己寫過的保證書或者以其他理由來解釋當時的家暴行為。所以即使有保證書這類證據,法院也需要結合其他的證據來認定是否存在家暴。
6.村委會、居委會、婦聯等組織的證明,父母、孩子、鄰居的證人證言。但父母、孩子的證言屬于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近親屬的證人證言,證明力比較低,法院無法只根據父母、孩子的證人證言來認定家暴存在,也需要結合其他證據來認定。
總的來說,要想離婚時可以認定對方存在家暴,需要盡可能多得提供證據。證據越多,越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條,越有助于法院認定家暴。
遭受到家暴不僅身體受到傷害,精神也受到傷害。我們做案子的時候,很多當事人要家暴的一方賠償,要求幾十萬上百萬的賠償金,要對方凈身出戶?這些要求合理嗎?施暴的一方在法律上到底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呢?
三、遭受家暴后可以要求施暴方承擔哪些責任?不離婚可以要對方承擔家暴的責任嗎?
(一)離婚時可以要求損害賠償金、要求多分財產
離婚時可以要求損害賠償金、要求多分財產
家暴是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之一,如果被認定存在家暴,即使是第一次起訴離婚,即使對方不同意離婚,法院也可以直接判決雙方離婚。
《民法典》還規定遭受家暴的無過錯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那損害賠償要多少合適呢?從法院的審判實踐來看,家暴的損害賠償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撫慰,一種象征意義。法院判決損害賠償的金額在幾千到幾萬之間,一般不會超過十萬,所以那些要求幾十萬、幾百萬的精神損失費都不可能被法院支持的。
《民法典》還規定離婚時分割財產法院應該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家暴是一種過錯,所以遭到家暴的一方可以要求多分財產。但多分財產的幅度能有多大呢?一般法院能夠判決多分10%-20%就算是相當照顧被家暴的一方了,所以那些要求對方凈身出戶的要求都不可能被支持。
(二)家暴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撫養權、探望權
家暴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撫養權、探望權
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以孩子利益最大化為重。所以法院判決孩子的撫養權時會綜合考慮雙方的經濟情況、孩子目前的生活狀況等,孩子超過八周歲的,會以孩子的意見為主。
一般來說,如果一方有家暴史,法院會認為這方不適合撫養孩子。最高法院2023年公布典型案例,男方羅某長期酗酒,多次在酒后實施家庭暴力。法院認為孩子經常目睹父親毆打母親,而且孩子也直接被父親打過,這都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傷害,還可能造成家庭暴力的代際傳遞。所以法院判決兩個孩子都歸女方撫養,男方支付撫養費,而且男方探望孩子前24小時內不能喝酒,否則女方和孩子可以拒絕探望。
但即使存在家暴也不等于家暴一方完全得不到孩子的撫養權。一是如果雙方經濟差異比較大,被家暴的一方經濟條件特別差,沒有固定的住處或者沒有固定收入的,那這一方就沒有撫養孩子的基礎,法院可能仍然會判決孩子由家暴的這一方撫養。二是孩子超過八周歲的,孩子堅決要求和家暴的一方生活的,法院也可能會把孩子的撫養權判給家暴的一方。
(三)不離婚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嗎?
不離婚可以要求對方賠償嗎?
即使不離婚也可以單獨起訴,要求家暴一方承擔侵害自己身體權和健康權的民事責任。身體完整、行動自由和身心健康是《憲法》和《民法典》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就算是夫妻,也不可以傷害對方的身體。所以,即使不離婚,遭受家暴也可以起訴對方,要求對方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和交通費等合理經濟損失。而且這些賠償金屬于一方的個人財產,離婚時不需要給對方一半。
(四)家暴會被判刑嗎?
受我們國家傳統觀念的影響,有的農村地區的人或者一些老一輩年紀比較大的,往往認為打妻子和孩子是自己的“家務事”。但如果家暴導致對方輕傷及以上的傷勢,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長期對一方實施家暴的話,還可能構成虐待罪。即使家暴導致的傷勢沒有到輕傷,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施暴一方也會被處以行政拘留和罰款。
2023年北京市房山區法院審理一起故意傷害的案件,丈夫田懷忠和妻子發生口角,把妻子肋骨和臉打傷,后來妻子報警,傷情經鑒定是輕傷二級。法院審理后認為,田懷忠與妻子發生矛盾后不能正確處理,故意傷害妻子身體并致輕傷二級,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法院最終判決田懷忠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
如果遭到家暴后報警警察沒有追究對方刑事責任的,也可以自己向法院提起自訴,直接要求法院判決對方犯故意傷害罪或者虐待罪。但提起刑事自訴對證據的要求非常高,要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對方存在家暴的事實并且造成了身體上一定程度的傷害,法院才可能判決對方構成犯罪。在審判實踐中,只有極少數的家暴的自訴案件中施暴一方被判有罪。
家暴不是愛,是傷害,絕不應該被容忍和原諒!家庭暴力絕對是錯誤的,沒有任何借口可以成為家暴的理由!如果你看到他人正在遭受家暴,請不要用“家務事”“家庭糾紛”來淡化家暴!如果你遭受過家暴或者正在遭受家暴,請你勇敢地站起來,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咨詢電話:18511557866
關注微信